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位高僧这样回答:第一,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第二,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第三,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可以说,高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可是,他的言语最后指向的是内心的觉醒,这不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从广义上来说,僧人也是教育者,传授的是人生的智慧。教育即成长,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的才智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孩子身心健康比获得高分更有价值。这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谈谈小学的语文课。
一、语文课应该有大格局思维
一位新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会这样想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几年经验以后,会想采取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呢?这是讲效率的教师。当你从一个新教师步入有经验教师之后,最需要补充的是理念——教育理念、人生理念。当对教育的思考人生的思考,站在一个大格局上,你就会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这时,就接近教育的本质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我认为,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研究一下我们教过的已经成年的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发展,事实会告诉我们哪些教育行为是对孩子的發展真正起作用的、重要的,哪些是无关宏旨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减少煞费苦心的设计从而返璞归真——真实、扎实、纯粹。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情”为首,书声琅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我常常思考,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呢?教师的投入度决定着孩子的参与度,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书声琅琅是校园晨读时最美的风景,而这有赖于课堂上的培养与指导。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却不评价、不指导。这样的结果就会停留在学生自身的朗读水平上。在我看来,一篇长文章可以有选择地重点指导和朗读:1.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2.体现文章写作手法的段落;3.能够引入学生走进文体的段落。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穷人》课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萧山杨梅》的第一、二自然段等。当然不同的文章根据理解的需要而定。而把文章读好,我认为也有这样的三个标准:1.正确、流利 。2.声音响亮、大方得体。 3.读出你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读后要点评,要指导,要生与生挑战读,必要时教师要示范,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越来越会读,越来越爱读。大家试想如果学生用朗读的声音告诉我们他对文本的理解,是不是文章的深意已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呢?语文就是这样,是熏陶,是浸染。所以说课堂上指导朗读,给学生时间朗读,往往事半功倍。
从学生成长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还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讲故事、演讲、辩论的能力等等。而课堂上培养他落落大方地用恰当的音量,正确地朗读就是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教会学生正确地朗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才算正确地朗读呢?崔峦教授说:“正确地朗读就像说话一样。”
三、语文课应该是一个简简单单学习的课堂
于永正教授说:“大道至简、真水无香。”道出了现代的语文课应该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只有过程简单了,各环节才能扎实。例如:《穷人》一课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了解作者,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导入新课。
2.字词交流,强化基础。
3.浏览全文,提炼内容。
4.聚焦核心问题。
“穷人很不穷”和“穷人不穷”展开讨论。
5.品味词句。
①研读桑娜,凸现人物品质。
②研读渔夫,凸显人物品质。
6.续写穷人,升华主题。
过程简简单单。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沉潜其中。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富有逻辑的思维实现了大道至简,还学生一个学习的课堂,提升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四、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端端正正写字的课堂
自古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汉字的形体结构闪现着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字词都传达着各自不同的信息,并有各自的书写规范。因此,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汉字书写的规范化。识字重要,写字也很重要。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教学实际看,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在读写教学中重视正确书写的指导。给学生一段安安静静写字的时间,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这也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收获。
五、语文课应该是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课堂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这样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学生1-6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月一次的“新书推荐课”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渴望和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书汇报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在交流中相互启迪,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甘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原上!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如果一种教育行为,对于学生来说,短期间看得到效果,中期效果不明显,长期见不到效果,这样的教育行为可以省去;反之,如果一种教育行为对学生来说,短时间效果不明显,中期有效,长远来看受益终身,我们就要坚持。教育关注的应该是长期价值。师者应该努力成为多年以后学生还会思念的人,还会感激的人。
【本文系河源市第三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HY14-0102007)的研究成果】
一、语文课应该有大格局思维
一位新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会这样想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有几年经验以后,会想采取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呢?这是讲效率的教师。当你从一个新教师步入有经验教师之后,最需要补充的是理念——教育理念、人生理念。当对教育的思考人生的思考,站在一个大格局上,你就会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这时,就接近教育的本质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我认为,如果时间跨度足够长,研究一下我们教过的已经成年的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发展,事实会告诉我们哪些教育行为是对孩子的發展真正起作用的、重要的,哪些是无关宏旨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减少煞费苦心的设计从而返璞归真——真实、扎实、纯粹。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情”为首,书声琅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我常常思考,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呢?教师的投入度决定着孩子的参与度,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书声琅琅是校园晨读时最美的风景,而这有赖于课堂上的培养与指导。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却不评价、不指导。这样的结果就会停留在学生自身的朗读水平上。在我看来,一篇长文章可以有选择地重点指导和朗读:1.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2.体现文章写作手法的段落;3.能够引入学生走进文体的段落。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穷人》课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萧山杨梅》的第一、二自然段等。当然不同的文章根据理解的需要而定。而把文章读好,我认为也有这样的三个标准:1.正确、流利 。2.声音响亮、大方得体。 3.读出你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读后要点评,要指导,要生与生挑战读,必要时教师要示范,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越来越会读,越来越爱读。大家试想如果学生用朗读的声音告诉我们他对文本的理解,是不是文章的深意已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呢?语文就是这样,是熏陶,是浸染。所以说课堂上指导朗读,给学生时间朗读,往往事半功倍。
从学生成长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还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讲故事、演讲、辩论的能力等等。而课堂上培养他落落大方地用恰当的音量,正确地朗读就是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教会学生正确地朗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才算正确地朗读呢?崔峦教授说:“正确地朗读就像说话一样。”
三、语文课应该是一个简简单单学习的课堂
于永正教授说:“大道至简、真水无香。”道出了现代的语文课应该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只有过程简单了,各环节才能扎实。例如:《穷人》一课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了解作者,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导入新课。
2.字词交流,强化基础。
3.浏览全文,提炼内容。
4.聚焦核心问题。
“穷人很不穷”和“穷人不穷”展开讨论。
5.品味词句。
①研读桑娜,凸现人物品质。
②研读渔夫,凸显人物品质。
6.续写穷人,升华主题。
过程简简单单。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沉潜其中。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富有逻辑的思维实现了大道至简,还学生一个学习的课堂,提升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四、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端端正正写字的课堂
自古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做事态度等。汉字的形体结构闪现着的民族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字词都传达着各自不同的信息,并有各自的书写规范。因此,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就要讲究汉字书写的规范化。识字重要,写字也很重要。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教学实际看,学生一旦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在读写教学中重视正确书写的指导。给学生一段安安静静写字的时间,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这也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收获。
五、语文课应该是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课堂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这样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依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学生1-6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月一次的“新书推荐课”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渴望和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书汇报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在交流中相互启迪,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甘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原上!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如果一种教育行为,对于学生来说,短期间看得到效果,中期效果不明显,长期见不到效果,这样的教育行为可以省去;反之,如果一种教育行为对学生来说,短时间效果不明显,中期有效,长远来看受益终身,我们就要坚持。教育关注的应该是长期价值。师者应该努力成为多年以后学生还会思念的人,还会感激的人。
【本文系河源市第三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HY14-01020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