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乐创新看文化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1189)
  民乐的发展从古至今就不是孤立的,与文化、社会、经济甚至是政治因素都息息相关。在现下的音乐市场及发展走向中,影响民乐发展创新的因素较之以往显得更为复杂多样,其中也不乏民间乐种式微局面凸显的原因。
  现如今,世界乐音市场已进入数字时代,音乐文化传播更加快速便捷。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自然规律的優胜劣汰,人们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音乐都可以被大众接受并转化为利益。符合这种市场的音乐多集商品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例如流行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易让大众参与其中,并为大众喜爱,是最新的文化形式。
  从音乐市场的主导流行走向不难看出,这些使得流行音乐从某种意义上变为大众音乐的原因,恰恰是近年来传统民乐发展缓慢甚至受阻的原因。传统民乐虽然传承历史悠久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地域底蕴,演奏方式及唱腔方式丰富,但是在数字化的音乐创作潮流下,纯民族乐器的演奏会略显单调。在创作上,由于民乐艺术缺乏和其他艺术的结合,这也无形中影响了民乐的传播力度及广度。此外,普通大众对于民族乐器及其传统演奏方式知之甚少。传统民乐在配词演唱时,用词偏文言雅致或者是极具地域特色。尤其是在欣赏传统音乐方面,没有一定的鉴赏力是很难领略民乐的独特魅力的,而我们现行的民乐教育很不完善,加上流行音乐的无孔不入,使民乐与普通民众的欣赏习惯越来越格格不入。因此民乐的音乐受众相对范围较小,表现形式较为固定,大众参与度较低。
  不可否认,民乐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实现了部分的创新,即“新民乐”的产生。“新民乐”在保留传统曲调的基础上,借用中外现代或古典的音乐或其它艺术表现工具或手法,结合时尚、影视、科技等多方面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具有极强的可听性、可看性和时代气息。其音乐元素不仅是传统的民族器乐,还包括民族声乐甚至民间戏曲、曲艺、地方音乐等。
  但是“新民乐”本身存在的缺陷则更应该引发人们对民乐合理走向的思考。“新民乐”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演出团队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故意夸大视觉效果,编创人员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演员外表长相、服装、道具的过分华丽。“新民乐”的曲谱、配器、复调、和声以及演奏技巧上都缺乏深度,曲目较为简单,更有甚者演员演奏时过分依赖于录音技术,现场往往在作秀,缺少内在气质,难以展现出演员真正的专业功力。音乐商品市场见“新民乐”能够带来商机,在传统民乐中融入商业元素,介入现代媒体,通过各种广告宣传运用商业运作方式,民乐经过商业包装后俨然成为一种附带着可观的盈利价值的商品化艺术,“新民乐”逐渐丧失民族性和地域性,偏离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在“新民乐”正以崭新的面貌为民族音乐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新民乐”的新生在于其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其内容和核心仍是民乐,仍可“化验出”具有中国传统音乐血缘。如果“新民乐”的发展脱离中国本土文化,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满足于简单粗陋的应时之作,那么它就无异于浪花拍岸泛起的泡沫,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踪影。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一种丧失了本土文化的音乐是无法在世界音乐之林立足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更清楚地感知到大众眼中民乐的形象。68.21%的人承认自己喜欢音乐,只有3.98%的人表示不喜欢音乐。但是在受调查的群众中,仅15.56%的人更喜爱民乐,绝大多数的受访者更乐于听较为流行的音乐曲目。不出意外,对民乐比较了解甚至是十分了解的人只占到了20.53%,绝大多数人们对民乐的认识知之甚少。在民乐教育入课堂的过程调研中,高达57.28%的被调查者承认因课业压力,高校的音乐教育本身就比较缺乏;22.85%的被调查者则将音乐教育看作升学的工具;只有14.57%的人群认为身边的高校较为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重视程度本身就不高。令人惊奇的是高达64.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开设音乐课的必要。细致到民乐教育这一方面,28.48%的被调查者认为授课方式应以灌输为主,26.16%则认为应以实践为主,33.77%则认为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因此,在音乐教育实际重视程度一般的状况下,多数人认为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必要性,在专业性较强的民乐课的设置上,更倾向于让学生了解基本乐理,旨在激发其兴趣。在调查民乐发展现状的时候,49.34%的被调查者认为民乐发展受到了阻碍,29.47%的人则对其并不了解。民乐本身发展处于瓶颈期的同时,人们对它的发展也缺乏了一定的关注度。幸运的是,即便喜爱了解民乐的人不占大多数,但79.47%的被调查者仍强调了发扬民乐、继承发展其中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的必要性。
  在探析如何在当前大环境下促进“新民乐”发展时,专业的指导创作家们也对民乐创新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著名指挥家蔡东铧老师认为新民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形式适应新环境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必然选择,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是新民乐作为新近出现的事物,必然会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而且它对传统民乐的配器和表演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对人们传统的音乐审美习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些都是新民乐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著名作曲家陈才老师认为在民乐发展中,对西方音乐文化只能借鉴不能盲从,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同时,演奏还应注重音乐表现力,自然而然的流露才会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美感。
  因此,解决这一症结需要依靠来自各方面的协同配合。首先,政府的资金投入在民乐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资金的充足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及产业的复兴。在高校,首先要切实响应国家新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为此,音乐专业的各级领导都应从理论及实践上大力提高民乐的地位;其次要引进或聘用更多更好的民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对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开设民乐选修课,并实行一定的激励制度。在中小学,首先必须改变音乐课可有可无的状况,保证音乐课程的开设。要确立以民族音乐为主的教材,将民乐的欣赏及实践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能经常在课堂上了解到民乐知识,聆听到民乐作品。媒体也应认识到:并不是民乐缺乏魅力,不能让大众喜爱,而是因为大众不熟悉民乐,没有机会真正了解到中国民族乐器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而产生了隔阂。很多青年人在熟悉了民乐之后都喜欢上了民乐,关于青年人只喜欢流行音乐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民乐与媒体的结合一定会极大地推进民乐创作与民乐传播,为民乐争取更多的观众。
  但是归根结底,问题的解决要靠民乐这一乐种自身。创作出大量紧贴时代的优秀作品需要作曲家深入大众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作曲家应关注影视、舞蹈、体操、朗诵、流行音乐等艺术中的民乐创作,应充分利用民乐的声音个性魅力及表现力,创作出清新的民乐配音,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民乐,从而喜爱民乐。作曲家和演奏家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创作出更为和谐的作品。民乐演出应走多层次、多样性之路,尽可能加大室外表演。在演出中,选曲要精心设计,避免曲高和寡,音效策划上要精雕细刻,演员的选用上要以优秀且形象靓丽为主,从而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及听觉享受。乐器是乐曲体现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乐器制作技术革新,完善制作工藝,加强民乐制作管理,加强演奏家与制作者的沟通,使我国民族乐器在保持自身音色特点前提下变得更加纯净柔美细腻,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广大民乐制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陶欣怡(1996.01—),女,江苏省盐城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
  余 典(1994.12—),女,江苏省无锡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
  杨婕妤(1995.04—),女,浙江省绍兴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
其他文献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国的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但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从1978年至2013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1984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826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1984年的1.3增大到1993年的2.2,到2013年已经增大
期刊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互相渗透变成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让这极具传统文学色彩的宋词更好的走向国际的平台,已经有不少优秀译者参与到翻译中来。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一大特点,在翻译中也极具挑战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名的英译策略,试图给词牌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地方政府间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治经济社會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关系,台湾为了应对新时期区域治理的现实要求和提升跨域治理水准,逐步建立了府际间跨域治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协力机制,从而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本文在探讨中发现,台湾地方政府间的跨域治理受到具有本土背景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其实践
期刊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总的来说,提升高科技产业比重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融资难一直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兰白科技创新区乃至甘肃省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探索出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关键词】:兰白科技创新区;科技型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马克思在其多部著作中对国家学说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并对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进行了分析及描述,其中都包含着许多国家治理的思想。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会长期处于这一阶段,列宁将此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国家治理工作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很好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问题,同时也是对马
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运营中的压力逐渐加大。煤炭企业作为一个能源支柱型产业,长期面临着税负较重的压力。而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和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煤炭企业在把握自身经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的进行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保障行业的良性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本论文以族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水城县所选定的调查点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彝族火把节对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所起到的作用,笔者还对水城县新街乡、化乐乡等区域的彝族进行了个案采访,主要系统研究了火把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族群意识语境下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所发挥的作用;文化认同视域下火把节对促进民族关系的和
期刊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在中国的禅思想史上,流派众多,但真正能够坚持并发展出完整思想体系的却是少数。其中南禅宗与北禅宗算是禅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南北分宗则一直都是后人探究的重点史迹。本文将主要描述自五祖弘忍以后,南禅宗与北禅宗的发展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究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键词】:南禅宗;北禅宗;渐悟;顿悟  《中国禅思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摘要】: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内涵独特且经久不衰的独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瑰宝。京剧艺术对于高校师生的理想追求,价值澄清,自我实现与人生感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京剧艺术进入高校,对于师生深入理解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豐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个人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京剧艺术;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素质提升  京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本篇文章浅析了穆斯林在泰国是否属于边缘化民族?如果是,那么应该从哪个角度分析他们是及他们是怎样的一个边缘化民族,穆斯林与泰国社会的关系如何等,但首先,需要认识泰国的边缘化民族——穆斯林。  【关键词】:泰国穆斯林;边缘化;泰南三府;关系  穆斯林自己的民族生活方式与泰国其他人群是有很大区别的,穆斯林在泰国社会的投资、资源和管理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