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目前国家开展的唯一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已纳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改革;生产经营体制;创建;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两大平原”是指黑龙江省内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黑土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腹地,推进“两大平原”既是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甘南县国土资源局针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项9个方面17项内容逐一进行梳理,并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中层以上干部集思广益研究改革试点内容,形成共识后于2014年9月24日以文件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请示,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结合“两大平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形成以规模化、標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巩固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第一大省、畜牧生产大省地位,对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实现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构建起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增收长效机制。
4阶段目标编辑
通过开展十个方面的改革试验,在“两大平原”初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分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2013—2015年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物质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有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阶段:2016—2020年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深化,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先进组织形式,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方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构建起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走上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
5主要任务编辑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重点内容: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引导土地流转,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建立部门联合评定工作机制,开展示范社建设,推动农民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的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提高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内容:
——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式,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扩张、集群发展。支持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加强大马力农机装备研发和制造。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重点内容:
——建立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健全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建立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新机制。健全农村融资担保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开展经济作物、农作物种业、设施农业、农机、农房等涉农地方特色保险。
——探索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办法。坚持农村金融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
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体制机制
重点内容:
——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梳理中央财政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协调机制。
——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完善和改进由国家补助投资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理制度。
——转换农村小型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机制。
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内容: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实施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深化水利建设体制改革。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重点内容:
——建立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国家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安排,要加大对“两大平原”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完善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新增农业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支持黑土资源保护。建立防护林建设投入机制。
——创新粮食产业发展保护机制。综合考虑粮食成本收益、供求情况、市场价格、宏观调控等因素,稳步提高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完善玉米、大豆价格保护机制,确保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率达到较高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点内容:
——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建立确保城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关键词:改革;生产经营体制;创建;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两大平原”是指黑龙江省内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黑土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腹地,推进“两大平原”既是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甘南县国土资源局针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项9个方面17项内容逐一进行梳理,并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中层以上干部集思广益研究改革试点内容,形成共识后于2014年9月24日以文件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请示,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结合“两大平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形成以规模化、標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巩固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第一大省、畜牧生产大省地位,对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实现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构建起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增收长效机制。
4阶段目标编辑
通过开展十个方面的改革试验,在“两大平原”初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分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2013—2015年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物质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有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阶段:2016—2020年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深化,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先进组织形式,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方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构建起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走上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
5主要任务编辑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重点内容: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引导土地流转,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建立部门联合评定工作机制,开展示范社建设,推动农民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的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提高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内容:
——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式,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扩张、集群发展。支持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加强大马力农机装备研发和制造。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重点内容:
——建立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健全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建立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新机制。健全农村融资担保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开展经济作物、农作物种业、设施农业、农机、农房等涉农地方特色保险。
——探索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办法。坚持农村金融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
创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体制机制
重点内容:
——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梳理中央财政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的协调机制。
——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完善和改进由国家补助投资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理制度。
——转换农村小型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机制。
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内容: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实施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深化水利建设体制改革。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重点内容:
——建立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国家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安排,要加大对“两大平原”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完善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新增农业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支持黑土资源保护。建立防护林建设投入机制。
——创新粮食产业发展保护机制。综合考虑粮食成本收益、供求情况、市场价格、宏观调控等因素,稳步提高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完善玉米、大豆价格保护机制,确保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率达到较高水平。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点内容:
——探索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建立确保城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全面落实对劳动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和对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