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阅读创造性品质的尝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既在做“奴隶”,又在做“主人”。他们一方面在做教材的“奴隶”,绝对崇拜教材的权威;另一片面又做学生学习的“主人”,努力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个性受到扼杀,他们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迷信书本、迷信老师,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这块实验地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是这样进行实践的。
  第一,给学生宽松的空间,让学生不受到教材权威的束缚。受到权威压抑的学生,辨别能力就往往会萎缩,如果没有了辨别能力,就会人云亦云,谈不上有什么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目光短浅,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人。对于同一文本的解渎,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千姿百态的,文章的特色各有千秋,甚至知识点的理解也具有见仁见智的多元性。所以,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教师的作用只是创设环境,努力将课文“还原”到原本的生活环境中去,让学生置身于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情感氛围当中,实现阅读上的质的飞跃。
  第二,创新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则需要先营造一种让学生心理上感觉到安全的氛围。大多数学生害怕惩罚、嘲笑和失败。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影响,他们的求异、求新、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兼顾全面,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之间去合作探索、互相质疑,鼓励他们多动脑、多发言,培养他们创新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教师必须时刻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争取学生合作和信任,我以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启发学生自主地大胆设计练习以外的知识能力点。如我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时就抛出问题:“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骗”字最为准确,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得到了锻炼。在学生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与人物的性格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除了小孩子外其他的人都会被并不高明的骗术给骗了?”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合作探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教《孔乙己》一文,用“一线串珠法”,即用作者怎样用一个‘手”字巧妙的将全文联系起来的问题统摄全文内容。这些全新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在热烈讨论中冷静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四,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激发创造热情的动力。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获得成功,愿望实现时,都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会引发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需求,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如在教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运用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样,不仅拓宽了课文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还让学生感受到课程魅力四射,自身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欲罢不能。在此基础上,阅读创造性品质的培养也就自然变得轻松起来。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笔者认为,学生阅读创造性的培养也有一个支点,那就是学生自身文化的建构与积累。创造性阅读的核心就是:阅读是一种思考活动,它强调阅读的兴趣先导,阅读的问题意识,强调读者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的平等对话。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文化,就会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就能够在语文阅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也就会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求得学生自身的学识、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育人目标和育人要求。
其他文献
文学教育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文化现象。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对文学教育的认识,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而最根本的东西并不会有多少改变,这就是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在社会转型和多元化价值时代,学校道德教育既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基础文明,传承人类社会的道德知识和信念,更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负责任地活在当下。在此形势下,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单单依靠班会这一种形式,应拓展多种形式以弥补班会中德
介绍提高我国南方海港浪溅区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措施研究的室外暴露3 ̄9a的研究结果,并分析氯离子向各种混凝土的扩散进程,从而估算钢筋周围氯离子积聚到临界浓度的时间,提出我国南方浪
审美的可能性来自人的审美需要,故研究审美需要的成因,便构成进入审美领域从事探索的最佳切入点。在考察了需要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及人的需要的层级结构之后,我们将审美需要定
职高语文似乎进入一个瓶颈,有人甚至声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语文被学生打入了"冷宫"。目睹他们学习语文的现状,我一直在探究一些教学新方式,试图用自己的学识、思想
近年来,许多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只有高三年级似乎是个例外,有一位教师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因为多媒体可能影响高考成绩,高三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的方法保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仅在高三语文教学领域,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投入型的学
经过一年的“221”课改实践,我校语文科组的教学案基本定型:有预习案、探究案、练习(试卷)案。练习(试卷)讲评课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在“221”课改的背景下,练习(试卷)案的试题如何进行讲评呢?  我们知道:一堂好的练习(试卷)讲评课,必须要做好“讲评前”、“讲评中”和“讲评后”几个环节的工作。在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整体把握练习(试
一 90年代前期和中期,香港可望保持5%-6%的经济增长率。与70、80年代比较,整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率将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约为1-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各
摘 要:历史学科由于分值低,在很多学校被学生认为是副科,而且很多学生认为上历史课枯燥无味,导致不喜欢上历史课和历史成绩差。面对此情况,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材;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5-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
新时期的高考体现着课改精神,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形成全面分析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需要调动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唱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较多时候是惟教参、惟老师的理解,认识问题往往单一化、形式化。于是,我们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没有自己的发现与获得
高中新课程作文教学,“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作文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