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实践;德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1 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2 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把粮食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3 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3.1 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3.2 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3 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3.4 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3.5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
  3.6 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数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期刊
从2007年开始,模式二、模式三就分别在我校安装并投入使用已经有整整四年了。这四年来,大多数年轻教师都非常喜欢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如教案、课件、课堂实录、作业辅导等资源,教学能力与成绩得到不断提高。我是一名数学教师,远程教育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了一对翅膀。  远程教育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并选用合适的资源,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合作学习及欣赏化学之美四个方面来探讨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实施。浅谈了化学实验的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和化学实验的美学欣赏。  【关键词】素质教育;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合作学习;化学之美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健康人格,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
期刊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再是教学内容,而是如何掌握和操作这些内容,重点应放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上,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活动,使学生不再把数学作为一堆死板、封闭的事实、步骤来记忆,而应当作为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的学科来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才是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通过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得到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期刊
目前,我所教班级多数学生存在厌学,针对这一现象,本人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并尝试性地实践了几次,竟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此,本人就将这一模式命名为“四化建设”。这一教学模式的产生理论基础源于“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求快乐”等。  1 学生求知技能培训要“生活化”  在增强学生求知技能培训中,要着眼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既能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维多向交流的局面。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较好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在探讨的过程中我定为五步教
期刊
【摘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思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关键词】乡土资源;优化;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
期刊
【摘要】教育伦理学是教育学中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是教育学是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教育的伦理道德价值和教师职业道德的科学。而教育伦理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就是师生伦理关系。目前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和学生之前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是有利的。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并且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先构建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  【关键词】教育伦理;师生伦理;师生关系  1 教育伦理学的形成与发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巧设活动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还更要注重游戏活动中的细节,以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使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
期刊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实行最佳结合(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  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