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导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走进课文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
   设计导语,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是没有必要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准确的有创新意义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顺利地将他们领入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来。
   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对联导入、实物导入、插图导入、影视导入、情景导入等等。
   比如,《〈宽容〉序言》可以选用为人类盗得天火的英雄普罗米休斯的故事导入,这和文中人物“漫游者”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入理解“漫游者”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再如,《故都的秋》一文,可以选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秋窗风雨夕》导入,诗中所绘惨淡凄凉秋景、所传苦闷颓伤之情,与忧郁自恋的郁达夫眼中秋景,心中秋情颇有相通之处,由此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作为鉴赏点,对比深入品赏课文。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问答,那么,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问”要问得准,问得活,问得巧,问到点子上去。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要善于在学生思路不畅时帮助他拨开迷雾,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要确信,只要问题问到兴奋点上,学生便不会无动于衷,而只会千言万语一吐为快。在这个过程中,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来。
   比如,小说《祝福》,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一石击起千层浪,众说纷芸,而恰恰在这种探究中,小说的主题思想可以得到揭示。
   再如,《琵琶行》一诗,问题设计为:与琵琶女的一次邂逅为什么会对白居易的内心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动?二人身世命运、人生遭遇的相似可以由此归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由此明确。
   三、组织活动,调动兴趣
   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说话、讨论、辩论、朗诵、歌唱、表演都可以依据不同课文选择运用。
   比如,在学习《一剪梅》《虞美人》《雨霖铃》等课文时,可以在歌唱中与学生共同品赏诗词之美。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孔雀东南飞》《三块钱国币》等课文,可以让学生编成课本剧来演出,然后评论,在这“编、演、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会更加丰厚。
   四、开展竞赛,促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组织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登攀、荣誉感等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之活跃和强烈起来。
   比如教学《鸿门宴》时,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上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羽鸿门宴杀了刘邦是否就得天下”的辩论赛。让认为可以得天下的作为正方,让认为不一定得天下的作为反方,双方进行辩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项羽的性格在他的成败中的关键性。
   总之,兴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成功完成教学内容。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而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陷入题海,苦不堪言,学习毫无生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期刊
一个沉甸甸的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不容漠视的尴尬,而有生命力的精彩的课堂应具有哪些特征?语文教学还需要哪些内容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哪里,这均是我最近一直在苦思冥想的问题。我认为要上出一个合格精彩的语文课,必须找准每节课的支点,即把好每节课的脉,这是每节课的灵魂。   一、支点的特征   这个支点应该是个动态的存在。它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问题或重
期刊
立意确定之后,应考虑一下围绕立意选取哪些材料,一般来说在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合理、典型、新颖。   一、合理   何为合理?通常是指文中选的材料要与主旨相符,要有力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注意,是很容易做到的。   例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以祥林嫂为代表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为此他选取了旧中国封建礼教的突出表现式“祝福”,通过一次次对祝福
期刊
福建高考作文题赋分70,且语言运用、文学名著等题皆牵涉作文能力,再则作文能力与课外阅读,名句积累等息息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毋庸置疑,当前教学改革无疑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宽,更个性的舞台。今夏,荣幸成为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的一名阅卷教师。了解到我省当前学生作文的状况,并与各地市教师交流,对我省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阅卷中,大家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内涵,并对作文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刚刚推行,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让语文“美丽之花”灿烂绽放。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    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我认为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复习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适当的方法做指导,再加上一定量的训练积累,相信学生在做题方面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
人生不是因为幸福而感恩,乃是因为感恩才觉得幸福。   ——题记   纵观教育的发展,其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这主要是父母的过度宠爱、溺爱
期刊
自从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扭转“以教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成为我们从教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和探索文言文教学,我们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古文明大多保存在文言文这一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先人圣哲的思想火花点燃了我们求学的热情。学习文言
期刊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题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明确地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是专指语言而言的。其实,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人杜甫更是大声宣言: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所说的“佳句”肯定就包括了文采的因素,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有文采的作文理所当然更有可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可见,让文章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美化你的作
期刊
在全国推行新课标的形势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尽管语文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毋庸讳言,语文教学的长期的“少慢费差”是人们认识到的缺陷。尽管一个新课标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做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和平台,努力提高国人的语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创建高效课堂就是一个主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