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表演往往需要兼顾舞蹈、歌唱和戏剧三元素的整合。三者的整合需要以戏剧为基础,歌唱与舞蹈为辅助。但是,舞蹈、歌唱与戏剧的整合并不是彼此替代的,而是相互共融来共同表达音乐剧主题,从而体现音乐剧的作品价值。
音乐剧是一种以戏剧为基础并结合舞蹈和歌唱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多表演手段,可以承载诸多主题诉求。因而,音乐剧被大众逐渐认可和接受。有鉴于此,本文就以舞蹈、歌唱和戏剧三种元素的整合策略展开分析,旨在初步探索音乐剧的更佳体现效果,实现音乐剧的持久发展。
一、音乐剧表演中的多元素
音乐剧表演涉及歌唱、舞蹈、戏剧三大核心表演元素,其中,戏剧是音乐剧的根基所在,也可以说是音乐剧的生命,没有戏剧元素融入的音乐剧就不能称为音乐剧。歌唱和舞蹈则是实现、强化、延伸戏剧性功能的重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说是音乐剧发展的动力,可以给观众留下赏心悦目的印象。可见,音乐剧的这三大核心表演因素需要彼此融合,排斥三大核心要素之间的平面化综合相加,最终在服务戏剧性的整体要求下实现三大核心元素的有机融合。沿着该种路径总结音乐剧,人们不难发现,音乐剧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同时,由于音乐剧被大众喜爱,其通俗性的特征也就不言自明。因此,音乐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戏剧三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表演艺术,被归属于戏剧范畴。
二、“歌唱”与“戏剧”的整合策略
歌唱的本质就是对于戏剧中的角色人物予以内心独白的表达,通过富有旋律性与抒情性的歌唱音色来凸显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并通过通俗化和平民化的歌唱来表达戏剧中角色人物的思想情感。可见,歌唱与戏剧的整合策略,就是利用歌唱中的旋律、音色、气息等技巧,生动再现戏剧情境,充分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更好融入戏剧思想感情。
(一)歌唱方式风格体现戏剧情境
不同的音乐剧需要不同的歌唱方式和风格,以便生动再现戏剧情境,使得音乐剧效果甚佳。例如,《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泰维“梦境”的“惊悚恐怖”,就要求利用“说唱”与“喊唱”的演唱方式和风格来塑造出尖利、刺耳等符合实际恐怖的声音形象,根据戏剧中的情境不同,采取不同的歌唱方式风格,这样才能收获音乐剧的真实效果。可见,歌唱方式风格是为戏剧情境服务的,人们要根据戏剧情境,采取不同的歌唱方式风格,使得歌唱方式风格最大化体现戏剧情境,最终实现歌唱与戏剧的全面深刻整合。
(二)歌唱音色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在戏剧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歌唱音色来体现,这样才能使得歌唱与戏剧融为一体而收获音乐剧应有的效果。例如,音乐剧《猫》中的经典唱段《回忆》,“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年轻与年老时的人物性格具有差异性,相应地,表演者需要利用不同的歌唱音色,以便淋漓尽致地再现或刻画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并最终塑造同一人物在不同境遇下受性格决定的命运。
(三)歌唱融入戏剧角色思想感情
在戏剧中,创作者往往通过多种角色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使得人物形象饱满,揭露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因此,人们就需要采取歌唱中融入戏剧角色思想感情的方式,实现音乐剧所传达的作品意义和价值。而音乐剧需要表演者认真揣摩戏剧角色的台词,实现表演者内心感受与歌唱相统一。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注意气息等配合歌唱做出的肢体行为,使得歌唱能够逼真再现角色塑造和稳定表现角色,使得戏剧角色中的思想感情真情流露出来。
三、歌唱与舞蹈的整合策略
歌舞不分家,单纯的歌唱或舞蹈不能带来视觉盛宴,唯有在戏剧中始终将歌唱与舞蹈贯穿与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要求演员具有“声之歌化,动之舞化”的能力,才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好地实现音乐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故而,歌唱与舞蹈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歌唱声音强弱要与舞蹈肢体强弱达到协同
人的身体力量和力点的收缩聚合,往往是以扩张式的延展和收缩式的聚合体现出来的,以便使所发出的音量、强弱和身体空间占有值分别达到最大化和最小化,从而各自体现出情绪激昂、奋发和挣扎、纠结的情绪。在音乐剧的表演中,要达到歌唱声音强度和舞蹈肢体强度、歌唱声音弱度和舞蹈肢体弱度的协同。
(二)歌唱声音持续与舞蹈肢体延伸达到配合
歌唱声音的持续性往往伴随着戏剧中的人物情感变化需求和情感抒发,然而歌唱声音的持续不仅仅是发音部位的持续,而是要求表演者通过舞蹈肢体延伸的配合来实现。也就是说,以戏剧为内核,将歌唱声音和舞蹈肢体同步进行,使得歌唱与舞蹈元素在音乐剧中发挥特定作用,进而实现舞蹈、歌唱和戏剧要素的整体系统性和平衡协调性。例如,《我从未陷入过爱情》是《红男绿女》中的经典唱段,该音乐剧的主人公思凯和萨拉在彼此表达倾慕之心后,发自内心地吟唱起来,这就要求两位表演者通过歌唱声音的持续性与各自舞蹈肢体的延伸配合,实现爱情真谛的抒发。
(三)歌唱声音稳定性控制与舞蹈肢体旋转、快速移动达到协同
就音乐剧而言,歌唱声音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以便表演者做出快速旋转或舞台奔跑动作,使得表演全程达到剧中人物的情绪表达和渲染效果。在舞蹈肢体快速旋转和移动中实现声音的稳定性,特别是气息稳定与舞蹈动作大幅度移动的协同性,这并非易事,需要日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在长音哼鸣中加入旋转练习,或通过巴朗赛摇摆舞哼唱练习进行。
除此之外,歌唱与舞蹈的整合,还体现在歌唱跳跃性唱段与舞蹈肢体的协同、歌唱内容与舞蹈哑剧的协同、歌唱发声呼吸与舞蹈肢體的配合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四、舞蹈与戏剧的整合策略
在音乐剧中,无论是戏剧的人物性格塑造还是角色思想感情的表达乃至戏剧情景的再现,都往往需要通过舞蹈的肢体表演来刻画。舞蹈的各个要素特别是编排、服装、场景等都是音乐剧中情节和风格的设定要素,以便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来共同表达作品情感和衬托戏剧精神,抑或是因剧编排动作,塑造和反映角色人物,凸显出音乐剧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舞蹈应当始终以服务戏剧为宗旨,根据戏剧剧情发展需求,融入舞蹈表演元素,特别是定位舞蹈姿态造型、肢体动作和舞蹈布景编排等方面融入戏剧。这样,通过出神入化的表演和动人的神韵,音乐剧情节与观众过往经历真正地实现某种程度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从而引发观众的喜爱和传播。例如,《白毛女》以芭蕾舞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不同动作、舞蹈布景、服装与编排等推动戏剧剧情发展,特别是女主角喜儿的命运起伏的塑造与再现,最终实现舞蹈与戏剧的有机整合。
五、结语
音乐剧是集歌唱、舞蹈和戏剧三种元素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三种元素并不是各自独立体现在表演中,而是往往有机融合和相辅相成的。三种元素的整合往往讲究策略,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因剧情发展协调表现,最终实现歌唱、舞蹈和戏剧的共融性和互称性。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剧是一种以戏剧为基础并结合舞蹈和歌唱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多表演手段,可以承载诸多主题诉求。因而,音乐剧被大众逐渐认可和接受。有鉴于此,本文就以舞蹈、歌唱和戏剧三种元素的整合策略展开分析,旨在初步探索音乐剧的更佳体现效果,实现音乐剧的持久发展。
一、音乐剧表演中的多元素
音乐剧表演涉及歌唱、舞蹈、戏剧三大核心表演元素,其中,戏剧是音乐剧的根基所在,也可以说是音乐剧的生命,没有戏剧元素融入的音乐剧就不能称为音乐剧。歌唱和舞蹈则是实现、强化、延伸戏剧性功能的重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说是音乐剧发展的动力,可以给观众留下赏心悦目的印象。可见,音乐剧的这三大核心表演因素需要彼此融合,排斥三大核心要素之间的平面化综合相加,最终在服务戏剧性的整体要求下实现三大核心元素的有机融合。沿着该种路径总结音乐剧,人们不难发现,音乐剧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同时,由于音乐剧被大众喜爱,其通俗性的特征也就不言自明。因此,音乐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戏剧三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表演艺术,被归属于戏剧范畴。
二、“歌唱”与“戏剧”的整合策略
歌唱的本质就是对于戏剧中的角色人物予以内心独白的表达,通过富有旋律性与抒情性的歌唱音色来凸显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并通过通俗化和平民化的歌唱来表达戏剧中角色人物的思想情感。可见,歌唱与戏剧的整合策略,就是利用歌唱中的旋律、音色、气息等技巧,生动再现戏剧情境,充分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更好融入戏剧思想感情。
(一)歌唱方式风格体现戏剧情境
不同的音乐剧需要不同的歌唱方式和风格,以便生动再现戏剧情境,使得音乐剧效果甚佳。例如,《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泰维“梦境”的“惊悚恐怖”,就要求利用“说唱”与“喊唱”的演唱方式和风格来塑造出尖利、刺耳等符合实际恐怖的声音形象,根据戏剧中的情境不同,采取不同的歌唱方式风格,这样才能收获音乐剧的真实效果。可见,歌唱方式风格是为戏剧情境服务的,人们要根据戏剧情境,采取不同的歌唱方式风格,使得歌唱方式风格最大化体现戏剧情境,最终实现歌唱与戏剧的全面深刻整合。
(二)歌唱音色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在戏剧中,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歌唱音色来体现,这样才能使得歌唱与戏剧融为一体而收获音乐剧应有的效果。例如,音乐剧《猫》中的经典唱段《回忆》,“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年轻与年老时的人物性格具有差异性,相应地,表演者需要利用不同的歌唱音色,以便淋漓尽致地再现或刻画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并最终塑造同一人物在不同境遇下受性格决定的命运。
(三)歌唱融入戏剧角色思想感情
在戏剧中,创作者往往通过多种角色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使得人物形象饱满,揭露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因此,人们就需要采取歌唱中融入戏剧角色思想感情的方式,实现音乐剧所传达的作品意义和价值。而音乐剧需要表演者认真揣摩戏剧角色的台词,实现表演者内心感受与歌唱相统一。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注意气息等配合歌唱做出的肢体行为,使得歌唱能够逼真再现角色塑造和稳定表现角色,使得戏剧角色中的思想感情真情流露出来。
三、歌唱与舞蹈的整合策略
歌舞不分家,单纯的歌唱或舞蹈不能带来视觉盛宴,唯有在戏剧中始终将歌唱与舞蹈贯穿与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要求演员具有“声之歌化,动之舞化”的能力,才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好地实现音乐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故而,歌唱与舞蹈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歌唱声音强弱要与舞蹈肢体强弱达到协同
人的身体力量和力点的收缩聚合,往往是以扩张式的延展和收缩式的聚合体现出来的,以便使所发出的音量、强弱和身体空间占有值分别达到最大化和最小化,从而各自体现出情绪激昂、奋发和挣扎、纠结的情绪。在音乐剧的表演中,要达到歌唱声音强度和舞蹈肢体强度、歌唱声音弱度和舞蹈肢体弱度的协同。
(二)歌唱声音持续与舞蹈肢体延伸达到配合
歌唱声音的持续性往往伴随着戏剧中的人物情感变化需求和情感抒发,然而歌唱声音的持续不仅仅是发音部位的持续,而是要求表演者通过舞蹈肢体延伸的配合来实现。也就是说,以戏剧为内核,将歌唱声音和舞蹈肢体同步进行,使得歌唱与舞蹈元素在音乐剧中发挥特定作用,进而实现舞蹈、歌唱和戏剧要素的整体系统性和平衡协调性。例如,《我从未陷入过爱情》是《红男绿女》中的经典唱段,该音乐剧的主人公思凯和萨拉在彼此表达倾慕之心后,发自内心地吟唱起来,这就要求两位表演者通过歌唱声音的持续性与各自舞蹈肢体的延伸配合,实现爱情真谛的抒发。
(三)歌唱声音稳定性控制与舞蹈肢体旋转、快速移动达到协同
就音乐剧而言,歌唱声音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以便表演者做出快速旋转或舞台奔跑动作,使得表演全程达到剧中人物的情绪表达和渲染效果。在舞蹈肢体快速旋转和移动中实现声音的稳定性,特别是气息稳定与舞蹈动作大幅度移动的协同性,这并非易事,需要日常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在长音哼鸣中加入旋转练习,或通过巴朗赛摇摆舞哼唱练习进行。
除此之外,歌唱与舞蹈的整合,还体现在歌唱跳跃性唱段与舞蹈肢体的协同、歌唱内容与舞蹈哑剧的协同、歌唱发声呼吸与舞蹈肢體的配合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四、舞蹈与戏剧的整合策略
在音乐剧中,无论是戏剧的人物性格塑造还是角色思想感情的表达乃至戏剧情景的再现,都往往需要通过舞蹈的肢体表演来刻画。舞蹈的各个要素特别是编排、服装、场景等都是音乐剧中情节和风格的设定要素,以便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来共同表达作品情感和衬托戏剧精神,抑或是因剧编排动作,塑造和反映角色人物,凸显出音乐剧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舞蹈应当始终以服务戏剧为宗旨,根据戏剧剧情发展需求,融入舞蹈表演元素,特别是定位舞蹈姿态造型、肢体动作和舞蹈布景编排等方面融入戏剧。这样,通过出神入化的表演和动人的神韵,音乐剧情节与观众过往经历真正地实现某种程度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从而引发观众的喜爱和传播。例如,《白毛女》以芭蕾舞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不同动作、舞蹈布景、服装与编排等推动戏剧剧情发展,特别是女主角喜儿的命运起伏的塑造与再现,最终实现舞蹈与戏剧的有机整合。
五、结语
音乐剧是集歌唱、舞蹈和戏剧三种元素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三种元素并不是各自独立体现在表演中,而是往往有机融合和相辅相成的。三种元素的整合往往讲究策略,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因剧情发展协调表现,最终实现歌唱、舞蹈和戏剧的共融性和互称性。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