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创建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推行新课标的形势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尽管语文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毋庸讳言,语文教学的长期的“少慢费差”是人们认识到的缺陷。尽管一个新课标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做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和平台,努力提高国人的语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创建高效课堂就是一个主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其次,我们还要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教学观念新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优化、讲课精炼有效、学习方式革新、教学方式创新、主体地位彰显、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目标达成等。
   三、高效课堂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理论上有了指导路径,我们还要从实际上去践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那么如何去构建高中高效语文课堂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其他老师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转变行为从转变观念开始,老师应该主动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新课标理念和相关知识,还课堂给学生,树立学生课堂主体的理念,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素质和学养的深厚,老师要有平等民主意识,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人人能够发展语文能力的平台,这需要方法和勇气,需要老师放下教者的架子,充当学习者、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的语文能力。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身为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基本功过硬,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底蕴和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于课堂。要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把语文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思考,学习、提高。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实践。让学生努力让学生参与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平等对话的平台。要多给学生选择,判断的机会,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点,有针对性给予引导。
   既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做好处自己的事情,又要他们在课前课后进行探究学习,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法,使老师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培养他们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最后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不可拘泥于统一的授课形式。
   布卢姆说过:“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方式。”学校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也不反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既可发挥你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也可显露你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精讲”技巧,但应反对任何失之偏颇的授课方式:为搞花架子,使用多媒体;讲风太甚满堂灌;三言两语,惜言如金。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施后有深度的教学反思,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看离不开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不是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别人而应该是电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暗下来,最后结果是熄灭。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更要促进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师生共同发展,而不是老师像蜡烛一样熄灭。曾经被奉为经典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应变为“学生和老师一同去海里引水”,教师不应停留在经验型教师阶段,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其他文献
李益是一位思想和经历都比较复杂的诗人,他是继王昌龄、高适、岑参等盛唐边塞诗人之后中唐时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边塞的征戍生活,赞扬唐军将士慷慨报国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并深切同情广大士卒久戍不归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和抨击了朝廷及边将的腐败无能,而且还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一 、李益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作于唐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而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陷入题海,苦不堪言,学习毫无生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期刊
一个沉甸甸的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不容漠视的尴尬,而有生命力的精彩的课堂应具有哪些特征?语文教学还需要哪些内容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哪里,这均是我最近一直在苦思冥想的问题。我认为要上出一个合格精彩的语文课,必须找准每节课的支点,即把好每节课的脉,这是每节课的灵魂。   一、支点的特征   这个支点应该是个动态的存在。它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问题或重
期刊
立意确定之后,应考虑一下围绕立意选取哪些材料,一般来说在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合理、典型、新颖。   一、合理   何为合理?通常是指文中选的材料要与主旨相符,要有力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注意,是很容易做到的。   例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以祥林嫂为代表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为此他选取了旧中国封建礼教的突出表现式“祝福”,通过一次次对祝福
期刊
福建高考作文题赋分70,且语言运用、文学名著等题皆牵涉作文能力,再则作文能力与课外阅读,名句积累等息息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毋庸置疑,当前教学改革无疑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宽,更个性的舞台。今夏,荣幸成为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的一名阅卷教师。了解到我省当前学生作文的状况,并与各地市教师交流,对我省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阅卷中,大家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内涵,并对作文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刚刚推行,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让语文“美丽之花”灿烂绽放。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    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我认为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复习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适当的方法做指导,再加上一定量的训练积累,相信学生在做题方面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
人生不是因为幸福而感恩,乃是因为感恩才觉得幸福。   ——题记   纵观教育的发展,其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这主要是父母的过度宠爱、溺爱
期刊
自从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扭转“以教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成为我们从教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和探索文言文教学,我们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古文明大多保存在文言文这一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先人圣哲的思想火花点燃了我们求学的热情。学习文言
期刊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题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明确地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是专指语言而言的。其实,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人杜甫更是大声宣言: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所说的“佳句”肯定就包括了文采的因素,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有文采的作文理所当然更有可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可见,让文章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美化你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