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先贤启后昆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冯国瑞是近代甘肃著名学者,被誉为“陇上一代文宗”。《张介侯年表》、《守雅堂稿辑存》是其表彰先贤“陇上二澍”(阶州邢澍、凉州张澍)的力作,也是他辑佚方面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二澍”的学术成就及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冯国瑞;邢澍;张澍;表彰先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77-03
  
  清代乾嘉时期是一个学术比较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朴学思潮在当时极为盛行,涌现出了如顾炎武、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以及俞樾、孙诒让等学贯古今、精通六艺的大师。甘肃虽地处边陲,但秦魏汉唐间一直是一个学术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宋元时期虽学术有所衰退,但到了明清,甘肃学术界由沉寂又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李梦阳、胡缵宗、赵时春、金銮等大师,奠定了甘肃学术在全国的地位。
  在乾嘉朴学兴盛、大师辈出时期,甘肃也有两位闻名全国的大学者巍然立于乾嘉大师之列,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邢、张二公,皆精于考据文章、金石文字,又都善诗词、能文章,著述丰富。但由于他们一生大都在外地做官,学行著述很少为人所知。诚如邓宝珊所说:“有清一代,吾甘学人以淹博著闻海内,卓然成家者,厥推凉州张介侯、阶州邢佺山二公,然介侯历任黔蜀,晚居长安;佺山宦游浙赣,投老方归。人往风微,沾被未溥,朴塞固陋,靡自开拓,士气隳薄,有由然也。”①
  20世纪初期,同是陇右学者的秦州冯国瑞先生对邢、张二公的学行及其历史地位做了深入研究,撰写了《邢佺山先生著述考》、《邢佺山先生事迹考》两文,并著《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存》刊印行世,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
  
  一
  
  邢澍(1759~1823),字雨民,号佺山,阶州(甘肃武都)人,21岁举于乡,32岁成进士,35岁出知永康县;38岁调长兴,49岁由长兴迁署江西饶州府知府,寻迁南安知府。50岁,由江右归秀水寓斋,省墓归籍。61岁回到阶州。道光三年(1823)八月八日卒于阶州,享年65岁。邢澍为官期间补修城垣,重修地志,兴建同善堂、育婴堂,重建平政桥、丰乐桥,为当地办了许多实事,为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案无遗牍,深得百姓爱戴,有“邢青天”之誉。
   邢澍“谦谨淡泊,朴学华辞,渊穆湛深”,②是清代陇右学术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著名的朴学大师、藏书家和诗人,在金石学、文献学、方志学、姓氏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主要著作据漆子扬先生《邢澍著述考考辨》,③“有文献记录的著作和手稿总计16种,曾刻印者11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6种:《寰宇访碑录》、《金石文字辨异》、《长兴县志》、《守雅堂文集》、《南旋诗草》、《关右经籍考》,其余著作(《两汉希姓录》、《十三经释天》、《全秦艺文录》、《旧雨诗谭》、《金石札记》、《司马法辑本》、《尸子辑本》、《孙子辑本》、《宋会要》、《晋书辨惑》)或密而不闻,或佚而不传”,(邢澍)“《守雅堂文集》计1卷。据《贩书偶记续编》,《文集》与《南旋诗草》合为《守雅堂集》,《清史稿•邢澍传》、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载《守雅堂集》有刻本,张廷济《瘗鹤铭》诗注、《昭代名人尺犊小传》、《清史列传•文苑传》作《守雅堂诗文集》,但原刊本不见于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集》本系未加整理的抄本,凡20篇,品类参差不一,次序乱而无类。”④
   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且一直认为表彰先贤是“是固余小子之责也”。⑤他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二十九日《大公报》第192册《图书》副刊,王重民《阅张介侯先生遗稿记》得知伯希和由西安购邢佺山遗稿数十种,凡84册,携归巴黎归家图书馆收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冯国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抄录了邢佺山《守雅堂文集》和《南旋诗草》两部著作,将《守雅堂文集》重新“排比次第,董理而附笺,增益若干首。《南旋诗草》也增益若干首,征引史志原传数首,且编《事迹》、《著述》二考,间采和清人阮(芸台)、钱(竹汀)、孙(渊如)、洪(稚存)、张(介侯)、张(叔未)、章(实斋)、秦(小岘)、吴(兰庭)、施(希闰)、何(承燕)、吴(思亭)诸人往还酬唱之作,分编数目,曰《杂俎》,成《守雅堂稿辑存》四卷”。⑥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行世,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二。扉页为冯国瑞题写书名。前序有五篇,分别为张鹏一、邵力子、孙蔚如、冯炳奎、温天纬所撰。后序一,为冯国瑞撰。卷一为《事迹考》、《著述考》,卷2为《文集》,卷3为《诗集》,卷4为《杂俎》。
  1938年冯国瑞辑本《守雅堂稿辑存》今已不多见。现在所能见到的是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陇右文献丛书》之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该书由漆子扬、王锷两先生校点,李鼎文先生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年出版。依校点者,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对原书的序次做了调整,“卷一为《文集》,卷二为《诗集》,而将原书卷首的《序》、《传》,原书卷一的《事迹考》、《著述考》,卷四的《杂俎》列为附录一。又搜集了《清史稿•文苑传》等七篇,列为附录二。又在《文集》中补入《〈金石文字辨异〉序》一文”。⑦内容较原本更为翔实,且多有考证补遗,文字悉用简体,版式横排,句读清晰,便于今人阅读研究,是研究冯国瑞先生以及邢澍学行不可多得之校本,弥足可贵。
  
  二
  
   张澍(1776~1847),字伯瀹,又字寿谷、时霖,自号介侯,凉州(甘肃武威)人,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经学家、史学家。自幼聪颖过人,7岁开始受学于乡贤刘星武先生。9岁丧母。14岁举于乡,朱石君题《续黔书》诗:“张生天下英,胸罗武库富,十四歌鹿鸣!”19岁成进士,博闻丽藻,才气无双,一时惊以为异人。21岁出都赴贵州玉屏任,后又调署遵义、四川屏山、江西永新、泸溪等县,一度代理贵州广顺州知州,期间曾讲学兰山书院、汉南书院。晚年寓居西安整理著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五月丙戍卒于西安。终年72岁。《清史稿•文苑传》有传。
  张澍自幼就有远大的抱负,向往成为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良吏,“余自幼负志,耻为文人,思为吏,稍有树立,冀附于古循良后耳”。⑧但他的仕途非常坎坷,所任多为贫山僻壤间的山城小县,其抱负难以实现,且他性格耿介,常与上级发生争执,因而屡不得升迁,抱负难以施展。“以子之精心,果立著书当可传,以子之直气严情,筮仕实不合。”⑨虽然张澍仕途上不甚称意,但是在学术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中说:“甘肃与中原隔,文化自昔朴塞,然乾嘉间亦有第一二流之学者,曰张介侯(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⑩《甘肃人物志》谓其“博学强记,于书无所不读,精考据,为海内名家”。张澍一生著述很丰富,已刊行的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凉州府志备考》等,未刊行的著作有《诗小序翼》、《元史姓氏录》、《帝王世纪》辑本、《续敦煌实录》、《鹊野诗微》、《文字指南》、《韵学一得》、《小学识别》、《叠字谱》、《天文管窥》、《消夏录》等。
   张澍在姓氏学、辑佚学方面的成就最为人称道。张介侯辑佚学方面的代表作当属《二酉堂丛书》。《二酉堂丛书》,一名《张氏丛书》,收集了唐以前甘肃人的著作和甘肃古代地理书的辑佚本21种,是研究古代甘肃乃至西北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鲁迅先生曾效仿张介侯辑佚之书,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他说:“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乱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创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累为一帙。”(11)张澍姓氏学方面的巨著是《姓氏五书》,此书按韵布姓,以姓氏述人事,是研究中华姓氏谱系、族源变迁的必读书。张澍在当时已名噪海内,与阮元、钱仪吉、段玉裁、王引之、郝懿行、臧在东等都有交游。但由于他后半生一直生活于西北,为官又在偏僻之地,因而其大量著作未被时人重视,散失殆尽。对于张澍的事迹,也很少有人知晓。诚如冯国瑞所说:“其治学务矜博大,于舆地、姓氏、谱牒造诣特深。以彼其才,生及盛世,获遍交当代学者,腾达京华,漫游江湖,朴学华辞,兼长并茂,巍然在乾嘉大师之列,而清代关陇学者,介侯允为大宗矣。综其平生所著述,都数十种,如干巷里中,后学至举其姓字,而或茫然,其遗书流传日渐散鲜。”(12)
  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是在他的清华同学刘盼遂的启发下写成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冯国瑞来到北平,借宿于刘盼遂宿舍中,两人闲谈中,刘盼遂出示所著《段王三先生年谱》(指乾嘉大师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并且谈到段王三先生与张澍有过交游,说张澍是“一代石师”,“ 此固一代石师,将徯于后学之表彰者”。冯国瑞听完之后,当即“瞿然而起曰:‘有是哉,是固余小子之责也。’辑逸之心,油然而生”。实际上,冯国瑞在西宁时,就已经“得其手校本《二酉堂丛书》,增补钩乙,颇见完善”。来到北平后,又获得张澍遗书多种,“尝欲为之重校而合刊之,以饷士林”。此年暮春,冯国瑞“山居无事”,于是“参以他籍”,撰成《张介侯先生年谱》遗书,张介侯先生学行大端,略见于兹。
  《张介侯先生年谱》初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不分卷一册,被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一,扉页有谢国祯题字,书首有刘盼遂和冯国瑞序。另外,《武威文史资料》第一辑收录了张志春先生的点校本《张介侯先生年谱》,对于正文部分进行了断句转载,格式改竖排转为横排,并保存了原有的异体字和古文字,对文中所录《养素堂文集》的段落部分以原文进行了校正。
  《张介侯先生年谱》详尽地著录了张澍一生的主要经历和学术成就。其中还收录了张澍部分著作的片段,如《五凉旧闻自序》、《与陆平泉前辈学使书》、《上那绎堂制军师书》、《姓氏寻源自序》、《姓氏五书自序》、《姓韵自序》、《三史姓录自序》、《姓氏辩误自序》等,对于研究整理张澍著作提供了材料。尤其是收录了张澍与段玉裁、王引之、郝懿行、臧在东、钱衎石、朱香初诸人论学之作十篇,为研究张澍学术及乾嘉学术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三
  
  冯国瑞对于“二澍”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刘盼遂云:“君生与介侯同乡里,其后风遗沫之服膺者应多。则是编能得介侯之真,足以信今而昭后者又何疑焉?是亦陕甘文献一大事业也。”邵力子云:“邢佺山在乾嘉诸贤中不愧为卓然大家,岂仅为西北一隅之学者哉?仲翔所辑之著述考,可见其学术梗概,其纲罗散失之功不可没矣。”孙蔚如云:“今关西艺文诸志,佺山既辑于前,仲翔又辑存佺山之佚,陇右文化其将日进而益上,而永远弗歇益盛欤?”(13)
  事实上,冯国瑞和“二澍”在学术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搜罗、整理乡贤的著作,目的都是要表彰先贤、激励后人、延续关陇学风,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家乡情、爱国情。作为陇上后学,应该继承和发扬冯国瑞的这种传承乡邦文化的精神,为挖掘、整理、研究、保护陇上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①任承允:《桐自生斋集诗文集•邓宝珊序》。
  ②冯国瑞著,漆子杨、王锷校点,李鼎文审订:《守雅堂稿辑存•后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③漆子扬:《邢澍著述考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
  ⑤冯国瑞:《张介侯年谱•刘盼遂序》,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年版。
  ⑥冯国瑞:《张介侯年谱•自序》,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 年版。
  ⑦冯国瑞著,漆子杨、王锷校点,李鼎文审订:《守雅堂稿辑存•后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⑧张澍:《养素堂文集•潘石生考功传》,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
  ⑨冯国瑞:《张介侯先生年谱》,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年版。
  ⑩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
  (11)《鲁迅全集》第8卷《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12)此处所引刘盼遂、邵力子、孙蔚如的评价,系转引自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筹备委员会主编《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会刊》(内部资料)中胡圭如《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一文。
其他文献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远古有过辉煌的文明,今天有灿烂的古迹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偏远,使这里的婚俗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之处。    恋爱——金秋时节的青年男女  阿里的男女讲求自由恋爱。在收获的季节,姑娘、小伙子们总是找许多借口露宿在庄稼地里。有的小伙为了找意中人,从地里牵上一匹马四处游荡,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见着姑娘就搭话、唱曲儿,要是看上谁了,就示爱;有的小伙白天打探情况,晚上穿上最好
期刊
金塔农民的低碳生活  太阳能热水器成时尚  金塔县的许多农村,家家户户房顶上架着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地洗热水澡了。村民在购买、安装热水器时享受国家“家电下乡”的补贴,能节省一部分钱。除了方便地洗澡外,用太阳能热水器,冬天洗菜、淘米也能用上热水了,还能节约烧水的燃料费。目前已有40%的农户家中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电动车成为代步新工具  随着村村通油路目标的实现,买电动车的
期刊
草原石人  中华既为文明古国,就会有许多古老传统,比如勒石记事,大约是古代先民从结绳记事派生出来的。纸张没有诞生之前,由于岩石多且省事,祭文、墓铭大都只能雕刻于甲骨或金石。早在秦汉,便被广泛运用,除了文字还有雕像。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汉名将霍去病墓石雕,现存马踏匈奴、野兽吞羊、卧虎、跃马、野猪等一批九件,整体造型简练、质朴又豪放不羁,尤其是“马踏匈奴”雕刻一马立于匈奴族人身上,匈奴族人相貌狰狞,手执弓
期刊
2011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确定  日前,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每年5月19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的时间,要求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在当日及前后相邻时段,组织开展相应活动。  《通知》指出,中国旅游日活动将每年推出一个主题。2011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七届中国出境旅游国际论坛将在京
期刊
走出太原机场,乘着出租车向60公里外的祁县赶去。天空中漂浮着一层蒙蒙不清的情绪,北方的风在新近的一次落雨后有了些许寒意。回到了与我童年栖居地相同的黄土高原,我开始了初秋的山西之行。  晋中是商人和乡绅们修宅建府的密集地区,如介休侯家和范家、祁县乔家和渠家、太谷曹家、沁水柳家、平遥李家、灵石王家、榆次常家,晋商纵横捭阖,名扬中外商界500年。  位于晋中地区的祁县有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有气势恢弘、占
期刊
[摘要]集编、导、演于一身的意大利艺人罗伯托贝尼尼用独特的喜剧性手法,通过以二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为背景的影片《美丽人生》,向观众演绎了一段拥有悲剧性内核的感人故事。   [关键词]《美丽人生》;喜剧;悲剧性内核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42-02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原名《La Vita è bella》,又被译
期刊
[摘要]教育伦理学的要旨在于依据一定的伦理价值体系和原则规范对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行为进行伦理评判和指导。黄宗羲的教育伦理思想不仅规定人们的行为不得为非,而且告诉人们应该去追求更高的价值。因此,在制度建设中既要制定必要的规章使人们不逾道德之矩,又应动用激励机制驱动人人追求更高的善。  [关键词]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公其非是于学校”  [中图分类号]248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要]中国钢琴作品与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作曲家把中国民族化风格融入钢琴作品之中,并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追求。本文以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为例,就民族化节奏以及对中国传统乐器音色的模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曲;民族风格;《夕阳箫鼓》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100-02    民族化风格就是要体现和表
期刊
[摘要]东乡地区既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丝绸之路南道中转站。东乡族世代生活在河湟农业经济区与牧业经济区的边缘,以军营田是其历史上最主要的农业发展方式。清朝以降,东乡族土地占有权主体从戍边军队到由官僚、地主、富商和宗教上层人士联合构成的官僚地主阶级之演变催生了小农经济。商业反哺农业是东乡族在农牧业资源边缘带域存续小农经济之殊途。  [关键词]东乡族军屯;土地占有权;小农经济  [中图分类号]K
期刊
[摘要]中西方的法律文化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差异。本文以影片《刮痧》为例,分析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的认知、正义程序、人治与法治等方面,并从法律社会学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剖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根源:不同的民族传统及社会历史发展历程和阶段,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文化隔离机制,也必然导致法律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刮痧》;法律文化,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