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功阅读最珍贵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祖宅坐落在鹅城一处古老的街区,家族长辈多为教书先生。苗氏十几户人,各家都有藏书,孩子们经常交换着书来看,还相互讲好还书时间。
   记不得是哪年,我用《小朋友》交换了堂兄的《少年文艺》,阅读了一个《白石榴花》的故事。故事讲述旧社会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给生病的父亲配药,四处寻找白色的石榴花,不得已爬墙进入地主家的果园偷采,却被背着枪的看园老人抓住了。孩子哭诉着父亲的病情,老人不由分说将孩子关押起来。孩子又惊又怕,他怕老人一枪把他崩了,因为这家地主是恶霸。深夜,老人进来了,低声喝着:“快走!”他把孩子领出园外,塞给他一个袋子,随之关上园门。月光下,孩子打开袋子一看,满满的一袋白石榴花!这个故事人性中的善良,竟然让我记了几十年。
   孩子的天性,都喜欢视觉鲜明的色彩,故而小人书是那年月孩子们的至爱。上世纪60年代初,电影院门前有供人阅读的小人书书摊,我母亲知道我喜欢看小人书,经常租回一沓沓的小人书给我阅读。有一套60年代初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图画十分精美,阅毕不能忘怀,到我小学四五年级再读原版的《红楼梦》时,印象越发深刻了。那也是我最“奢侈”的读书日子,我堂姐去省城上大学,伯母将堂姐读过的小说全部赠送给我。有一部分是苏联名著,还有部分是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热销书。如今我还清楚记得陈昌奉著的《跟随毛主席长征》这本书,书中一些情景历历在目:长征途中,毛主席的警卫员看见主席与战士们一样忍饥挨饿,心中难受,他们无计可施,就试着解下身上的皮带用水煮了几个小时,居然煮出猪肉的味道,之后送给毛主席品尝。当时我把这一段读给母亲听,母亲很感动。
   我还把书中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给女同学们听,一时,我就变成故事大王了。
   有人说读书的最佳年龄是十六七至二十六七,大概是十年时间。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指上学,也叫读书,另一个概念就是“阅读”。而我生不逢时,遇上“文革”,最佳的读书时间,都只是小学阶段,应该属于童子功。那时虽然年纪小,课余除了完成作业,有时玩玩游戏,大多时间几乎都在找书看,都在阅读。说来童子功意义的阅读最为珍贵,因为没有负担,没有功利心,完全是兴趣的阅读。书里的内容都熟记于心,甚至在心中产生无限联想,这也许就是灵感。
   大量的閱读无疑是知识沉淀的结果。我回城后,成为一家国企的宣传干事,后来在某街道办事处、乡镇以及政府机关某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直至退休,阅读一直伴随我的工作和生活。我闲暇时情不自禁地给报纸投稿,给杂志社投稿,抒发对惠州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稿子写多了,就结集出版。如今我是中国民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和省小小说学会会员了。
   我深信,确立人生方向标,好比建设一座大厦,而阅读可以为“大厦”浇注坚实的支柱。
  责任编辑:海霞
其他文献
那天清晨,我和你相见。你的一袭红裙,柔媚撩人;你的微笑,撩人情怀。我多情的目光朝你泼去。我忘了我的热情和礼貌,哪怕是一个招呼。   后来,我们再次相见,可不见你那一袭红裙,不见你那迷人的微笑,只见你忧郁的眼神。   时光再也不能回去,可我那疼痛的思念却留在了那天早晨。   夏天,我和你在水池边相见。我说:“我带你去大海游泳。”而你却说:“我不会游泳,怕溺死。”听后,我的心一下子沉了。我说:“
期刊
琅琊山在激情地写诗   琅琊山在激情地写诗,欧阳修为它确定了主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琅琊山写下了一片林,林中一阵一阵鸟啼、蝉鸣。所有的句子都不是太长,这样鸟儿读起来才委婉动听。   琅琊山写下了几处幽谷,幽谷中一片一片山花烂漫。这里的句子有点长,长得让山花读起来有些喘不过气。造成了花开花落,花落花又开。   琅琊山写下了涓涓细流的小溪,慢慢绕过了山角处的巨石,在深秀湖休养生
期刊
听房   我的老家是市郊区,村子不大,当时也就几十户人家。各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子,房子外墙为防雨水冲刷,都披挂着一层一层的柴草。村子的周边是河道交错。   有一年8月的一天,张大爷家儿子结婚。布置新房时,按当地习俗把又矮又小的窗户用红纸蒙起来,待晚上用筷子戳窗户用。夜间,那放在新房窗前的煤油大罩灯是不能熄灭的。   当晚是阴天,这薄薄红纸糊的窗户透出红色的光亮,在那漆黑的夜晚里显得有些耀眼,
期刊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吃力爬升,到砂石岭,我提醒小温,前面是事故多发地段,下着中雨,弯道大,又连续下坡,开慢点。   我在想举报信的内容,一个村组干部,竟然将黑手伸向低保户,贪占困难补助,这胆子,在我所办的案子中,实属罕见!   到了阿屋鲁村,雨一直下,这是寒露后的第一场秋雨。下车后,小温抱怨,怎么选择这样的鬼天气,天又冷,路又难走,边说边哆嗦。我冲小温一笑,打趣说,天气不好,未见得是坏事,下雨天农
期刊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年仅两三岁时的我,脑海会蛰伏一段记忆。它是那么真实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不曾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忘记,反像那树的枝枝叶叶,在岁月的长河里,生长、舒展、延伸,触到阳光,便会随着风摇曳生姿。   那是幼時的我,眼睛溜溜圆,嘟着嘴,躺在摇篮里也是极不安分的一个家伙,外婆一脸慈祥地坐在旁边,轻轻晃动着摇篮给我催眠,不时冲着摇篮里的那小小人儿微笑着,头上的包头帕是那么的抢眼……   这幅千
期刊
楼下水果店的老板娘,扯着响亮的大嗓门吆喝着:“甜枣,15元两斤;甜枣,15元两斤。”我在阳台上看着书,一声声的吆喝声在耳边回响着,让我想起了家门前的那棵枣树。   那时,上学路上经过一个村庄,一户人家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枣树。秋天,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像一个个缩小版的灯笼,小巧玲珑,十分诱人,那么多的“小灯笼”挨挨挤挤,把树枝压弯了腰。一阵风吹过,空气中好像都弥漫着枣儿的香甜味,馋得我们站在枣树
期刊
开着小车听着歌,一个人悠然自得地徜徉在南沙港快速路上。一路向南,高楼渐渐退去,一幢幢别墅、高架桥在广袤的大地上若隐若现。   我漫不经心,驱车继续向郊外驶去。绿野逐次显现,浮云纷纷舒卷,许多古典诗词的形象和节奏不断涌向我的心头。就这样,在一种自豪与兴奋、宁静与从容中行走于都市与郊野之间,独自享受着春天的宁静与和谐。   “白天晒不了太阳,晚上羞见到月亮。”关于时间,关于生命,透过东涌瓜果长廊,
期刊
砵仔粄是平山才有的一种很特别的地方风味小吃,由于价钱便宜,味道又好,一直受我们青睐。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都是吃两餐,早上肚子饿了,大人给个一分两分钱去街上买个砵仔粄填肚子,又香又好吃,还顶饱。   平山砵仔粄的历史虽无从考究,但它确是平山人所创。平山著称“小漳州”,大部分原住民是600年前从漳州迁徙过来的。但经调查,在福建漳州、漳浦都没有这种砵仔粄,那就是說砵仔粄是平山人所创,起码有二百
期刊
在曾祖母的曾字辈后代中,我是唯一记得她老人家的人。因为在曾祖母72年生命的阳光里,许多曾字辈的后代还没出生,仅我和妹妹和她有阳光下对视的缘分,我当时5岁,妹妹3岁。   印象中,记得的第一件事情,是关于鸡蛋的事。   每当听到老母鸡“咯咯咯”的叫声,我就会迎着鸡叫声跑过去。慈祥的曾祖母早已拿着老母鸡下的鸡蛋在等我。鸡蛋被她用筷子顶破了个小口儿。我接过鸡蛋时,蛋壳上还有余温。随即,我仰起脖子,小
期刊
“你们多久没有看过一朵花绽出它最娇媚的花朵了?你们多久没有看过一只蝴蝶跳起属于它自己的舞蹈了?你们多久没有在顶楼天台上看过一次夕阳了?”随着老师的这一声声叩问,我低下了头。   是啊,多久了?一直以来,我以为我与其他人相比节奏已经很慢了,可听过老师的话后,我才知道,这不是慢,而是拖延、是懒惰。我愿意在去食堂的路上放慢脚步,我愿意在写作业时不急不缓;可是我不愿意在晴天温暖的阳光下悠闲漫步,我不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