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高考作文题赋分70,且语言运用、文学名著等题皆牵涉作文能力,再则作文能力与课外阅读,名句积累等息息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毋庸置疑,当前教学改革无疑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宽,更个性的舞台。今夏,荣幸成为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的一名阅卷教师。了解到我省当前学生作文的状况,并与各地市教师交流,对我省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阅卷中,大家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内涵,并对作文评卷的合理性、公正性、科学性作了阐述,并对十四篇标杆作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认为有价值的在三个方面:
   一、关于作文内容,考题是一则材料,应自拟题目,没有的话,均要按评分细则扣分。
   二、关于材料内涵的理解。就材料作文来说,首先要把握袁隆平的身份——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其次要明确对于“我”的职业体认。袁隆平所说的是他职业特征的表述,然后是要理解袁隆平所言的内涵,其内涵起码有四层意义:(1)做科学研究要有好身体,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研究都要利用工作条件进行锻炼来强健体魄。(2)科学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并善于吸纳新鲜养分,激活思维,陶冶身心。(3)科学研究意义在于造福国家,惠泽世界,福荫人类。
   三、关于“十四篇标杆作文”的解析和启示。十四篇标杆作文囊括了一、二、三、四类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中一篇满分作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功作文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实力与创新,我忍不住要说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1.材料新颖
   如满分作文《热爱诞生下创造的婴孩》,是出自于热爱创造的人是礼赞,无论是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 贝多芬、牛顿、王选,还是钱学森,在小作者笔下,以尊仰的灵魂一一诉说出,祈愿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终不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映照当世。
   2.语言大气、灵动,思想内涵深刻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固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固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向之所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每一代人都已拥有独属于他们时代的荣光。我们更应追寻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气质的回吟。
   3.字迹美观、大方,再现“梦想”的神韵
   一类卷中,这十四篇标杆作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大方,感觉像欣赏一件高雅的艺术品,确实,面对数以万计的考生,面对千差万别的试卷,再怎么客观的评卷老师也会带上他的主观色彩,融入自己个人的喜好情感。因此,考生要想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获取较高的“感情分”就要书写美观大方,标点准确,规范,没有任何涂改痕迹。改卷中,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发现了不少精彩的佳作,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今年是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求的最大特点是明确文体,不同于以往“文体不限”,明确地点出“记叙文或议论文”两种。但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材料更适合写抒情散文,暴露了命题者自身的局限。
   (2)在审题上,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新颖,内涵深刻,富有创意,文章看起来不限定,实际上在写作空间上还是有一定限制,一些同学写到“挫折”之类的文章,就出现明显偏离题现象。
   (3)在内容上,多数同学从正面立意,挖掘蕴含的信息,把材料分为前后两段理解,第一段是袁隆平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第三段关键字就是“梦”,对“梦”进行拓展,从梦想的力量、信念多高梦想就有多大、人生必须有梦想,等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阐述,也有从反面思考:梦想毕竟是梦想、痴人说梦,最终会一事无成,还需努力奋斗,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革作文教学的几点构想:
   1.学生眼光,要“望尽天涯路”
   创作决不能肤浅地把眼光放在老师的一个分数上,要与自己一生的发展与作文联系在一起。“作文是跳动着的生命!作文是自己的成长档案,是记录自己成长心路历程的心灵史。”自觉地用“我笔写我心”,在体验与实践中,不断认识到创作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胸藏创作的激情之火,方能在笔端流淌真情。自觉地端正写作的正确态度,自觉地规范写作的基本要求——字迹工整、结构完整、文体明确、标点正确。要善于扬长避短,重点突破,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注意平时训练要写自己最擅长的、 熟悉的、确有感受体验或真知灼见的东西。在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运用语言与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力求驾轻就熟,得到最优化的发挥。
   2.老师要挣脱镣铐
   作为语文老师,创新教育很大层面在于作文教学的创新,广大语文老师应表现出极大热情和信心,在作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用纯美的心去经营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教师不必过于拘泥教材、考纲,尤其高一,高二,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在作文教学的舞台上尽情舞蹈,只要你是立足在夯实基础这块基石上。
其他文献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何把这些文章的特点体现出来,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历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于一种程式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个问题就更为明显。其实,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套路来欣赏文章,还应从体裁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抓住重点,由表及里,由浅
期刊
含蓄美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与传统美学的普遍要求,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提出“隐”这一含蓄概念及其美学特征与美学本质,后锺嵘的“滋味”说,皎然的“重意”说,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含蓄美的特征与本质,足见“含蓄”这一概念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诗歌含蓄美有哪些表现形式?这种含蓄的表达又如何体现出美?下面我们来稍加探究。  
期刊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感触颇多。梁任公先生给我的印象,也不再只是戊戌政变的带头人,而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激情,有感染力,有热心肠,有爱国心的恩师益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就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研究。并且《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全文写的是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通读全文,似乎梁任公先生的确与政
期刊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的法宝关键在于要有深刻的立意。在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要想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本质上挖掘提炼观点与认识,从而提升立意的深度。   一、分析本质,透过浅层意思开掘本质内涵   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做到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一般来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要做到透过现象深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讨论式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特体验交流的平台。讨论必须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进行评论或表达体验。但开放、自由并不等于随意任流,学生必须围绕着主题来探讨。共同思考探
期刊
有人向郭沫若请教写作的“诀窍”,回答是:“改,改,改……”一连讲了七个“改”字。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让其明确修改的意义。著名作家修改作文的逸闻趣事有很多: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
期刊
李益是一位思想和经历都比较复杂的诗人,他是继王昌龄、高适、岑参等盛唐边塞诗人之后中唐时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边塞的征戍生活,赞扬唐军将士慷慨报国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并深切同情广大士卒久戍不归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和抨击了朝廷及边将的腐败无能,而且还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一 、李益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作于唐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而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陷入题海,苦不堪言,学习毫无生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期刊
一个沉甸甸的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不容漠视的尴尬,而有生命力的精彩的课堂应具有哪些特征?语文教学还需要哪些内容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哪里,这均是我最近一直在苦思冥想的问题。我认为要上出一个合格精彩的语文课,必须找准每节课的支点,即把好每节课的脉,这是每节课的灵魂。   一、支点的特征   这个支点应该是个动态的存在。它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问题或重
期刊
立意确定之后,应考虑一下围绕立意选取哪些材料,一般来说在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合理、典型、新颖。   一、合理   何为合理?通常是指文中选的材料要与主旨相符,要有力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注意,是很容易做到的。   例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以祥林嫂为代表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为此他选取了旧中国封建礼教的突出表现式“祝福”,通过一次次对祝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