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遗忘的中国“7·7”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c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8周年纪念日。1937年的那个初夏之日,日军在北平城外的卢沟桥挑起事端,成为中日战争的导火索。
  在那个时候,可能谁也没有预料到,卢沟桥边的一场摩擦,会演变成一场历时8年的惨烈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中国付出了尤其高昂的代价——1400万人死亡,超过8000万难民被迫逃亡,刚刚起步的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但在欧美,“7·7”却是关于另一个主题和另一场战争——恐怖主义。2015年7月7日,也是伦敦“7·7”地铁爆炸案10周年纪念日,英美媒体均以头条、大篇幅进行追思和反思。
  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评论说:“今天整个英国都在纪念伦敦‘7·7’爆炸案10周年,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今天也是二战中最惨烈的中日战争爆发纪念日?”
  当然,东西方国情不同,各有其首要关注点,这无可厚非。更何况,东方和西方,其实都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在打一场与历史搏斗的战争。但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天,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几乎未见关于“七七事变”纪念日的报道,也是一个事实。中国惨烈的抗日战争以及中国为二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在西方长期被遗忘和忽视,更是一个事实。
  西方年轻人一般都知道“奥斯威辛”和“反犹大屠杀”(Holocaust),因为这些都在历史书上写着,也常常在媒体、电影和小说里被提及。但“南京大屠杀”和“七七事变”,虽然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普通人来说,恐怕实在没什么概念。
  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教授在他的中日战争全史——《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所言:“(西方)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中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使知道中国参战的人也往往将其视为次要战场……对最终消灭日本法西斯贡献不大,因而没有必要像看待其他参战大国那样对其进行全面审视。”
  如何让中国在二战中的惨烈经历和贡献进入西方主流视野?这需要开展一场持久的国际舆论战。
  一位在美国著名学府任教的中国学者曾对我说,中国人在这一点上,要“学习犹太人”——不是“要求你们理解我们”,而是以非常智慧和策略的办法进入欧美的话语体系,在媒体上成功地讲故事。
  这一次,我也注意到,中国的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除了号召“不忘国耻”以外,也刊发了很多追记1937年前后史实和普通人命运的文章,放下民族情绪,冷静反思战争,考虑更大的主题——中国崛起与中日未来。
  这是一个民族进步和成熟的表现。
其他文献
2015 年10 月17 日,Joss Stone 在第十一届爵士上海音乐节上演唱 (东莫村/ 摄)  上海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爵士乐的风向标,如果音乐人没有在上海演出过,那就称不上“国际化”  2015年10月17日的上海世博公园里,阳光明媚,第十一届爵士上海音乐节如期举行。  一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先生和他的老伴在earth lounge舞台前席地而坐,周围的草坪上满是与他们一样欣赏爵士乐的人群
截至北京时间2014年3月20日午夜,马航MH370航班失联已超过12天。从中、美、日到事发地区的东南亚各国,都动用了各种先进设备进行搜寻。  然而,如此巨大的一架民航班机经过这样长时间、这么多先进设备的搜救,却只得到目前让人匪夷所思又瞠目结舌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情形,甚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它的种种诡异之处,是否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瞭望东方周刊》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
他们专注的,是代表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国重器;他们的事业,撑起国民经济的脊梁。  13层楼高的8万吨“大压机”,锻压出飞机的起落架、主梁;上千个软件组成的网络控制系统,成为高铁列车的大脑和神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期待着挽起南海的浪涛;4000吨起重机,将为大型核电站扬起臂膀。  重大装备制造,事关国家命脉、国家安全。为这个特殊领域默默付出的人们,当得起“国家工程师”之名。  不畏高远、不辞精微  
在21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不大经常在印度被提及的国家。印度精英阶层更多看向美国和西方,普通的印度人,更多是关心自己的生计,最多再操心一下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  那时候提起中国,印度人最先想起的词,可能是“龙”——一种只听过没见过、神秘莫测的动物,如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  由于印度总理辛格曾在多个场合提起他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景仰,印度知识分子开始越来越熟知邓的名字,并由此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之后的
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从德班到多哈,气候大会犹如一场场世界巡演,所到之处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参演”其中的国际阵营,年复一年讲着相似度极高的台词,推诿指责的“对手戏”也是依足了套路。  “关注气候变化是我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潘基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地球“生病”了,仅靠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无力有效疗伤。  年届七旬的潘基文已广发“英雄帖”,诚邀各国首脑4个月后齐聚纽约气候峰会。没有官方谈判,没有针锋
健康智慧提供者——这应当是未来中医的国际新角色和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青蒿素之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让“中医是否真的有用”这个话题,重回不少西方媒体的版面。  我的印象中,在中国之外最被广为接受的一项中医治疗,是针炙。在美国生活时,我的一位同事运动时不慎扭伤了腰,美国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来在中国同事的介绍下,他“冒险”尝试了当地的一家中医诊所。从北京来的中医,只是用简单的一根
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65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
2011年12月20日,巴基斯坦卡拉奇,中国曲棍球队队长骆方明(左)与巴基斯坦曲棍球队队长在训练前交流  “侬是上海人伐?”皮肤黝黑的巴基斯坦驻华科技参赞泽米尔.阿万一见面就这样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他的上海普通话,还要追溯到1949年之前。那时,泽米尔的父亲曾是英军驻上海的一员,往返于香港与上海之间。  从小听父亲讲中国故事的泽米尔,于1980年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一年后,他前往父亲居
《瞭望东方周刊》:请简要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遥感,以及遥感对地观测的情况。  童庆禧:遥感所利用的主要是电磁波资源。人眼能感受到或看到的光线,只是电磁波中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叫可见光。实际上有大量比可见光短或长的电磁波,人眼根本感受不到,它们的波长可以有几公里、数十公里、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遥感利用各种物理光学和微波仪器,从空天来观测地球上的这些电磁波。  自从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
在中国,节假日更大程度上说似乎是消费节,各类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各种级别的打折层出不穷。  眼下,中秋、国庆佳节到来,很多商家又纷纷行动,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已全面展开。不可否认,对于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当然欢迎。不过,也提醒商家在对商品价格打折时,莫让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也打了折扣。否则,会适得其反,给自己带来信誉和财产的损失。  比如,一些商家在开展打折促销活动时,原本一些顾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