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育的时效性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马克思说:“一切的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教学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我们每周的语文课时是上级规定的,学校无权增加,每节语文课的时间是统一的,教师不得随意延长。一句话,语文学习时间是法定的、有限的,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故在此期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设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善教者构
  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好每堂课的结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课堂教学是由多元目标、各种要素和多个因子有机组合的综合体,而作为“导演”或称为“艺术总监”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学中各种复杂因素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在特定的空间内,艺术地、富有创造性组合在一起,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预想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有一个总构思、总设计,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教学结构的“材料”和“构件”,设计好每堂课的知识重点及技能训练点,优化课堂结构的各个环节及先后顺序。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编排有序,使每一分钟都物有所值。譬如,我们教自读课文,可在规划课堂结构时,把课堂布局分为三个步骤,即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研究,共同研究教学目标,也就是“自读”——定向;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自析”——释疑;最后引导学生去自我感悟,把新知识融汇贯通,找规律寻共性,“自悟”——小结。应该说这样的课堂结构规划操作性强,行之有效,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长此以往,可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从而提高时效性。
  二、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的推进形式必须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教学规律,学生接受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应该具有梯度明朗、有序推进的层次美;弛张有致、行云流水的节奏美。这种过程如果平铺直叙或晦涩生硬,便不能把学生牢牢地控制在教学内容中,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也就谈不上高效率。如有的教师未能意识到学生刚上课时生理、心理上都有一个逐渐进入角色的过程,一上来就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接受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本节课的教学投下了阴影。优秀的教师上课,开头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甚至旁敲侧击,顾左右而言他,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较大强度的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的节奏,行程就是合理的、有益的。因此,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做到张中有弛,起中有伏,能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有了兴趣,“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苦学”就变成了“乐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拒绝那种一讲到底,课堂变成“一言堂”,视学生为容器的满堂灌的陈腐手段;反对那种一练到底,满堂练习且美其名曰“强化训练”的做法;必须摒弃那种一问到底,一篇优美完整的文章被一个个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的办法。这些做法或者教师越俎代疱,帮助学生找答案,或是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重重考山中,学生耗尽精力却味同嚼蜡,兴味索然,哪来兴趣,又如何提高效率?故教师必须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大脑兴奋点上下手,教法要灵活,不拘一格,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动脑、动口、动手,饶有兴趣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课堂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与兴趣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四、培养学生讲求时效的习惯
  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学生学习上的任何收获,都是学习时间与学习行为结合的产物,若课上提供了学习时间,学生无学习行动,时间就白白浪费,也就无学习收获。只有时间与积极行动结合,才能收到高效益的学习结果。例如:同样两个班的早读课,同布置熟读一篇古文,在甲班只要求读。在乙班则另要求:早读后默写。后同时考查早读效果,甲班只有少数人差强人意,而乙班绝大多数人达到优秀,效果远远超过甲班。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对时间的利用率决定了学习效果。
  这正反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应想方设法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应千方百计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并在运筹时间过程中遵循效率原则、设计原则、节约原则。只有课上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有高效率,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每次任务力争当堂完成,这样就可避免那种靠延长学习时间,任意增加课时,随便占用假日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做法。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资源,发挥错误的价值。本文将根据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中从典型错误入手,寻找错误原因,并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相关的研究对策和方法。  一、教学现状  我们学习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并利用它们进行整数简便运算,在感受到计算教学的魅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挫败与无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各种运算定
期刊
一、背景  每一册语文书最后总会推荐几本名著要求学生阅读。事实上,如果教师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不可能自觉地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喜欢阅读名著的越来越少,学生们喜欢最多的还是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初三学生学习更加紧张,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根本无法保证。但是为了考试,老师只能让学生双休日去阅读名著。如果要求学生自己去读,没有任何的检查机制,那么这个作业布置下去只能是一句空话,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会看的。
期刊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请先哲和同行们指教。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不断探索的问题。  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感到无话可说,笔杆有千斤重,作文课成了难课,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拼凑抄袭,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半亩方塘,天光云影’,之所以清澈透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如何寻求这源头活水……呢?”  作
期刊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魔法棒”。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走进教师的愉快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歌曲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与歌曲相关的情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要求参与进来,效果较好。比如:我在教《冬天的雪人》这首歌时,先让
期刊
农村学校,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勤记笔记,课堂操练马马虎虎,课后任务也没有完成,作业不认真,不订正,背书不落实,单词不记,听写作弊,欺骗大家。这些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养成眼高手低,避重就轻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课堂上与学生们进一步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与学生们建立一种信赖的关系。促使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一字不漏的告诉自己。在这基础上,再给予必要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的
期刊
对于多个物体连接或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对象的问题,可以把每个物体单独隔离出来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就能搞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成为了内力,就可以避开不考虑,整个系统所受的外力就容易求出,联立所列方程求解就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好比几个人共同犯罪,公安人员经常采用对每个疑犯单独隔离审查,获取每个疑犯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正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作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勇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
期刊
新课程的理念影响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影响着我们的作文教学。笔者认为,习作品析需要走出“以文为本”的误区,重视“人本性”的开发。习作品析课需要“以真情来唤醒真情”,这种“真情”,来自学生与习作的直接对话,来自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基于这种想法,这两年来,笔者在作文品析课中着重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言为心声”——悟一种真情表达  习作品析应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学生在文章中真实地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