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型犯罪问题研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暴力型犯罪案件逐年递增,青少年团伙暴力犯罪率亦有走高趋势。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出何种特点,其背后的原因为何,怎样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
  
  据调查,近年来,“90后”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未成年人所占比例亦有增无减,且暴力性质案件具有相当大的比例。青少年暴力型犯罪案件的增多,体现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成效缺失,为和谐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应引起重视。
  一、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的特点
  (一)共同犯罪占一定比例,多为临时起意纠合犯罪
  以黄埔区检察院为例,2008年至今在该院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人数已超过总人数的50%。青少年群体性暴力型犯罪并不像成年人团伙犯罪那样组织严密、计划周全。他们的纠合过程非常简单,一般为同学、邻居、朋友等。这些青少年大多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喜欢在一起上网、玩游戏、溜冰,在各种娱乐场所中相互熏染变质,依靠“江湖义气”建立起友谊,一旦团伙中有人“被欺负”,其他人便会一呼百应,加入斗殴,以体现出自己“讲义气”的英雄形象。青少年遇事易冲动,容易因琐事发生争执甚至引发群体性斗殴事件,常见的有聚众斗殴案件。此类案件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规模庞大,造成极差的社会影响。而通常参与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出于所谓哥们义气来帮忙,没有具体计划和分工,不分是非地就加入了犯罪。
  (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多为激情性、盲动性犯罪
  此类犯罪嫌疑人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和放任,在成长过程中不易形成是非以及价值观的基本判断能力,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不喜欢受约束,法制观念淡薄,在遇到冲突时盲目地选择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有些青少年为了树立在同伴中的“老大”地位,带领众多同伴参与抢劫等暴力型犯罪,以示威风。而由于青少年的是非观念不强,很容易被同伴同化,对犯罪没有正确的认识,把事情想象得过于简单,导致自己不得不付出多年的牢狱生活。
  (三)暴力程度较高,多为持械参与犯罪
  青少年参与暴力型犯罪时,暴力程度较高,已呈现成人化特征,作案方法与成年人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般持刀、棍、砖头等工具参与斗殴,手段残忍,伤害程度较深,并非只是赤手空拳的小打小闹。这与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一定联系。由于许多青少年并未真正认识犯罪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对法律的认知存在盲点,导致了内心缺乏道德约束,从而无所畏惧地做出残暴的举动。
  (四)法制观念淡薄,对犯罪的认知产生偏差。
  多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由于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法律、犯罪的理解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把任何事情都想得过于简单,从而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渊而不自知。有许多青少年都是因为家庭环境,早早辍学走向社会,缺乏关爱和教育,在遇到困难之时没有想到正面的解决途径,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容易步入歧途。有些青少年甚至在严重犯罪之后,还未能意识到自己实施的是犯罪行为,漠视他人的生命健康,这都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对犯罪的后果理解不足导致的结果。
  二、青少年暴力型犯罪频发的具体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多数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对子女疏于管教,有许多犯罪嫌疑人甚至是在父母离异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由于父母的忽略,亲情的缺失,他们的心理状态不被了解。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从婴儿至成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子女人格、品质、行为的形成。父母的忽略、漠视容易导致子女产生孤单感,爱的品质无法形成,而不安全依恋便是导致暴力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家长过度的溺爱或打骂,易形成子女的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时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
  (二)学校因素
  校园是青少年们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老师的教育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都是形成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然而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学校仍然重智育,轻素质。成绩好,又是班干部的学生,往往才会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平时成绩较差、贪玩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往往就是“不可救药”的,做什么坏事都理所当然。长期以往,老师的偏袒和歧视,会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滋事生非,容易走向暴力犯罪的道路。
  (三)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大众媒体对暴力限制太少,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可以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许多青少年尚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盲目从众,不懂得去伪存真,在有暴力场面的作品中并不见得能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地,可能学到的只是其中暴力的行为。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不少精神动力就是出于盲目的英雄崇拜。
  (四) 自身因素
  青少年有合群性,因此未成年人单独犯罪比成年人少得多。从其心理状态分析,对未成年人来说,单独实施犯罪,一般胆子不够,而聚众犯罪能够形成群胆,并且自认为罪刑责任扩散,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低。所以一般来说,团伙犯罪会助长犯罪实施时的暴力程度。且青少年更希望在群体里能够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在同伙中间的地位和形象,在犯罪时他们的表现一般会更极端。这就使得团伙犯罪时的暴力程度更为严重。
  三、预防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的方法
  (一)通过法制教育,教导青少年弃恶从善,明辨是非
  学校应将法制教育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检察机关应通过与学校的联系,大力推进“送法进校园”活动,并将该活动逐步形成一项常规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正确引导,传授青少年应具备的法律知识,使青少年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知法懂法,保护自己,远离犯罪。
  (二)家庭与学校的传统教育不容忽视,应将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家长应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子女的各方面状况,教导子女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让其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也就是要培养孩子从小形成朴素的道德情感,自小便消除其未来犯罪的可能性。学校应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从日常教学管理方面敦促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平等对待学生,让校规校纪发挥良性的监管作用。
  (三)加强对大众传媒、娱乐场所的监管,避免青少年受到不良文化荼毒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音像制品、报章杂志等大众传媒渠道的管理,对网吧、KTV、酒吧等娱乐场所进行严格监控,对电影、电子游戏、书籍、网络等采取分级制度,过滤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禁止在校学生进入娱乐场所,特别是未成年人。规范娱乐场所的管理秩序,对低级庸俗和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要坚决清理、整顿、取缔。
  (四)建立社区关爱协助机制,关注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
  政府应当在社区建立相关机制,对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家庭,重点给予关注。当地街道居委会应全面了解情况,通过团体活动、家访谈心、社工介入等手段,创造条件关心此类青少年成长,避免其步入歧途。如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关爱体系,成立分工明确、专业化的帮教组,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措施。必要时,可与司法机关、心理专家等专业领域人士联合,有针对性地多方面开展协助帮教青少年成长。
  
  (作者通讯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广州 黄埔区 510700)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渠道,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了各级检察长会议精神,并积极参与了笔者所在单位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笔者深刻认识了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要在加强学习中提升能力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否则,不能履行好自己担负的职责。学习要勇于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我们在解读综合配套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先行先试。由于先行先试的突破性和不安分性,必将与法制统一的原则产生紧张关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一个现实难题。我们主张依法进行改革试验,坚持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为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先行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活动更趋活跃,民商事纠纷不断增多,维护社会和谐、保证社会稳定在政法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行检察部门在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如何贯彻调解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将民行检察监督职能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是贯彻民行检察工作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司法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调解优先原则在民行检察工作中的意义  民行检察调解优
期刊
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女性正逐步由锅前灶后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政治、经济的建设者、领导者和分配者。这是令人高兴的一方面,而令人担忧的是女性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与社会,尤其是司法机关不得不重视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发展态势与成因,从而积极的预防女性犯罪,护好这枝花,是检察机关的应当责任。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  1、犯罪数量递增。资料显示,近年来,女性犯罪案
期刊
摘 要:近年,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本文从如何保障学校安全和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着重分析近几年校园犯罪呈现的新特点,并从完善立法、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借鉴经验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校园犯罪;未成年人权益;学校安全;学生犯罪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去年发生的数起校园惨案,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也使社会再次直面同一个话题:如何保障
期刊
摘 要:本文试通过对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权的分析,明确其在当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症结和障碍,并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探讨了侦查监督权进一步构建完善应遵循的谦抑性、全面性、综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并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案件质量风险评估机制、涉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立体化监督模式三大体系的构想,以实现侦查监督权的有效运行,实现办案过程中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侦查监督权;侦查权
期刊
摘 要:检调对接机制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倡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是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之下,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的一种创新机制,但是这一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与不足。本文试图将检调对接机制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行阐述,并设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检调对接;机制;问题;解决方式  检调对接机制是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胆
期刊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成立自首需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个要件。在上位法的约束下,最高法、最高检针对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问题,专门出台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对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问题进一步作出了具体规定,也便于司法操作。但由于职务犯罪案件司法运行程序、侦查模式等体现出的自身特殊性,使得现行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的相关法
期刊
国土部门的渎职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国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抓得还是比较紧的,效果也比较好,但职务犯罪还时有发生,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律对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务犯罪规定比较具体,有些罪名可以说是为国土资源部门量身定做。从国土部门的情况看,渎职犯罪相对多于贪污贿赂犯罪。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对本县存在土地转让的单位,特别是改制后的企业县大修厂、供销联社、生资公司进行了调查,走访了有关当事人,调
期刊
摘 要:社会管理创新顾名思义是指新时期政府管理社会的新方式,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从广义上说社会管理又不仅仅指政府的社会管理,还包括其他社会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检察机关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即明确自身法律监督地位、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秉承正确的法律监督理念,理清法律监督理念与社会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