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言的培养策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5106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语文的核心,而语感是语言的核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实质上是在语文学科上培养学生对语言活动中的惯性思维,而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就是在清晰思维基础上执行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首要位置。
  语文教学应该舍弃传统的繁琐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用心去思考语言,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道理。培养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放在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而且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1.以读为本,初步感受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阅读是培养语感的第一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把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读到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让人想象到滚滚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而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成两山。一个“回”字又能让人联想到汹涌的长江经过两山时的那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壮观景象。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联想到祖国的壮丽河山。再如当读到杜甫的《绝句》时,教师不要急于分析,先带领学生有感情色彩地读,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诗人的感情。所以,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读的策略,要带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读,在读中慢慢培养语感。
  2.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说明了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积极的体悟,体会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比如在读到《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文中有一句“贪婪地吮吸着甘露”,描述了杨梅树从寒冷的冬季苏醒过来,它正在旺盛地生长着,需要大量的水,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了它,所以它“贪婪地吮吸着”,像婴儿吮吸着母奶那样香甜。在美的环境中凸显出美的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景象,从语言文字的美感进而感受到事物的美。再如《月光曲》一文,教师可以借助图画来想象文中的意境,然后运用音乐情景把学生引入意境,最后进行想象,使文中意境成为学生的脑中之景,增强学生的语感。
  3.积累语言,深化语感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由此可见,语言学习也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语言的积累也是培养语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小学生是正处于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并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非常优美的文章,所以背诵文章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还可以掌握作者表达方法的技巧,这对于学生是终身受益的。除了背诵文章外,广泛的阅读也可以大量的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新课程标准》强调“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实践也表明: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加相关的阅读资料。如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后,不仅向学生介绍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可以启发学生学习诸葛亮那种仔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还有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去想象,去思考,深化语感。
  4.联系实际,升华语感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每个人获得的生活体验都是通过自己生命的活动来得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借助实际生活将学生隐藏的内心的语感挖掘出来。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语言,感悟就变得更加深刻。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吴宇森的电影《赤壁》联系起来,如电影里面的场景、人物的神态、言行等方面和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情景对照,体现语言文字的特点,升华语感。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去摸索,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体现当代语文教学的特色。
其他文献
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其优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二,有利于扩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第三,有利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来,就能有效
期刊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Murcia Rosensweig曾提出这样的看法:“掌握了最低量的结构,同时也拥有大量的词汇,比掌握了几乎所有全部结构但只有少量词汇的人在阅读理解和最基本的语言交际中更为有利。”这一则说明词汇量的重要性;再则也指出词汇是理解阅读与进行有效语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面向现实,面向生活,形式多样。而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将知识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与自己的体验形成正确的思想。单纯的文字很枯燥,书本中虽然也配有插图,但是如果更加丰富,更加多彩,范围更加广泛,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合理
期刊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想法,至少是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只有少数发明家身上才能体现,儿童思维同样有一定新颖和独创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无疑是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自己重要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思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即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建议和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尝试了构建数学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学习目标均衡形成。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
期刊
上完一节数学课后自我轻松、愉快,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一位优秀的老前辈曾经说过。《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一堂好课,我个人认为它融入了一个时期的先进的理念,是许多教师智慧的共同结晶。现在我们在用课件、多媒体上课,老师们都说“用课件上好一节课容易,但是用课件上好每一节课就难”,因此我们要“贵在坚持”,一节课或一节课的某些方面用课件上也是一种进步。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谈一
期刊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方可更好地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成为满足时代需要并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教师。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新课标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合理的角色定位。  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民主化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期刊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可见,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把“语言积累”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每学段都提出了积累的要求。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
期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起着过滤和催化的作用。人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心理来接收外界的信息的。对教学而言,先有“心通”,而后“艺通”。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强烈的审美特质,充满了情感情染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的陶冶。它对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谐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设置导语,引入感情氛围。  导语就好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