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项目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抓住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的共通之处,以“创造性劳动”为切入点,基于STEM项目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文章以《屋顶大变装,“火焰山”变“花果山”——立体农田STEM项目探究活动》为例,从“基于真实情境,以问题为驱动”“创新实践方式,发挥技术优势”“创新分组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创新评价方式,促进身心参与”四个方面介绍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STEM项目;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等文件关于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基本内涵的阐述中,可见两者的共通之处有:在目标上,突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内容上,基于学科、面向现实、跨越学科;在方式上,注重实践、倡导多元、趋向融合。因此,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主席劳动教育思想、STEM教育理念和杜威实用主义等为理念指导,以“创造性劳动”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驱动,以STEM项目学习为课程组织形式,融会贯通、统筹整合“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与STEM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劳动STEM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的STEM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以《屋顶大变装,“火焰山”变“花果山”——立体农田STEM项目探究活动》为例,围绕如何解决问题、聚焦任务、明确目标、规划活动、组织学生、教师合作、开展评价等情况,介绍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立体农田STEM项目简介
  《屋顶大变装,“火焰山”变“花果山”》是我校基于广州市劳动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与STEM教育的一个项目群,而《屋顶大变装,“火焰山”变“花果山”——立体农田STEM项目探究活动》则是笔者基于广州市劳动教材三年级上册“我是种植小能手”这一主题而开发设计的劳动项目。因为本项目基于我国绿色繁荣发展的国情、广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求、我校建设生态环保校园的校情,结合广州市劳动教育的特色活动——校园小农田建设,尤其符合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种植劳动的好奇,受到学生的喜爱。
  本项目探究通过使用立体种植技术,在校园劳动基地中建设立体农田。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劳动探究实践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植物完整的生长周期较长、本项目的探究实践内容较为丰富的因素,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时间为一个学年,总体的课时数为30个课时。由于每节课留给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有限,加上本项目实施的场地主要在校园的劳动基地,因此,本项目除了在以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成果设计与展示活动这四个活动单元为基础规划实施方案以外,还以“1+1”的方式创新劳动实践的课堂模式。“1+1”,即1节室内方法指导课+1节基地实践体验课,或1节基地实践探究课+1节室内分析总结课。这不仅能充分保障学生拥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时间,还能根据活动内容灵活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侧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
  项目开展期间,本班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动手实践,具备一定的研学合作能力,但要完成长时间、深层次的合作探究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在劳动实践中加强引导。在知识储备方面,经过学习一、二年级的科学、数学、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学生基本了解了植物构成、方向的判断、多角度观察、比较与测量等;经过学习三年级的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判断位置与方向、五感观察、制作观察记录卡等。三年级语文教材中“观察”“我的植物朋友”等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中“位置与方向”“我们的校园”等内容都与本项目的探究内容息息相关,并且与项目进展基本同步。本项目在活动内容上有机整合了智育与勞育,符合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已有基础和发展方向。此外,本项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发展需要,采用复合分组、拼图分组的方式,构建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合作化提升的成长需求。
  二、创造性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真实情境,以问题为驱动
  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都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通过STEM项目学习来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聚焦任务、明确目标,教师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需要、城市发展情况、学校发展特色、同伴发展需求,通过创设情境、头脑风暴等方式,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聚焦实践任务,进而设计优质性问题、系列化问题,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落实系列化的劳动任务,整体规划项目活动。
  在立体农田STEM项目的开题活动单元中,通过系列微课引出我国绿色繁荣发展的国情、广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求、我校建设生态环保校园的校情、立体种植技术的发展情况。结合我校的电子书包系统,引导本班学生结合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以及他人的实践经验,继续深入探究立体种植技术,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从大目标中挖掘感兴趣的探究内容,再结合本学年的课程时间和本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细化问题、筛选问题,进而设计系列化的探究问题和实践活动。
  (二)创新实践方式,发挥技术优势
  劳动教育与STEM教育都重视关注社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信息素养是学生21世纪能力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合劳动教育和STEM教育的创造性劳动STEM项目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借助电子书包互动平台突破时空限制、资源限制,为实践活动的连续性、整体性、深度化提供较大便利。
  在立体农田STEM项目的四个实践单元中,鼓励学生结合他人的探究成果,紧跟立体种植领域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了解、把握立体种植技术的新变化,并发挥新时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合作方式,通过电子书包互动平台,搜集探究资料、开展多元评价、记录实践过程,增强劳动实践的探究性、合作性、连续性、时代性。   (三)創新分组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
  劳动教育和STEM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STEM素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本项目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项目的活动进展等因素,创新分组方式,构建高效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一方面,整个项目的开展,在尊重学生情感意愿的基础之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建成“基础组”;另一方面,在学生普遍发展出更深层次、更加清晰的兴趣方向时,陆续开展同质分组,进行专业化、专家式的合作探究,根据项目内容的进展,陆续建成“专家组”。在项目的深化拓展阶段,专家组的成员在基础组中发挥着专业化的指导作用。根据项目进展、学生情况,灵活进行复合分组、拼图分组,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自主合作学习和实践的深度和效率。
  (四)创新评价方式,促进身心参与
  劳动教育和STEM教育都侧重身心参与、手脑并用。因此,评价学生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STEM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项目活动的有序深入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立体农田STEM项目的开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在合作交流中开展他人评价。本项目的评价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各个活动环节中自我反思的PMIQ表(PMIQ表:P=已懂的知识、M=还不懂的知识、I=感兴趣的知识、Q=存在的疑问)、个性化学习的劳动词汇本或STEM词汇本、基于项目学习整体情况的综合评价表。此外,结合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开展劳动故事讲述、劳动歌曲演唱、植物图谱绘画等特色活动,也是本项目创新评价活动、评价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9)[2021-04-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R].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精华版)[EB/OL].(2017-06-20)[2021-04-03].https://www.sohu.com/a/150363800_793135.
其他文献
摘要: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教学地位。文章以课堂实录“赏动词之妙用”教学为例,呈现了初中语文渗透式语法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的主要环节分为导入新课、任务实施、作业布置。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播放语法微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了解,接着结合教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动词之妙,借助中考题型和作业完成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语法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式语法教学;考点链接;动词妙
期刊
摘 要:细细咀嚼《木兰诗》的语言,发现其并非只是简单刻画舍生忘死、英勇善战的女英雄花木兰形象,更立体地刻画了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平民英雄形象——替父从军,果断中又有丝丝担忧;立功后却选择回到家乡,回归平常生活,侍奉双亲。从整体上看,《木兰诗》,语言跳出严谨的格律形式,且语言通俗又形象,贴近生活、朗朗上口;且结构独特、主题鲜明——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从军前和从军后,而非从军中,为的是凸显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番禺的“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美育课堂引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  关键词:“扒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美育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贵州易地扶贫真实案例为课堂探究问题情境,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概念问题化,以树立人地协调观,感受国家脱贫成就为落脚点。通过引入贵州黔陶乡骑龙村老鸦山的变化,创设情境,设置情境问题,实施小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结论,实施评价反馈,掌握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对主题情境的探究,渗透地理素养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关键词:新高考;情境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
期刊
编者按: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从教18年来,丘子珊老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注重开拓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丘子珊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丘子珊,广东省骨干教师,河源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源市年度教师,河源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的差距主要在于课外的阅读与积累,统编教材十分重视落实整本书阅读。详细研究了如何帮助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根据统编教材的具体学情,探究出“三读五步”课外悦读指导模式,将阅读知识与阅读技巧有机结合,为小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提供有效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外悦读;“三读五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在编制
期刊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教师如果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每一位美术老师都希望在第一节课就能在制定好美术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让课堂气氛活跃。相对来说,美术学科的纪律要求不多,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那么,美术老师如何充分利用好第一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呢?  开学第一天,我
期刊
摘 要: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文化导向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今,校园文化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廉洁文化走进校园活动中,笔者基于“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创作了“快乐廉洁棋”,将廉洁文化融入游戏中,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工作;廉洁文化;寓教于乐;“快乐廉洁棋”  在翠绿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教育思想,旨在从学生的“精神”与“体魄”这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与体育学科素质。这体现了小学体育创新改革的精神,教师理应通过精心的体育教学设计,可运用差异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体育学科情感教育法进行教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体育;精神;体魄;教学设计  在体育教育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教
期刊
摘 要:“有趣的平衡”是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实践课,笔者通过四次磨课,认为精心创设情境导入、让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工具、重组教材活动、设计趣味性和挑战性练习、利用美观而简洁的板书能为“有趣的平衡”这一课增色不少,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融·乐”课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