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为数不多的中国富人来说,留在榜上可能比上榜更难。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戴维·茨威格
对于潮汕男人黄光裕来说,这个冬天注定将更加寒冷。突如其来的拘捕让黄光裕和他所涉嫌的经济犯罪成为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他是评选机构数字下的中国首富,但从履历表上,看到的是黄光裕的另一个身份——平民。他没有丝毫资本基础,没有学历背景,没有政治靠山。至今未过不惑之年的黄光裕,用了仅仅20年,打造了一个庞然的商业帝国,写就了一段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
他所创造的国美绝对是中国商业界的神话。
原罪之辨
根据目前的情况,黄光裕出事很可能源自于今年9月份商务部外资审批腐败窝案的案发——前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外资司前副司长邓湛、工商总局外企注册局副局长刘伟等一批高官相继落马。正是郭京毅等收受过贿赂,才导致了公安机关对黄光裕的调查。案件牵出1996年从商务部下海成立思峰律师事务所的张玉栋,此人与黄光裕过从甚密,并且早先一直在黄光裕所拥有的鹏润大厦B605室办公。人们认为这个张玉栋可能就是黄光裕与郭京毅等前商务部官员联系的中间人。
从已知事实上看,黄光裕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一直都有在政商道路上走灰色路线的想法。一位他手下的地产高层就曾介绍说,“像我们把地拿下来之后,招拍的地你应该得给钱吧,他不给,说,我要都给钱还要你们干嘛。”
不过也应当说,这种情况并不单单只是黄光裕本人的问题。同样是这位高层也表示,“在中国,我们订立的制度都特别有意思。有好多规矩,但是假如你真的按照规矩办的,老老实实,就会被人视为傻帽”。大家都认为:“规定你交多少钱你就交,拍卖了地两年不开发就给收回去,那你太无能了,赶紧从商界滚出去吧。”
“实际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立一个门槛,让人进不去,然后就让你去找他帮忙解决,这样他就可以从中捞钱。”都是这么做的。“什么叫商者无域,其实就是官商无域。”
其实有一个流行于商圈和媒体的值得玩味的词汇,较为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的精英,特别是经济精英的生存现状,那就是“原罪”。
早期“原罪”,这些企业家某种意义是被人“逼良为娼”,官员腐败,权力寻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存在争议的现状。企业常被当权者,例如把有行业资格审批权限、项目审批权限、政策解释权限等等的官员,强行寻租。如果企业不服从于潜规则,那么他们的企业发展就将面临艰难得多的生存环境的压力。
因此一些企业在逐步做大的过程中,开始与官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相互“绑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是一种紧密的利益关系,但也是一种危险的关系,在超越法律的灰色地带运作。中央每查处一个高级别贪官,都会挖出“窝案”,窝案的破获也往往是“狗咬狗,两嘴毛”的后果。这个“窝“字,解读了这些企业家与贪腐官员的关系——“一丘之貉”。
带着原罪阴影的中国的经济精英,无论是不是国美的竞争对手,都该为此为鉴,以冷水洗头,彻底反思。手掌不该用于幸灾乐祸,而是该重重打在自己的脸上。
国美大考
不过,这一切的罪过或许都会“报应”在国美身上。
在多年的竞争中,依靠超前行动把国美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的黄光裕,目前可能又面临着比两年前曾遭遇过的更大的危机。彼时,他和其兄曾因多年前的一笔贷款而遭调查,不过在他“协助调查”后便告一段落。这次他还能一样安然脱身吗?
国美的上千家供应商都在观望黄光裕的命运。在结论没有公布之前,这些供应商都不敢轻举妄动。每个人心里大概都在盘算,一旦出现状况,自己的货款是否还能顺利收回。已经有传言称,一些供应商对国美停止供货,并有些供应商开始要求现金结算。一旦多米诺骨牌坍塌,国美的现金链就会被挤上门来的供应商无情地扯断。
显然,国美急欲撇清与黄光裕的关系。11月24日中午,国美在北京召开小型发布会,国美发言人何阳青称,黄光裕是国美的“发起者和大股东”,但不是国美的“全部”。然后先是宣布国美高层成立了一个7人小组,并在陈晓总裁的冠名上增加了CEO一职。之后又进一步任命陈晓为董事会代理主席,管理阵型变身为“3人核心决策层+11人执行委员会”的两极模式,以“提高国美电器内部的凝聚力和决策效率”。按照新管理格局,董事会代理主席兼总裁陈晓、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魏秋立三人组成国美电器的核心决策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重大管理决策。而后两人皆为跟随黄光裕多年的国美元老。在决策委员会之下,国美多位副总以及各个大区老总组成了11人执行委员会,负责总部和全国各地分部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其中包括黄光裕胞妹、国美华东大区总经理黄秀虹。
如果黄光裕此次在劫难逃,国美有能力度过危机吗?普遍的看法是应该有能力。实际上自从收购永乐之后,黄光裕便“撒手而去”,把国美的日常管理工作抛给了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团队。此前,国美还引进了华平等战略投资者。这一切都保证黄光裕出事后国美不会出现权力真空。
另外,国信证券分析师胡鸿柯认为,国美倒掉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国美的存在更有利于厂商——毕竟整个市场被苏宁一家垄断并不是一件好事,供应商的日子可能会比现在更难过。另外国美的生存与否还牵扯到其庞大的三十万员工的工作问题,这其实也是很让政府头疼,并且投鼠忌器的大问题。对国美而言,万幸的是,政府已经将黄光裕与国美区别了开来。宣传部门已经发出指令,要求舆论要保护企业。
在产业界,何阳青声称,包括海尔、格兰仕、创维、长虹、海信等“家电巨头都已经发来声明,鼎力支持国美。”国美近期还发布了新财季报告——前9个月高达18.7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带来了一个喜报。虽然还无法冲散麾下30万员工、以及上千家供应商,乃至投资人心头的阴霾,但可以看出国美正力图提振人们的信心。随后,国美又于11月27日晚间宣布,已在北京举办为国美22周年庆典的资源采购会,紧急向厂商采购306亿元的商品。
不管怎么说,黄光裕此次涉嫌操纵股价、贿赂等经济问题被拘,从侧面说明了中国部分民营企业家仍然热衷资本运作,不是踏踏实实做实业赚钱。资本运作是乘法,在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熊市时也会输得一贫如洗。
五步之内的首富印象
过去十年间,每一次的宏观调控都是民营企业的“雪崩之年”,1998年那次,倒掉了三株、巨人、秦池、南德和亚细亚等,2004年那次,倒掉了德隆、顺驰、托普、科龙和铁本等,这一次,先是倒掉了大量的中小外贸企业,现在劫难已悚然降临到大型民企。历史一再轮回,令人黯然无言。
——商业评论家吴晓波
“我们开会的时候,黄光裕都是用摄像头监视的,让人非常难受……他是中午开始上班,天亮下班,就要我们跟着他的时间走,但是早上还要打卡……”黄光裕前下属回忆当年,仍难以置信。
“黄光裕这个人真的是非常聪明,而且小时候是苦出身,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个非常要强的人,自尊心很强。在他的内心里就是要不断地奋斗,就要做到最棒最强。而等到他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心态就变得超级膨胀。他说一不二,任何事情,只有他自己拍板才是对的。别人拍板,哪怕是对的,不经过他都不行,所以,在国美很少会出现敢于出头的人。就比如这次事件,很多人都不敢出头,所以出的才会是一个所谓的‘7人小组’。”
在他看来,黄光裕基本可以划归到“为富不仁”的类别里去——伪善、刚愎自用、阴险、毒辣。他用人不经过脑子;最亲信身边的保安和司机、把身边人都培养得跟特务组织一样;把员工都往死里用……
甚至会说“在国美打工的,没有什么人会真的爱国美。很多人在说,让这样一个人成为中国首富,是中国人的悲哀。”
而这样的话从黄光裕曾经的直接下属嘴里出来,更是黄光裕的悲哀。
黄光裕该检讨,在过去的管理中,他一定是有让下属觉得憋闷的地方;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一定有让众人觉得应该商榷的地方;在走“政商”之路上,一定有失算之处……
或许时间再倒回,黄光裕还是会照着这条路走下去。事实上,我们的体制里,留给民营企业家可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两条路:你是要民营下去?还是不?选择后,再两条路——你是听话,还是不听话?再选择后,剩下一个问题:你听谁的话?
前下属说黄光裕将“首富”的名头用到了极限:“黄光裕当这个首富是有目的的。当首富能够让人才、信息、各种资源向他靠拢。他自己有时候表现出来似乎不在意,其实是非常在意的。比如吃饭的时候,别人提起来‘您是中国首富,与您合作是我们的荣幸’。他就说:‘不要提首富,不是我情愿当的,都是别人评的’。其实他非常享受这个头衔。”
这个社会上有享受征服过程的苦行僧,但不会真的有永远的受虐者。
黄光裕从16岁时的内蒙古贸易开始,到87年的电器行,96年开始涉足地产业、到99年的第一家国美店,到2002年香港上市,到2006年收购永乐……他走的其实是一条民营企业家的“正道”,走得还风光无限。
但是今天当我们看见黄光裕背着若干的猜测和罪名走进监狱的时候,对这个认为“知本该为资本服务”的中国首富成长之路,却戴上了另一副眼镜。
黄光裕下属说,黄光裕对于地产的重视是高于家电的,而他在地产业上的无知,会让他成于家电,毁于地产。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过去十年,有什么投资比地产看上去更加稳靠?如果这个白手起家的潮汕男人不是内心有着莫大的空虚和不安,何以让他在并不熟知的领域一再投以重注?如果不是黄光裕的政商之路走得牵绊无数,何以让他在最后的资本道路上走得机关算尽?
当我们在看民营企业家“前仆后继”地走进班房的时候,与其感叹他们的肮脏,不如考虑一下体制下民营企业家的艰难。
《南方人物周刊》说:“如果没有发生今天的被拘查事件,黄光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佳代言人。”最佳不敢说,但黄光裕仍然有资格代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而这个时候,作为百姓,应该把更多的目光从首富黄光裕身上抽离出来,给国美更多的信心。国美不是黄光裕一个人的,而是30多万员工的,而是中国原本就脆弱的家电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落井不下石,因为我们更须反省此井何井。
编年黄光裕
1985当时只有16岁的汕头少年黄光裕与他的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
1986两兄弟一起来京,用3万元的贷款在珠市口开了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小店,最早是卖服装的,干了半年老是亏本,只好改行卖电器,并在1987年1月1日首次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1991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
1996黄光裕成立“鹏润集团”,进军地产业,走上了多元化之路。
19997月,国美正式登陆天津,燃起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战火。最终国美击退了不合时宜的“天津百货业联合体”,并在天津站稳了脚跟。12月,国美进入上海,然后沿长江逆流三千里,登陆西南重镇——重庆和成都;之后,是郑州、西安、沈阳、青岛、济南等等,顺利完成了全国大布局。
2002取得了香港主板的一家公司——“京华自动化”(0493.HK)74.5%的股权。之后,黄光裕将旗下的地产资产注入进来,并更名为“中国鹏润”。
2004将国美电器在22个城市的94家门店——相当于国美电器总盘45%的资产注入“中国鹏润”,并更名为“国美电器”。
20054月至2006年7月,国美先后收购了位列全国家电零售业第八名的黑龙江家电企业“黑天鹅”、深圳“易好家”、湖北中商家电下属的7家大型连锁家电卖场,此外还有号称“江苏三强”之一的“金太阳”。
20067月25日,国美以总价约98亿港元现金收购了当时的全国“老三”——上海永乐电器。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家电零售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至此,国美坐稳了国内家电零售业“头把交椅”。
200712月16日,以36亿元价格全面托管大中电器,这个价格比苏宁给大中的价格高出了6亿。至此,国美构建起了一个拥有一千三百多家门店,三十多万名员工的庞大企业帝国。
2000年初,国美开始将目光转向环境比较宽松的香港证券市场,黄光裕与詹培忠接触。黄光裕开始了其在香港资本市的博弈,其财技逐步学成;6月,Jumbo Profit联合中介人李祥福开始染指京华自动化;7月,詹培忠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控制了上市公司;9月,京华自动化增发新股,实际控制人加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度;12月6日,京华自动化以2568万港元购买黄俊烈的Smartech Cyberworks,黄俊烈成为仅次于詹培忠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
20019月,京华自动化配售4430万股新股,黄光裕控制上市公司资源3600万股。
20022月5日,京华自动化增发新股,全部由黄光裕独资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现金认购,黄光裕决心将其旗下的地产业务装入此壳;4月,黄光裕转让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套现7650万港元;4月10日,京华自动化收购由黄光裕持有的Artway Development,将上市公司账面的几乎全部现金转入自己的账户;7月,京华自动化更名“中国鹏润”。
2003年初,国美集团将他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7月,京华自动化再发19%新股融资3790万元,公众投资者已达总股本的33%。
20044月,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把股权全部出售给BVI公司Qcean Town,Qcean Town成了控制国美核心业务的第一大股东;6月,中国鹏润间接买下Qcean Town,成为国美电器第一大股东;9月,黄光裕拟配售2.4亿股国美旧股,套现近12亿港元;年底,黄光裕通过荷银洛希尔配售2.2亿股股份,套现13.75亿港元。
20051月,国美电器向黄光裕收购旗下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权。
20064月,黄光裕减持国美电器套现12亿港元。
20084月,黄光裕减持国美电器套现21亿港元。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戴维·茨威格
对于潮汕男人黄光裕来说,这个冬天注定将更加寒冷。突如其来的拘捕让黄光裕和他所涉嫌的经济犯罪成为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他是评选机构数字下的中国首富,但从履历表上,看到的是黄光裕的另一个身份——平民。他没有丝毫资本基础,没有学历背景,没有政治靠山。至今未过不惑之年的黄光裕,用了仅仅20年,打造了一个庞然的商业帝国,写就了一段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
他所创造的国美绝对是中国商业界的神话。
原罪之辨
根据目前的情况,黄光裕出事很可能源自于今年9月份商务部外资审批腐败窝案的案发——前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外资司前副司长邓湛、工商总局外企注册局副局长刘伟等一批高官相继落马。正是郭京毅等收受过贿赂,才导致了公安机关对黄光裕的调查。案件牵出1996年从商务部下海成立思峰律师事务所的张玉栋,此人与黄光裕过从甚密,并且早先一直在黄光裕所拥有的鹏润大厦B605室办公。人们认为这个张玉栋可能就是黄光裕与郭京毅等前商务部官员联系的中间人。
从已知事实上看,黄光裕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一直都有在政商道路上走灰色路线的想法。一位他手下的地产高层就曾介绍说,“像我们把地拿下来之后,招拍的地你应该得给钱吧,他不给,说,我要都给钱还要你们干嘛。”
不过也应当说,这种情况并不单单只是黄光裕本人的问题。同样是这位高层也表示,“在中国,我们订立的制度都特别有意思。有好多规矩,但是假如你真的按照规矩办的,老老实实,就会被人视为傻帽”。大家都认为:“规定你交多少钱你就交,拍卖了地两年不开发就给收回去,那你太无能了,赶紧从商界滚出去吧。”
“实际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立一个门槛,让人进不去,然后就让你去找他帮忙解决,这样他就可以从中捞钱。”都是这么做的。“什么叫商者无域,其实就是官商无域。”
其实有一个流行于商圈和媒体的值得玩味的词汇,较为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的精英,特别是经济精英的生存现状,那就是“原罪”。
早期“原罪”,这些企业家某种意义是被人“逼良为娼”,官员腐败,权力寻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存在争议的现状。企业常被当权者,例如把有行业资格审批权限、项目审批权限、政策解释权限等等的官员,强行寻租。如果企业不服从于潜规则,那么他们的企业发展就将面临艰难得多的生存环境的压力。
因此一些企业在逐步做大的过程中,开始与官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相互“绑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是一种紧密的利益关系,但也是一种危险的关系,在超越法律的灰色地带运作。中央每查处一个高级别贪官,都会挖出“窝案”,窝案的破获也往往是“狗咬狗,两嘴毛”的后果。这个“窝“字,解读了这些企业家与贪腐官员的关系——“一丘之貉”。
带着原罪阴影的中国的经济精英,无论是不是国美的竞争对手,都该为此为鉴,以冷水洗头,彻底反思。手掌不该用于幸灾乐祸,而是该重重打在自己的脸上。
国美大考
不过,这一切的罪过或许都会“报应”在国美身上。
在多年的竞争中,依靠超前行动把国美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的黄光裕,目前可能又面临着比两年前曾遭遇过的更大的危机。彼时,他和其兄曾因多年前的一笔贷款而遭调查,不过在他“协助调查”后便告一段落。这次他还能一样安然脱身吗?
国美的上千家供应商都在观望黄光裕的命运。在结论没有公布之前,这些供应商都不敢轻举妄动。每个人心里大概都在盘算,一旦出现状况,自己的货款是否还能顺利收回。已经有传言称,一些供应商对国美停止供货,并有些供应商开始要求现金结算。一旦多米诺骨牌坍塌,国美的现金链就会被挤上门来的供应商无情地扯断。
显然,国美急欲撇清与黄光裕的关系。11月24日中午,国美在北京召开小型发布会,国美发言人何阳青称,黄光裕是国美的“发起者和大股东”,但不是国美的“全部”。然后先是宣布国美高层成立了一个7人小组,并在陈晓总裁的冠名上增加了CEO一职。之后又进一步任命陈晓为董事会代理主席,管理阵型变身为“3人核心决策层+11人执行委员会”的两极模式,以“提高国美电器内部的凝聚力和决策效率”。按照新管理格局,董事会代理主席兼总裁陈晓、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魏秋立三人组成国美电器的核心决策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重大管理决策。而后两人皆为跟随黄光裕多年的国美元老。在决策委员会之下,国美多位副总以及各个大区老总组成了11人执行委员会,负责总部和全国各地分部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其中包括黄光裕胞妹、国美华东大区总经理黄秀虹。
如果黄光裕此次在劫难逃,国美有能力度过危机吗?普遍的看法是应该有能力。实际上自从收购永乐之后,黄光裕便“撒手而去”,把国美的日常管理工作抛给了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团队。此前,国美还引进了华平等战略投资者。这一切都保证黄光裕出事后国美不会出现权力真空。
另外,国信证券分析师胡鸿柯认为,国美倒掉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国美的存在更有利于厂商——毕竟整个市场被苏宁一家垄断并不是一件好事,供应商的日子可能会比现在更难过。另外国美的生存与否还牵扯到其庞大的三十万员工的工作问题,这其实也是很让政府头疼,并且投鼠忌器的大问题。对国美而言,万幸的是,政府已经将黄光裕与国美区别了开来。宣传部门已经发出指令,要求舆论要保护企业。
在产业界,何阳青声称,包括海尔、格兰仕、创维、长虹、海信等“家电巨头都已经发来声明,鼎力支持国美。”国美近期还发布了新财季报告——前9个月高达18.7亿元人民币的盈利带来了一个喜报。虽然还无法冲散麾下30万员工、以及上千家供应商,乃至投资人心头的阴霾,但可以看出国美正力图提振人们的信心。随后,国美又于11月27日晚间宣布,已在北京举办为国美22周年庆典的资源采购会,紧急向厂商采购306亿元的商品。
不管怎么说,黄光裕此次涉嫌操纵股价、贿赂等经济问题被拘,从侧面说明了中国部分民营企业家仍然热衷资本运作,不是踏踏实实做实业赚钱。资本运作是乘法,在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但在熊市时也会输得一贫如洗。
五步之内的首富印象
过去十年间,每一次的宏观调控都是民营企业的“雪崩之年”,1998年那次,倒掉了三株、巨人、秦池、南德和亚细亚等,2004年那次,倒掉了德隆、顺驰、托普、科龙和铁本等,这一次,先是倒掉了大量的中小外贸企业,现在劫难已悚然降临到大型民企。历史一再轮回,令人黯然无言。
——商业评论家吴晓波
“我们开会的时候,黄光裕都是用摄像头监视的,让人非常难受……他是中午开始上班,天亮下班,就要我们跟着他的时间走,但是早上还要打卡……”黄光裕前下属回忆当年,仍难以置信。
“黄光裕这个人真的是非常聪明,而且小时候是苦出身,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个非常要强的人,自尊心很强。在他的内心里就是要不断地奋斗,就要做到最棒最强。而等到他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心态就变得超级膨胀。他说一不二,任何事情,只有他自己拍板才是对的。别人拍板,哪怕是对的,不经过他都不行,所以,在国美很少会出现敢于出头的人。就比如这次事件,很多人都不敢出头,所以出的才会是一个所谓的‘7人小组’。”
在他看来,黄光裕基本可以划归到“为富不仁”的类别里去——伪善、刚愎自用、阴险、毒辣。他用人不经过脑子;最亲信身边的保安和司机、把身边人都培养得跟特务组织一样;把员工都往死里用……
甚至会说“在国美打工的,没有什么人会真的爱国美。很多人在说,让这样一个人成为中国首富,是中国人的悲哀。”
而这样的话从黄光裕曾经的直接下属嘴里出来,更是黄光裕的悲哀。
黄光裕该检讨,在过去的管理中,他一定是有让下属觉得憋闷的地方;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一定有让众人觉得应该商榷的地方;在走“政商”之路上,一定有失算之处……
或许时间再倒回,黄光裕还是会照着这条路走下去。事实上,我们的体制里,留给民营企业家可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两条路:你是要民营下去?还是不?选择后,再两条路——你是听话,还是不听话?再选择后,剩下一个问题:你听谁的话?
前下属说黄光裕将“首富”的名头用到了极限:“黄光裕当这个首富是有目的的。当首富能够让人才、信息、各种资源向他靠拢。他自己有时候表现出来似乎不在意,其实是非常在意的。比如吃饭的时候,别人提起来‘您是中国首富,与您合作是我们的荣幸’。他就说:‘不要提首富,不是我情愿当的,都是别人评的’。其实他非常享受这个头衔。”
这个社会上有享受征服过程的苦行僧,但不会真的有永远的受虐者。
黄光裕从16岁时的内蒙古贸易开始,到87年的电器行,96年开始涉足地产业、到99年的第一家国美店,到2002年香港上市,到2006年收购永乐……他走的其实是一条民营企业家的“正道”,走得还风光无限。
但是今天当我们看见黄光裕背着若干的猜测和罪名走进监狱的时候,对这个认为“知本该为资本服务”的中国首富成长之路,却戴上了另一副眼镜。
黄光裕下属说,黄光裕对于地产的重视是高于家电的,而他在地产业上的无知,会让他成于家电,毁于地产。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过去十年,有什么投资比地产看上去更加稳靠?如果这个白手起家的潮汕男人不是内心有着莫大的空虚和不安,何以让他在并不熟知的领域一再投以重注?如果不是黄光裕的政商之路走得牵绊无数,何以让他在最后的资本道路上走得机关算尽?
当我们在看民营企业家“前仆后继”地走进班房的时候,与其感叹他们的肮脏,不如考虑一下体制下民营企业家的艰难。
《南方人物周刊》说:“如果没有发生今天的被拘查事件,黄光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佳代言人。”最佳不敢说,但黄光裕仍然有资格代言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而这个时候,作为百姓,应该把更多的目光从首富黄光裕身上抽离出来,给国美更多的信心。国美不是黄光裕一个人的,而是30多万员工的,而是中国原本就脆弱的家电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落井不下石,因为我们更须反省此井何井。
编年黄光裕
1985当时只有16岁的汕头少年黄光裕与他的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
1986两兄弟一起来京,用3万元的贷款在珠市口开了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小店,最早是卖服装的,干了半年老是亏本,只好改行卖电器,并在1987年1月1日首次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
1991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
1996黄光裕成立“鹏润集团”,进军地产业,走上了多元化之路。
19997月,国美正式登陆天津,燃起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战火。最终国美击退了不合时宜的“天津百货业联合体”,并在天津站稳了脚跟。12月,国美进入上海,然后沿长江逆流三千里,登陆西南重镇——重庆和成都;之后,是郑州、西安、沈阳、青岛、济南等等,顺利完成了全国大布局。
2002取得了香港主板的一家公司——“京华自动化”(0493.HK)74.5%的股权。之后,黄光裕将旗下的地产资产注入进来,并更名为“中国鹏润”。
2004将国美电器在22个城市的94家门店——相当于国美电器总盘45%的资产注入“中国鹏润”,并更名为“国美电器”。
20054月至2006年7月,国美先后收购了位列全国家电零售业第八名的黑龙江家电企业“黑天鹅”、深圳“易好家”、湖北中商家电下属的7家大型连锁家电卖场,此外还有号称“江苏三强”之一的“金太阳”。
20067月25日,国美以总价约98亿港元现金收购了当时的全国“老三”——上海永乐电器。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家电零售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至此,国美坐稳了国内家电零售业“头把交椅”。
200712月16日,以36亿元价格全面托管大中电器,这个价格比苏宁给大中的价格高出了6亿。至此,国美构建起了一个拥有一千三百多家门店,三十多万名员工的庞大企业帝国。
2000年初,国美开始将目光转向环境比较宽松的香港证券市场,黄光裕与詹培忠接触。黄光裕开始了其在香港资本市的博弈,其财技逐步学成;6月,Jumbo Profit联合中介人李祥福开始染指京华自动化;7月,詹培忠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购得原第一大股东的绝大多数股份,控制了上市公司;9月,京华自动化增发新股,实际控制人加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度;12月6日,京华自动化以2568万港元购买黄俊烈的Smartech Cyberworks,黄俊烈成为仅次于詹培忠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
20019月,京华自动化配售4430万股新股,黄光裕控制上市公司资源3600万股。
20022月5日,京华自动化增发新股,全部由黄光裕独资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现金认购,黄光裕决心将其旗下的地产业务装入此壳;4月,黄光裕转让11.1%的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套现7650万港元;4月10日,京华自动化收购由黄光裕持有的Artway Development,将上市公司账面的几乎全部现金转入自己的账户;7月,京华自动化更名“中国鹏润”。
2003年初,国美集团将他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7月,京华自动化再发19%新股融资3790万元,公众投资者已达总股本的33%。
20044月,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把股权全部出售给BVI公司Qcean Town,Qcean Town成了控制国美核心业务的第一大股东;6月,中国鹏润间接买下Qcean Town,成为国美电器第一大股东;9月,黄光裕拟配售2.4亿股国美旧股,套现近12亿港元;年底,黄光裕通过荷银洛希尔配售2.2亿股股份,套现13.75亿港元。
20051月,国美电器向黄光裕收购旗下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权。
20064月,黄光裕减持国美电器套现12亿港元。
20084月,黄光裕减持国美电器套现2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