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着眼于人的生命发展,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弘扬他们的个性,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语言和精神同构的生命世界里进行富有生命活力的对话,并为他们创造显扬创造潜能的机会,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看法。
  一、激活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视作文为是与生命的对话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乞求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作家、诗人,但应求每一个孩子都能说话会表达。扬其长则必先激其心。要达到这一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身心参与,也只有学生的身心进入激活的状态,暗藏于生命深处的潜能才能开始涌动,作文的欲望之舟才能蕩起波澜,溅起浪花,语言的表达才能高度地活跃起来。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在老师创设的创意情境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动手写并用口头语言描述场景,锻炼了学生口头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场景写得生动,把人物写活。在同学们的作文里,不见了呆板的说明,却多了鲜活的生命气息。教师引导向别人分享趣事的过程正是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的,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过程生命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给学生作文带来了勃勃生机。
  激活学生的激情,发挥个性,还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人”。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互相批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互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再者同学之间互相交互批改作文,别人看到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缺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作文融入生活展现自我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了。每次作文,学生均做了“无米之炊之妇”,作文能不空,学生能不叫难吗?
  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作文的“生活之源”。学生生活的土壤越肥沃,由语言和生命嫁接的“作品”之树就会越繁茂。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牢固树立了“生活作文”的教学观。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将客观的生活资源转化为主观的心理资源,在引导学生拓宽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倡导不受限制,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张扬自己生命的个性,这样学生用手写我心,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教学实践促使教师在每一次作文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每一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参与度,创意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身心,学生就会在作文里倾诉自己内心真实心声,用好词佳句来表达这美好的生活、社会以及生命,从而愿意学作,乐于学作了。
其他文献
小学德育工作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为目的,以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为宗旨,使新一代受教育者适应时代的发展,历炼成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世纪人才,德育工作应从小学教育开始,从日常教育教学渗透,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细节过程,践行“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导向。笔者以结合本校实际,从日常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作如下浅
期刊
目前,很多幼儿园老师在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不太重视填写里面的内容,对于亲子阅读及作品的完成也是随意敷衍,甚至忽略。导致这本册子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家园共育和亲子互动的作用,有时甚至给老师和家长造成了负担,感觉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需要尝试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观察与评价,在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情景下,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记录,从而调整教
期刊
所谓语文后进生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语文课不专心听讲,精神不集中、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不及格、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语文兴趣低落、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在语文方面尤为突出,后进生在逐渐增多。如果不及时引导,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定会导致初中、高中能否完成学业的问题。面对
期刊
作文,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均离不开作文,而开放的社会,先进的通讯工具,呼唤与之适应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不断改革,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的表达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学生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上好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有不少课文是名家名篇。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范文。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其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因文而
期刊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就目前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即使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推进下,我国还是长期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的影响。第一,很多的教师观念还是非常的传统,教学的模式还是非常的传统,大部分是以学生的听和教师的教学为主,教学模式非常的单一;第二,教学模式的一些改革仅仅局限在一些主要的科目,对于其它的科目的改革不够重视;第三,很多教师的管理理念,存在问题
期刊
部编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就充分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归类集中识字和随文分散识字相结合,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以灵活的方式认识常用字。)、追求识字写字的科学性、夯实识字写字基础、突显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运用、激发主动性……识字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呈现。识字渗透着文化传承、思维发展、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等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的“先生”,而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学生。因此,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理解宽容是沟通的基础  1.亲近学生,体察学生的心境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有效的师生互动,就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标志,组织得合理、有效,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中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
期刊
摘要:粤语的古汉语特征很明显,讲粤语的学生在文言文文学习中具备了天然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粤语优势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对粤语的古汉语特征要有一定的理解与积累;其次,教师课堂上的引导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粤语生活中的古汉语。  关键词:粤语 古汉语 优势 激发兴趣  粤语是就是广东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它源自于北方的古汉语,但又不断发展变化,到了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