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互动新探索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认为,只要学生多读书,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可在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阅读量与写作质量并不成正比,其原因何在?窃以为,首先大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机械分割,缺乏互动和有机结合;其次大部分教师缺少进行读写互动练习的途径,不知如何将两者有效互动。
  读写结合,随文练笔,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也可以说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读写结合的训练对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此项练习谈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贴近学生生活,提炼情感体验
  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学生的情感记忆,是构建读写互动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韵的侧重点有效提炼,读写互动将会得到优化。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能引发我们的许多遐想,许多共同的生活体验,正是读写互动的最好结合点。于是我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盲女孩会做些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们也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在小池边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泉水流淌的哗哗声,鸟儿扑扇翅膀的腾飞声;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足地闭上了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她的心脾,渗入她的每一个细胞……这样的语言正是学生对文本情感产生的共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强烈渴望。
  二、注重语言范本,活用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梳理、理解、感悟,但对语言的范本,即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探究常常忽略。教师对课文的语言范式没有认真研究,不清楚在某年级某单元中要着重训练的语言范式练习。如能抓住课文中的某些范本进行句子或一段话的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如《“黑板”跑了》一课开头:“两百多年前,法国有位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句话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开头。“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段话具体描写了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可以让学生也模仿着描写一个人做一件事的过程。如可让学生观察教师上课时说话、板书的动作、神情,把它写下来。这样的读写互动练习才正是灵活运用了教学内容,抓住了语言范本。
  三、尝试阅评练习,运用多种互动途径
  读过文章之后,写点感受,写点建议,写点评价,称之为“阅评”。阅评也可以是写了作文之后写点体会,写点看法。这种阅评练习的尝试,实现了由读到写到评的互动,有机融合,三位一体,也是读写互动的多种途径之一。如在教学《老师,您好》一课时,有一位教师先用25分钟解读课文,接着让学生用10分钟写下对课文的阅评,最后用5分钟交流学生的阅评。于是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文字,如老师像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老师像清泉,为孩子的心田灌入知识的甘霖;老师像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的真情得以流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课文补白练习,拓展解读文本
  许多课文中常出现一些留白之处,没有具体说明,可以让读者发挥想象,达到言近旨远,意味深长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还能通过这种读写互动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木兰从军》一文中写道:木兰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句话中有许多留白,如木兰如何说服家人?对父亲怎么说?对弟弟怎么说?对其他家人怎么说?家人如何阻止,如何被说服?可让学生想象对话的场景、内容,补白写话,不失为体验角色内心,丰富学生内心感受,训练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途径。
  读写互动的途径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种尝试,在此无法一一道来。如果教师具有读写互动训练的意识,并在教学中随机巧妙安排,定可达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的境界。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简称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  2.知道简称分别代表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3.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运用简称。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能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  2.知道简称分别代表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的培养的确应放在第一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低年级学生愿写话,爱写话,写好话,应在“兴趣”两字上下工夫。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写话兴趣呢?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自主心理,让他们获得控制自己学习的权力,是激发写话内在动机的主要因素。 
“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要去证明的了。想唱歌时便唱歌,想出专辑时就出。”阿黛尔总是这样随性而洒脱,无论取得过怎样骄人的成绩,无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少狂热粉丝,她依然我行我素,不为名利所累,为自己而活,为家人而活。  牛津郡一个清新湿润的冬日上午,阳光奋力穿过积雨云照射下来,一组工业暖气温暖着这个充满诗意的破败古堡里空阔寒冷的房间,Annie Leibovitz决定在这儿将阿黛尔·阿德金斯(Adele A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让学生们的童年书香飘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着力开展互动交流等方面着手尝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互动  叶圣陶在《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旗帜,在教学中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公理形成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转化中重新构建起自我的认知体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积累起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来学习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一个个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为主线。在它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线贯穿下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丰富体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
课堂教学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是要促成和丰富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常州市潘雪琪老师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精妙地组织体验性学习活动,有效激发起学生参与的自主性,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尝试、深入探究、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熠熠生辉。  一、从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学生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经过十多年的教改,在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新版教材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新的教科书在教学中的科学运用,还须依靠一线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优势,恰当处理好新的教学方法与新版教材的匹配,使之相得益彰,并据此构建自己的个性教学法,以便更快捷地提升教学质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就科学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这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的成长装上“自信”这对隐形的翅膀,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成功作铺垫。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每一个教师工作中永恒的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暗示教育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