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PBL教学法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法之一。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鸦片战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中的“学习”则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PBL教学法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教学法之一。
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教学法中教师要围绕教学主旨设置系统性的问题,把学生放进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人,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下面我以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为例,就高中历史課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有效教学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学过相关内容,知道许多相关知识,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呢?我注重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把问题建立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例如我设置的探究问题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其中,哪些条款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会产生一些推动作用?以前的学习,只是深刻地认识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现在站在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新视角,不平等条约难道仅仅产生危害吗?是否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就触及了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立足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式教学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有效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将学习还给学生,这是有效教学探讨的要义之一。在这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一系列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收集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将解决问题所需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归纳整理,经过思考、分析后逐步形成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并找寻支撑结论的历史依据。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尤其是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课中,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以丰富的史料、直观的图片、逻辑清晰的思路说明自己的结论。然后师生互评,有的由教师对其内涵进行深化,有的则由同伴进行纠正补充。这个学习过程,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某一任务,而是为了不断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中心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者。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的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有效教学应该是能够实现现实与历史的沟通,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并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人文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学会理解和解释,例如我设置的探究问题是:在两次鸦片战争152年后的今天,中国经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再主动融入世界过程中有哪些创举?学生将目前的时政大事与历史联系起来,从政治、经济、外交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回答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创举。我还设置的一个探究问题是:请结合当今时政热点,谈一谈面对今天这个变化飞快、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我们能从鸦片战争中借鉴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我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坚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在探究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融进了自己的理解,他们真切地明白了: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今日的中国必须让自己主动面向世界,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唯此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对于学生来说,有了问题,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探求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使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借此促进学生的“学”,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4]陈旭麓.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鸦片战争》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中的“学习”则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PBL教学法是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教学法之一。
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一教学法中教师要围绕教学主旨设置系统性的问题,把学生放进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人,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下面我以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为例,就高中历史課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有效教学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鸦片战争》这节课,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学过相关内容,知道许多相关知识,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呢?我注重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把问题建立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例如我设置的探究问题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其中,哪些条款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会产生一些推动作用?以前的学习,只是深刻地认识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现在站在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新视角,不平等条约难道仅仅产生危害吗?是否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样就触及了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立足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式教学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有效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将学习还给学生,这是有效教学探讨的要义之一。在这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一系列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收集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将解决问题所需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归纳整理,经过思考、分析后逐步形成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并找寻支撑结论的历史依据。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尤其是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课中,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以丰富的史料、直观的图片、逻辑清晰的思路说明自己的结论。然后师生互评,有的由教师对其内涵进行深化,有的则由同伴进行纠正补充。这个学习过程,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某一任务,而是为了不断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是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中心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者。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的能力,即创新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有效教学应该是能够实现现实与历史的沟通,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并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人文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学会理解和解释,例如我设置的探究问题是:在两次鸦片战争152年后的今天,中国经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再主动融入世界过程中有哪些创举?学生将目前的时政大事与历史联系起来,从政治、经济、外交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回答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创举。我还设置的一个探究问题是:请结合当今时政热点,谈一谈面对今天这个变化飞快、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我们能从鸦片战争中借鉴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我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坚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在探究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融进了自己的理解,他们真切地明白了: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今日的中国必须让自己主动面向世界,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唯此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对于学生来说,有了问题,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探求的积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使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借此促进学生的“学”,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4]陈旭麓.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