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些年来,公路建设取得蓬勃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而且分析了确定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因子,分析了评价的区域,通过公路生态影响的评价实例调查对于生态系统的评价影响对策。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是以某国道的扩建工程为例(由于涉及保密协议,国道名称以某代替),分析其工程概况,区域自然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得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S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30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小汽车的增加及物流运输量扩增,我国的原有公路就变得过短或过窄,公路扩建就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但是公路建设项目会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公路建设項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公路扩建项目决策的过程中,项目实施后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才能指导设计施工项目,并且可以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
1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特征
1.1 建设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
公路扩建会占用比较多的耕地资源,而且扩建工程对于沿线公路的野生动物生态影响比较大,可改变动物栖息地,对其生存和繁殖造成威胁;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占用施工,植被的破坏也很严重,而植被被破坏后,在短期内无法恢复生长,遇大雨则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1.2 运营期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高速公路扩建完成之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实际以及潜在的影响。对于植被的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公路扩建区会造成50米范围内的土壤铅污染,这主要是因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同时在项目200到300米范围内形成噪声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污染,这会导致公路两旁森林动物习性的变化。
2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
2.1 评价区域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提出的生态影响评价区域划分的规则进行了分析。
2.2 评价因子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评价公路沿线项目相关的生态因素。评价因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动、植物及生物量、土地资源、农作物、水土流失、景观、空气质量及其它。
3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公路扩建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1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公路扩建项目将占用大量土地,沿线地区地表遭受破坏,植被损伤;工程建设可能会改变表层土壤,山地植被类型变化;另外,公路扩建施工过程以及运营过程中汽车尾气影响区域植被的光合作用,也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升。
3.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地区植被的危害性比较大,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植被破坏,渠道障碍等。对动物的影响评价是在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生态机理法。根据项目的影响因素和动物种群的分布情况,结合主要物种的生态习性,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3.3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扩建会让农田以及林地的数量下降,再加上由于车辆运行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将减少土地质量,还会对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在施工期,土地的开挖,回填以及施工机械的碾压会对土壤的形态,肥力水平等产生影响,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够进行修复。
4 案例分析(以某国道改扩建工程为例)
4.1 工程概况
该国道的路线走向为由东向西,路线的起点在K134+110,沿着旧路进行扩建,终点K187+800,路线全长53.69km。
4.2 项目区域自然环境
路线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而且是一种低平原沼泽景观。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在92m。土壤为黑土,黑土层50cm以上,与地表植被主要是水田、旱地和湿地。项目区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内,由于极地大陆气团以及季风的影响,四个季节是不一样的,而且冬季是比较寒冷的,夏季比较短并且温暖多雨,温差也比较大。年平均的风速是4.3米每秒,最大的风速是34米每秒,项目的沿河区域为七星河湿地流域,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发达。
4.3 农业生态环境
土地连片而且是比较平整的,具有比较良好的土壤肥力,日照时间比较长并且雨量充足,对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是比较有利的,主要作物是玉米以及大豆。沿线耕地土壤基本为黑土,土质优良,作物长势普遍良好,产量较高,生产力相对较高,近些年由于不断改良品种,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强。总之,拟建项目沿线土质优良,农作物大面积成片耕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生产力较高。
4.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该国道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永久占地189.61hm2,其中:旧路44.10hm2、耕地136.11hm2、荒地2.79hm2、建设用地6.61hm2。临时占地面积15.29hm2,占地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占用土地,破坏腐殖质层,丧失地表植物的生长能力,导致土壤侵蚀等方面。施工期临时用地主要用于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弃土场等,其主要影响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地表,破坏腐殖质层。
4.5 生态环境主要保护对策措施结论
设计期:要根据土地的利用以及耕地占用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获得比较明确的线路规划。路基的土地面积、桥涵、隧道、交叉保护的优化。为减少土地占用;不能够集中在农田区域设立弃渣场;不得将取土场和弃渣场设置在地质灾害严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路段。
施工期: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禁止占用未经批准征用的耕地、林地,不得随意破坏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在施工的时候不能够随便堆放建筑垃圾,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不能够在施工区域以及周围猎捕野生动物。加强森林边缘和森林带的保护,并减少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营运期:及时实施公路的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场地,占用的荒地进行植被恢复,采取工程绿化防护措施,积极采取恢复措施,防止地表裸露。
5 结语
目前,中国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扩建更多的是集中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和运营期评价内容少,主要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因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中国的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刁忠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015年03):64-67.
[2] 朱俊澍,陈赟.凤大高速公路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6(2016年01):229-233.
[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S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30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小汽车的增加及物流运输量扩增,我国的原有公路就变得过短或过窄,公路扩建就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但是公路建设项目会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公路建设項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公路扩建项目决策的过程中,项目实施后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才能指导设计施工项目,并且可以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
1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和特征
1.1 建设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
公路扩建会占用比较多的耕地资源,而且扩建工程对于沿线公路的野生动物生态影响比较大,可改变动物栖息地,对其生存和繁殖造成威胁;在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占用施工,植被的破坏也很严重,而植被被破坏后,在短期内无法恢复生长,遇大雨则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1.2 运营期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高速公路扩建完成之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实际以及潜在的影响。对于植被的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公路扩建区会造成50米范围内的土壤铅污染,这主要是因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同时在项目200到300米范围内形成噪声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污染,这会导致公路两旁森林动物习性的变化。
2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
2.1 评价区域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提出的生态影响评价区域划分的规则进行了分析。
2.2 评价因子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评价公路沿线项目相关的生态因素。评价因子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动、植物及生物量、土地资源、农作物、水土流失、景观、空气质量及其它。
3 公路扩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公路扩建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1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公路扩建项目将占用大量土地,沿线地区地表遭受破坏,植被损伤;工程建设可能会改变表层土壤,山地植被类型变化;另外,公路扩建施工过程以及运营过程中汽车尾气影响区域植被的光合作用,也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升。
3.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地区植被的危害性比较大,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植被破坏,渠道障碍等。对动物的影响评价是在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生态机理法。根据项目的影响因素和动物种群的分布情况,结合主要物种的生态习性,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3.3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扩建会让农田以及林地的数量下降,再加上由于车辆运行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将减少土地质量,还会对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在施工期,土地的开挖,回填以及施工机械的碾压会对土壤的形态,肥力水平等产生影响,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够进行修复。
4 案例分析(以某国道改扩建工程为例)
4.1 工程概况
该国道的路线走向为由东向西,路线的起点在K134+110,沿着旧路进行扩建,终点K187+800,路线全长53.69km。
4.2 项目区域自然环境
路线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而且是一种低平原沼泽景观。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在92m。土壤为黑土,黑土层50cm以上,与地表植被主要是水田、旱地和湿地。项目区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内,由于极地大陆气团以及季风的影响,四个季节是不一样的,而且冬季是比较寒冷的,夏季比较短并且温暖多雨,温差也比较大。年平均的风速是4.3米每秒,最大的风速是34米每秒,项目的沿河区域为七星河湿地流域,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发达。
4.3 农业生态环境
土地连片而且是比较平整的,具有比较良好的土壤肥力,日照时间比较长并且雨量充足,对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是比较有利的,主要作物是玉米以及大豆。沿线耕地土壤基本为黑土,土质优良,作物长势普遍良好,产量较高,生产力相对较高,近些年由于不断改良品种,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强。总之,拟建项目沿线土质优良,农作物大面积成片耕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生产力较高。
4.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该国道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永久占地189.61hm2,其中:旧路44.10hm2、耕地136.11hm2、荒地2.79hm2、建设用地6.61hm2。临时占地面积15.29hm2,占地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占用土地,破坏腐殖质层,丧失地表植物的生长能力,导致土壤侵蚀等方面。施工期临时用地主要用于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弃土场等,其主要影响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地表,破坏腐殖质层。
4.5 生态环境主要保护对策措施结论
设计期:要根据土地的利用以及耕地占用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获得比较明确的线路规划。路基的土地面积、桥涵、隧道、交叉保护的优化。为减少土地占用;不能够集中在农田区域设立弃渣场;不得将取土场和弃渣场设置在地质灾害严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路段。
施工期: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禁止占用未经批准征用的耕地、林地,不得随意破坏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在施工的时候不能够随便堆放建筑垃圾,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不能够在施工区域以及周围猎捕野生动物。加强森林边缘和森林带的保护,并减少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营运期:及时实施公路的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场地,占用的荒地进行植被恢复,采取工程绿化防护措施,积极采取恢复措施,防止地表裸露。
5 结语
目前,中国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扩建更多的是集中在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和运营期评价内容少,主要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因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中国的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刁忠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5(2015年03):64-67.
[2] 朱俊澍,陈赟.凤大高速公路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6(2016年01):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