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清末民初的民窑瓷器被当成了古玩市场中的垃圾而乏人问津,而当今火爆的收藏投资热却让它越来越像是一个蒙尘的“灰姑娘”,成为市场后来者的新宠。殊不知,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瓷器不仅已拥有高高在上的价格,且赝品也已大量出现。
在《文物天地》收到的求鉴照片中,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瓷器占了相当部分,赝品率很高。民国瓷器只真不假的状况,早被几年前行情上涨蜂拥而入的赝品打破。针对近年才进入市场的收藏投资者而言,能在市场中见到真品的机率不多,恐怕有的收藏投资者收藏生涯的开始就是由赝品引领的。现在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不是如何鉴别真赝,而是你是否还要留在这个市场、这个领域。
目前市场中,不要说“捡漏”捡到明代永乐、宣德时代的陶瓷珍品,就是能用正常的市场价格买到一件档次稍高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瓷器已非易事,市场中更多的是铺天盖地且水平不一的赝品。
利润引导着赝品是市场的永恒主题。官窑是赝品的主攻对象,仿品成本与真品价格之间的巨大价差是仿品涌现的动力。
这是一件仿清光绪官窑斗彩婴戏纹碗,款识写法有几分相像,但书写拘谨。底足粗糙,碗外壁纹饰画工呆滞。婴戏纹在此时期的真品上常有出现,但此碗图案既不像光绪朝仿自康熙时期的婴戏纹之生动,也不如光绪本朝官窑器婴戏纹之规整,更多地是加入了仿制者本人的想象。纹饰所用青花呈色和彩釉呈色与真品差别明显。其旁是一件明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仿品。两者相较,几多相近之处,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照片1)
清光绪官窑四方斗彩笔筒,底足楷书红彩官窑款识写法规整,但拘谨而无生气。底足处理粗糙,大概仿制者至今不明白封建皇权如何至高无上,这就是时代的印迹。如果明清官窑粗糙到此等水准,如何能在拍场上屡创“天价”?笔筒外壁纹饰和图案与光绪时期真品特征相差甚远,彩色更接近现代瓷器的特点,纹饰图案的特点介于明成化器与清雍正器之间。画工虽细,仿制理念和水平却低。看来,仿制者没怎么动脑子。(照片2)
这件现代仿品放在陶瓷批发市场鲜有人问津,但放在一堆古旧工艺品中,或古董店里就能诱人上当。摊主自言销路尚可,当不是瞎说。仿制水平高吗?不高。只能说明收藏投资者的水平有待提高。其釉面有人为做旧痕迹,纹饰画工既无官窑之精细,又无民窑之自然流畅,仿者只是机械地描摹。盘上黄、紫、蓝诸色与真品呈色差别大,有经验者一眼即可断其真伪。(照片3)
粉彩折沿盆刚出现时,的确引得不少藏友慷慨解囊。仿制者唯利是图的本性,却让大量同样的粉彩折沿盆上市,从而教育了市场参与者。同类者尚有青花花卉纹折沿盆,大小、器型相同,只是敷彩与纹饰略有区别,其胎较白,釉色白中闪青,与晚清民窑的白胎不同,釉层略厚,更适于仿明末时期的景德镇民窑瓷器。明辨这一点,只要多看即可。(照片4)
在清末民初的瓷器发展中,“珠山八友”是不能忘却的,同样牢记“珠山八友”的还有那些在市场中观风望雨的造假者。邓碧珊款鱼戏纹饰瓷板画还真有人伸手。是以假为真欲入迷途,还是明察秋毫观假求真?不得而知。
在邓碧珊瓷板画旁,摆放着一件明成化官窑款红釉大碗和许多红釉盘的底足残片,自然也是从江西景德镇地区烧出来的低档仿品。(照片5)
瓷板画的收藏与投资,由“珠山八友”波及到清末民初的其他艺人。作为造假者,惟妙惟肖地仿烧出“珠山八友”的作品求之不得,但实际仿制水平和市场需要压制了仿制者向大名家范围以外寻求发展,当时的小名家和普通艺人的仿品在市场中泛滥,而小名家和普通艺人的真品长期不受重视,能明鉴者甚少。所以,从瓷板画本身和附着物的特征中发现破绽,不失为方便之法。
这幅瓷板画应一眼辨真伪。瓷板画的胎釉和彩色皆新,无磨损痕,而所镶木框却已破烂不堪,只凭其一就可立判其伪。不得不说的是,近两年来,景德镇的造假者的摹写文字水平越来越高,除了元青花仿品上的“至正×年”等字迹歪七扭八外,仿清末民初瓷器的文字漂亮了许多,应该是仿制者中又注入了新鲜血液。(照片6)
四扇屏瓷板画的木框很新,心迷者完全可以偏解成木框系后配所至。通观画面内容,人物身着古装,画法、立意却是近年风格,无清末民初时期的时代风貌(照片7)。
方型双联笔筒,无经验者难从器型、胎釉、纹饰看出破绽。其上的文章题跋写得流畅,纹饰画工勾描仔细。然而,若熟知这一时期真品特点,就会发现字体过于流畅,片面追求漂亮。而这所谓的漂亮,不是清末民初时期笔下功力的积累,却更像现代书家的华而不实。这是当代所有清末民初仿品文字题跋的通病。另外,纹饰画工过于现代。这些败笔,只要鉴者多接触真品就会发现。(照片8)
掸瓶无论是在百年前,还是在几年前都被视为寻常之物,“文革”时损毁甚重。随着收藏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和藏品的减少,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掸瓶被纳入了藏品行列,市价在十年中上涨了十几倍,赝品随之涌现。这些待价而沽的赝品被人大批量买走,流散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店和中小城市的旧货市场。鉴别它们其实不难,但如果只凭书本上的特征对照,则不易辨识,因为造假者也是对照真品竭力而为。但许多特征尚仿不到位,藏友有条件藏一真品,对照观察,应事半功倍。(照片9)
在《文物天地》收到的求鉴照片中,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瓷器占了相当部分,赝品率很高。民国瓷器只真不假的状况,早被几年前行情上涨蜂拥而入的赝品打破。针对近年才进入市场的收藏投资者而言,能在市场中见到真品的机率不多,恐怕有的收藏投资者收藏生涯的开始就是由赝品引领的。现在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不是如何鉴别真赝,而是你是否还要留在这个市场、这个领域。
目前市场中,不要说“捡漏”捡到明代永乐、宣德时代的陶瓷珍品,就是能用正常的市场价格买到一件档次稍高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瓷器已非易事,市场中更多的是铺天盖地且水平不一的赝品。
利润引导着赝品是市场的永恒主题。官窑是赝品的主攻对象,仿品成本与真品价格之间的巨大价差是仿品涌现的动力。
这是一件仿清光绪官窑斗彩婴戏纹碗,款识写法有几分相像,但书写拘谨。底足粗糙,碗外壁纹饰画工呆滞。婴戏纹在此时期的真品上常有出现,但此碗图案既不像光绪朝仿自康熙时期的婴戏纹之生动,也不如光绪本朝官窑器婴戏纹之规整,更多地是加入了仿制者本人的想象。纹饰所用青花呈色和彩釉呈色与真品差别明显。其旁是一件明成化官窑斗彩瓷器仿品。两者相较,几多相近之处,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照片1)
清光绪官窑四方斗彩笔筒,底足楷书红彩官窑款识写法规整,但拘谨而无生气。底足处理粗糙,大概仿制者至今不明白封建皇权如何至高无上,这就是时代的印迹。如果明清官窑粗糙到此等水准,如何能在拍场上屡创“天价”?笔筒外壁纹饰和图案与光绪时期真品特征相差甚远,彩色更接近现代瓷器的特点,纹饰图案的特点介于明成化器与清雍正器之间。画工虽细,仿制理念和水平却低。看来,仿制者没怎么动脑子。(照片2)
这件现代仿品放在陶瓷批发市场鲜有人问津,但放在一堆古旧工艺品中,或古董店里就能诱人上当。摊主自言销路尚可,当不是瞎说。仿制水平高吗?不高。只能说明收藏投资者的水平有待提高。其釉面有人为做旧痕迹,纹饰画工既无官窑之精细,又无民窑之自然流畅,仿者只是机械地描摹。盘上黄、紫、蓝诸色与真品呈色差别大,有经验者一眼即可断其真伪。(照片3)
粉彩折沿盆刚出现时,的确引得不少藏友慷慨解囊。仿制者唯利是图的本性,却让大量同样的粉彩折沿盆上市,从而教育了市场参与者。同类者尚有青花花卉纹折沿盆,大小、器型相同,只是敷彩与纹饰略有区别,其胎较白,釉色白中闪青,与晚清民窑的白胎不同,釉层略厚,更适于仿明末时期的景德镇民窑瓷器。明辨这一点,只要多看即可。(照片4)
在清末民初的瓷器发展中,“珠山八友”是不能忘却的,同样牢记“珠山八友”的还有那些在市场中观风望雨的造假者。邓碧珊款鱼戏纹饰瓷板画还真有人伸手。是以假为真欲入迷途,还是明察秋毫观假求真?不得而知。
在邓碧珊瓷板画旁,摆放着一件明成化官窑款红釉大碗和许多红釉盘的底足残片,自然也是从江西景德镇地区烧出来的低档仿品。(照片5)
瓷板画的收藏与投资,由“珠山八友”波及到清末民初的其他艺人。作为造假者,惟妙惟肖地仿烧出“珠山八友”的作品求之不得,但实际仿制水平和市场需要压制了仿制者向大名家范围以外寻求发展,当时的小名家和普通艺人的仿品在市场中泛滥,而小名家和普通艺人的真品长期不受重视,能明鉴者甚少。所以,从瓷板画本身和附着物的特征中发现破绽,不失为方便之法。
这幅瓷板画应一眼辨真伪。瓷板画的胎釉和彩色皆新,无磨损痕,而所镶木框却已破烂不堪,只凭其一就可立判其伪。不得不说的是,近两年来,景德镇的造假者的摹写文字水平越来越高,除了元青花仿品上的“至正×年”等字迹歪七扭八外,仿清末民初瓷器的文字漂亮了许多,应该是仿制者中又注入了新鲜血液。(照片6)
四扇屏瓷板画的木框很新,心迷者完全可以偏解成木框系后配所至。通观画面内容,人物身着古装,画法、立意却是近年风格,无清末民初时期的时代风貌(照片7)。
方型双联笔筒,无经验者难从器型、胎釉、纹饰看出破绽。其上的文章题跋写得流畅,纹饰画工勾描仔细。然而,若熟知这一时期真品特点,就会发现字体过于流畅,片面追求漂亮。而这所谓的漂亮,不是清末民初时期笔下功力的积累,却更像现代书家的华而不实。这是当代所有清末民初仿品文字题跋的通病。另外,纹饰画工过于现代。这些败笔,只要鉴者多接触真品就会发现。(照片8)
掸瓶无论是在百年前,还是在几年前都被视为寻常之物,“文革”时损毁甚重。随着收藏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和藏品的减少,清末民初时期的民窑掸瓶被纳入了藏品行列,市价在十年中上涨了十几倍,赝品随之涌现。这些待价而沽的赝品被人大批量买走,流散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店和中小城市的旧货市场。鉴别它们其实不难,但如果只凭书本上的特征对照,则不易辨识,因为造假者也是对照真品竭力而为。但许多特征尚仿不到位,藏友有条件藏一真品,对照观察,应事半功倍。(照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