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爱学生”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法》给我们教师明确了教育的目的,“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教师爱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
  【关键词】师爱教育;原则;实践
  苏霍母林期基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是教育人的高超的艺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师爱”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能量。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保证。教师的高素质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等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亦即“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而在“师德”这个最重要教师素质中,师爱又处于核心的地位。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总结她70多年的教育经验时说:“敬业、爱生,我认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生和敬业是密切相连的。不爱学生,就谈不上敬业”。本文重点研究应如何爱学生的原则,技巧,还有教师自身对爱的修炼的思考及其对策。
  1 关于师爱教育
  1.1 理论基础
  所谓“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简称。《义务教育法》给我们教师明确了教育的目的,“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教师爱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不仅要关心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心理卫生,甚至是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贴心人,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所以教师的爱不只局限于自己所专的学科和课内,还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
  1.2 学界的观点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水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见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爱,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
  1.3 师爱的教育原则
  有一句名言“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深刻地揭示了爱与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爱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 正因为对学生的爱,才会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有了爱,教师便成为教育舞台上的魔术师!
  师爱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它的原则性。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转化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是需要回报的;师爱不同于爱情之爱,因为爱情是自私的、排他的;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不讲求任何回报的爱。师爱不是溺爱,也不是一味迁就与放任。因此,师爱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但是,任何严格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都不能侵犯学生的基本人权,都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2 师爱教育的实践策略
  教师的师德——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核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对学生的爱有了新的内涵。
  2.1 信任,让学生自己做主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优越。当前,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包办。由此,孩子的生活是舒适了,但随之而来的孩子们责任心的严重缺失。因为孩子们好像并不需要对任何一件事情负责。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大后显然是经不起社会的考验的。学校里班务工作中的每日清洁卫生工作和纪律评比等这些常规工作是便成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责任心的主要渠道。因而每一位班主任对这些工作都十分重视。往往是在开学之初,老师就先做好了安排,开学时还进行一番充满激情的动员,并且还在班务栏里贴出评比表,每周班会课时由老师进行小结,及时地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对不负责任的学生从不轻易放过教育的机会。可谓是费尽心机。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管”与“被管”的关系,学生处于“被管”的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容易产生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责任心得不到培养。这种教育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因而对学生并不是真正的爱。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把班上的纪律评比、清洁等常规工作交给学生操作。由学生自己来出谋划策。结果,学生们高兴地自己做主,热烈地商量讨论,很快制定出本班的班规,由我审核;在清洁、班务方面,他们商量采用岗位制,每人负责一个岗位,开展评选岗位小能手比赛。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完全放“权”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进行评选。评选时指导学生不仅关注每一位同学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关注哪些同学能统筹安排好学习与劳动的时间,做到互不冲突;哪些同学会想办法,找到最省时高效的好方法;哪些同学与同学合作愉快;哪些同学在失败后能够毫不气馁,一直坚持做好……等等。在小结时也先由同学们讨论共同评比,要求不但要选出做得好的同学,还要说出评选这位同学的原因,他的做法给你什么启发。同学们通过参与评价,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情不但要关注结果,而且要关注过程。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由学生自主操作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班上纪律评比、清洁卫生、班务等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更主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植了责任心和自信心。   可见,爱学生应该是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让学生自己做主。
  2.2 引领,让学生获得成功
  上面谈到老师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成长不需要老师的引领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时时要注意运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确立近期的奋斗目标,让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想奋进,走向成功。
  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有一个梦想。因为有了这个梦,童年的日子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快乐。可进入小学高年级他们就会觉得小时候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梦想和现实毕竟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因此学生不时会出现气馁、失望、颓废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老师教会孩子在梦想和现实这段距离间制定出一个个阶段目标,努力达到阶段目标,把一个个小小的阶段目标加起来便达到了终极目标。因而每个学期开学前指导学生制订本学期的奋斗目标,为达到学期目标需要制订一月奋斗目标、一周奋斗目标等。这些目标的制订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不宜太大。制订好之后贴在最醒目的地方。学生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后,老师都真诚地祝贺他,为他鼓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自己实现一个个阶段目标的成功所激励,在激励中迈向终极目标,让梦想成真。
  2.3 欣赏,让学生积极进取
  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说:“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猴相”。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因而,作为老师,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学生的优点上。一次次地、不厌其烦地当众表扬学生的优点。还应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肯定彼此的优点,引导家长也来肯定孩子的优点。成长是需要肯定的,让自己的学生在一次次被欣赏中培养良性情绪,自觉地产生积极进取的心态。
  我们所教的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人见人爱,但有的学生的确让人伤心伤神。作为教师的我们,不管对怎样的学生,始终都不能放弃,而是以一颗爱心走近他们,欣赏他们,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阴影,走向积极进取。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才是会爱学生的好老师。
  2.4 交流,让教学相长
  新课标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我们很欣喜地发现,教育的脸悄悄地在改变。比如在读书活动中,不再是过去的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读多少书,记多少读书笔记的形式,学生也反过来会问老师会读多少书,会记多少读书笔记,于是有了师生的许多约定。约定一学期师生同读一本著作,交流读书心得;约定在班级管理时,学生犯错误后请老师先做律师后做法官;约定本学期每位同学都认真完成每一次习作,老师在学期末把学生的作业制作成一本精美的文集。
  3师爱教育实践的意义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
  3.1 师爱”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中外古今的教育史上,大量的事实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斯霞、李吉林到钱梦龙、魏书生,从马卡连柯到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教育家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热爱学生”这一点上他们是共同的。有人曾经专门研究过我国特级教师的成长道路与职业品质,结果发现,特级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宝贵品质”,他们热爱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不惜付出全部心血”。
  3.2 “师爱” 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
  它能推动教师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为实现崇高的教育理想奋斗不息。缺少了对学生的热爱,一个教师很难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很难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师爱是教师事业有成的“助推剂”。
  3.3 “师爱”是一种付出,一种给予
  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是双向的,教师的付出和给予终将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尽管教师主观上并未企求这种回报。教师不仅奉献爱心,而且收获爱心。每当教师得到来自学生的纯洁、真诚的爱的时候,他会深刻地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会获得一种深沉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些积极的体验又会进一步激励和强化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一个能够付出师爱的教师,他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的心灵是充实的,他的人生是幸福的。师爱是教师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缺乏人生的寄托,最终失去人生的乐趣”。
  3.4 “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从本质上说,教育系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人—人”系统,它与“人—物”系统、“物—物”系统不同,系统的运行始终伴随着较强烈的情感活动。而“师爱”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是“人—人”系统的润滑剂,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人—人”系统因为有了“师爱”而变得和谐、协调并富有生机和活力。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本能地需要来自教师的爱。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表现出积极的精神状态,教育就能入耳、入心。师爱是进入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也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炬,缺少了这把钥匙和火矩,教师就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在人类的教育史上,“师爱”创造的奇迹可以说不胜枚举。因为有了陶行知慈父般的爱,临时保育院的“瘌痢头”难童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因为有了恩师陈玉峰的爱,总是“背榜”(考试最后一名)的苏步青终于步入了数学的殿堂。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里,在马卡连柯的《教育诗》里,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里,在我国一大批优秀教师的经验选里,类似的爱的故事可谓比比皆是。师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使浪子回头,也能使许多棘手的教育难题迎刃而解。因为有了师爱,学校会变得更加温馨,老师会变得更加可亲,师生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教育会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心灵将变得更加健全,学生的潜能也将得到充分开发。
  因此,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科学的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这样的师爱,是超越性别、民族等内容的,并且越修炼越明亮。而一个懂得爱的教师,他是可以教育好学生的。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巧设活动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还更要注重游戏活动中的细节,以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使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
期刊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  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
期刊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期刊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但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自觉重视情感教育的运用。笔者长期在英语教学一线,谈一下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的运用。  1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爱心是
期刊
宁静的夜,  闪烁的星,  绚烂的街,  我想,  远离街市的喧哗。  让我们带着青春,  出发吧!  去捡拾那永恒的美丽,  遗失很久的奉献精神。  奉献如绝美的天籁,  拂去了城市的喧嚣;  奉献如千年的佳酿,  蕴藏醉人的芳香。  此刻,就是此刻,  让我们一起。  拥抱生活与奉献,  点亮人生。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人才兴国”的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再次把教师队伍建设推向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 中外教育史的一切事实证明: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实施教育改革的决策和思路。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幼儿园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这就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我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她们活泼、上进,掌握新的教育知识较多,创新意
期刊
我们作为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世界上一种最高尚、最无私、最理想化的事业,它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事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达到工作的最优。“教学之道、求学之道、管理之道”,是教育工作者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卓越,走向辉煌之道。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了部分学生厌学情况严重,特别是初中学生,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初中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学习的
期刊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同学们,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就会想起伟大的雷锋叔叔,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雷锋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雷锋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让雷锋精神永远流传。  同学们,雷锋叔叔已
期刊
当前,我市教育领域积极推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推广。根据此模式,教师讲课要做到少而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不可否认,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发挥它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它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笔者曾
期刊
【摘要】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性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这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和教学语言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就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  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像思想政治课堂中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