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展示平台,增强习作内驱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lov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文是困扰大多数学生的“顽疾”,他们觉得要写好作文简直就“难于上青天”。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觉得写作文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呢?大概很多老师都会有一个共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当学生爱上写作之后,自然就会乐意去写。可是,知易行难,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开展活动,点燃激情
  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当学生经过千辛万苦完成了一篇文章,却只是换来老师的一个分数,那肯定会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反之,如果他的作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真诚而热情的赞美,那么一定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冲动。
  每次习作,我都会开展评选活动,如:好词佳句奖、最佳片段奖、进步奖、最具个性奖、最富创意奖等。获奖的作品将在每周固定的优秀习作展示课上宣读、交流,然后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小作者在同学们的高声呼喊声中雄赳赳气昂昂地登上领奖台,脸上挂着藏也藏不住的笑容,此时如雷的掌声就像是一团火焰,将会迅速点燃小作者继续写好作文的激情,从而持久焕发习作内驱力。而其他同学看到小作者接受表彰时,心里的写作欲望、超越心理也会迅速膨胀,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冲动。当然,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他人的喝彩与掌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宣读学生作品时,我会特别偏向于作文中等生或后进生,因为作文困难生的写作自信心就如娇嫩的花朵般更需要得到细心的呵护。他们在习作中哪怕是一段文字写得好,或者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我也会大张旗鼓地对他夸奖一番。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与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内心那种要把作文写好的欲望就如排山倒海般汹涌澎湃了。
  二、营造环境资源,增强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他努力向上的动力。”
  为了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来鼓励他们是远远不够的。看着教室里砌着雪白瓷砖的墙壁,我灵机一动,为何不好好利用这资源呢?于是我便把教室里除了挂黑板之外的其他三面墙开辟为“班级作文展示园地”,“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我把在课堂上宣读过的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都粘贴在其中一面墙壁上;另一面墙壁是“佳句精选园地”,专门粘贴有个性、有创意的句子;还有一面墙壁是孩子们的“自留地”,让他们自主推荐粘贴优秀习作。班级走廊的墙壁也是很好的利用空间,走廊上的墙壁不仅本班的同学能看到,整个楼层的其他班级的同学也能看到,更大地扩大了读者群,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总会有许多学生驻足在班级的“作文园地”前,细细地品读着,静静地欣赏着,有时还热烈地讨论着。这样就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和互动空间,使他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又进一步增强了习作的内驱力。
  三、联系生活舞台,提升能力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蒋方舟的写作成长过程时说。
  如果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发表欲,这对于他们写作上的成材必将大有助益。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向各级报刊杂志社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婧同学的《爸爸,我想对你说》被《增城日报》选登了,当我把这“天大”的喜讯在班级公布时,班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都羡慕之极,马上便掀起了一股投稿热。
  然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文的可能性并不大。我想,既然孩子们的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那为何不好好利用生活这个大舞台呢?小学生正处于“多事之秋”的年龄阶段,他们好玩、好动,在此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许多摩擦,引发口舌之争,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影响友谊,还影响班级良好班风的建设。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把事情的经过和委屈写下来,然后在早会、班会或午休时,组织他们开展“小小辩论会”,这样,不但引导了孩子们文明争辩,还慢慢提高了他们的写话能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困惑,或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也鼓励孩子们用笔把这些困惑、想法写下来,再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通过作文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加强了孩子与家长间的交流,还提高了写话能力,真是一举数得。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去低年级讲述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到兄弟班级朗读自己的习作,精选优秀习作在家长会上朗读。如果有机会,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在社区开辟自己的佳作张贴园地,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作文竞赛。通过多种渠道发表习作,学生端正了写作态度,在提高发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四、巧借网络平台,分享快乐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儿童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网络如此发达、孩子经常上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搭建多样化的习作展示平台,积极开拓多方对话空间,让学生的写作行为获得更多的肯定,从而长久地保持积极主动性,焕发持续不断的内驱力。
  为此,我为我们班建立了班级博客。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班级博客中,他们可以点击任何一位同学的文章进行反复阅读,还可以自由及时地留下自己的点评意见。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自由点评,自然会给小作者带来更大的启发和帮助。为了使点评更有针对性,有时我也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选定的有代表性的例文加以点评。通过集体评改,让学生领悟到例文的优点与不足,也从中学到修改的基本技巧,进而反思自己的作品得失并进行自我修改。自己修改完后,还可以上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互相修改或阅读,由于自己的习作评价不再由别人做主,每个人都有权利修改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而不是呆板单调地被评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在评价别人习作的时候,无形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习作技巧,这是一种经验的累积过程,它将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以及发表意识,不断鞭策自己前行。而且互联网传播迅速,范围极广,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大大增强了习作内驱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在一个班级,学困生虽然为数不多,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他们,不少教师采取消极态度,认为“朽木不可雕”,因而通常把他们置于班的某个角落,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甚至以各种方式侮辱他们的人格,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或者采取歧视态度,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这是十分错误的。相反,教师如果主动亲近他们,认真弄清他们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那么,学困生就有可能“朽木可雕也”。怎样才能转
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凝聚一个班级学风、教风、班风的指向标和可靠力量。  一、班主任工作中的“勤”  “人勤地不懒”,“勤能补拙是良训”,“书山有路勤为径”。一个勤字,价值连城。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做到腿勤、眼勤、嘴勤。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
◆回应“‘接班’困局”(2011年第2期P16案例)近年来,一些医院积极引进领先医疗设备,将各种新的医疗技术逐步应用到临床,加之一线医务人员陆续退休或流动,不少临床科室都有医务人员
制度和人是一个组织成立的前提条件,同样的,组织的发展必须以制度的完善和人的发展作为前提。但制度变迁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类似于“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循环关系。
我国在题库系统建设方面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标准化考试在我国的实施与推广,题库系统建设才被提上考试改革的日程。在卫生考试领域,作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具
为了切实保护岷县狼渡滩湿地,在概括总结狼渡滩湿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提出建议设立狼渡滩湿地公园,进一步分析了设立狼渡滩湿地公园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必
让医务人员有尊严地获得与他们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结论。然而,如何保证实施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爱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高手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我从教近二十年,深深体验到: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收获希望。  一、严中有爱,动情晓理  在教学工作中,我过去有时把严格要求与高压手段等同起来,缺乏亲切感和信任感,结果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隔阂。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对的,但是“严”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与其他人相互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学习者探究交流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如何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呢?这种小组合作在我们学校成为“团结共进体”模式,此模式下实行导师负责制,评价采用“一人进步全组得奖,一人后退全组帮助”原则,在此“团结共进体”模式下如何开展物理的高效课堂呢?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各科成绩异质组合:在新的
我国历来倡导师德,历代的教育家提出了诸如为人师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理念。这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体现。教师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要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可以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