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周边的老百姓看来,位于红安县城郊接合部、曾经“并不起眼”的杏花乡虎门小学,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换代升级,办学规模由2009年的6个教学班210多名学生发展到18个教学班1020多名学生。这一切得益于国家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也得益于该校有一位心系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好校长。彭学进1989年兼任虎门小学校长,曾被授予“黄冈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感动红安十大人物”等荣誉,其长达41年的职业生涯没有离开过杏花乡,他27岁开始当校长,30年来,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任职,都能兴教一方。
“人不能选择出身,进取方能改变命运”
作为“感动红安十大人物”之一,彭学进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六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为让母亲安享晚年,彭学进每天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左领右舍无不动容:“像彭校长这样服侍老人的,还真是少见呀!”古人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名栋梁之才必然首先是一名孝子,也必然是一个富有爱心、恩泽社会的人。1999年担任虎门校长至今已有17个年头,17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操劳。
虎门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是隶属于杏花乡的一所村级小学。15年前,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校舍简陋,操场杂草丛生,更谈不上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了。彭学进意识到,虎门小学目前的条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改善办学环境,是目前学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他带领校委会成员四处奔走,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企业寻求支持。在他的努力下,虎门小学迎来了“新生”。2009年,学校得到广东省虎门商会的爱心支持,获得200万元捐款,红安县政府为该校配套600万元项目资金,用以改善学校环境。从工程立项到竣工,从原材料采购、工期进度监督到工作人员协调,彭学进全程参与,逐一把关。仅用9个月的时间,虎门小学就完成了浩大的扩建工程,刷新了工期短、工程质量好的记录,深得捐资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身教重于言教”,彭学进以校为家,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几乎每天清晨,都是他打开校门,迎接师生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下午放学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校园;只要没出门,他晚上坚持巡查校园,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关好、是否熄灯;为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只要一有空,彭学进都会手拿扫帚和撮箕,动手清扫校园,以此来熏陶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人不能选择出身,进取方能改变命运。”彭学进说,学校就如同人一样,要不惧自身条件艰苦,不惧周围环境恶劣,努力寻求一切可以改变的机会。也许目前的虎门小学与部分城镇小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彭学进看来,学校就如同他的家,“自己的家总是最美的”,而且他还在精心建设自己的“家园”。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这里健康成长
“虎门小学无条件接收孤残学生入学!”彭学进在虎门小学开启了接纳孤残儿童的绿色通道,22年中,学校先后接纳并帮助了60多位残障儿童顺利完成小学教育,目前还有600多名留守儿童在虎门小学健康成长。从2010年春开始,彭学进就带领学校组织开展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县级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组组长。研究过程步步深入,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撰写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访问留守儿童的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并表彰工作突出的教师。
家住城区的学生吴某,因患大脑炎导致后遗症无法正常学习,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有人建议家长去虎门小学试试,彭学进简单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二话不说,便收下了这个孩子。家长感动,可学校教师不理解。彭学进认为,“根深叶茂的大树,历经风吹雨打后,都会有残损受伤的枝叶,这些有缺陷的孩子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应被我们轻视或怠慢,我们不仅不能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要尽可能地呵护他们的成长。”
孤儿汪某,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改嫁,年迈的爷爷奶奶靠吃低保才能勉强抚养这个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孩子。老人家原以为自己的孙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上学,好心人劝老人把孩子送到虎门小学,并告诉他们,那里对孤残学生有着特别关爱。得到彭学进肯定的回答后,老人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尊老爱幼,可成就孝子慈父,把别人家的残障孩子,当亲生子孙看待,让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少些担忧,才是真心伟岸的男子汉”,这是2013年彭学进被评为“感动红安十大人物”之一时,评委给彭学进的颁奖词。他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他亲手做的一道道菜里。因為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部分学生离家较远,中午就餐很成问题,对此,彭学进带头给学生做菜、做饭,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还体现在他一次次护送学生的故事里。每逢雨雪天气,考虑到道路湿滑,彭学进会组织教师把学生逐一送回家。
2011年,红安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虎门小学“爱心之家”的称号,作为校长,彭学进把教育呵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是当之无愧的“爱心之家”的“家长”。
教师如同家人,严格中浸满关爱
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彭学进始终坚持“关爱”与“严厉”并举。学校教师家里的红白喜事,彭学进都要亲自过问,或送上祝福、或前去慰问。与此同时,他对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心慈手软”。
虎门小学教务处副主任王小芳坦言,如果没有彭校长的严格要求,就没有她的今天。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王小芳接到了教育局安排她参加全县“支教行动”的通知,可当时因割舍不下自己一岁半的孩子,她希望彭校长“网开一面”,安排其他教师去支教。没想到,彭学进断然拒绝,并果断地对她说:“就是你了,你是最佳人选。”
两年后,王小芳在新集镇董必武红军小学支教期满,她才深刻领悟到彭校长“无情”背后的支持。两年的支教生涯,让王小芳成功突破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瓶颈,这是“原地踏步”所不能给予的。这段经历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并坚信人只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一定会一点点进步,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现年36岁的王小芳,目前已收获“红安县优秀支教教师”“红安县模范班主任”“红安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黄冈市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
2014年,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周旋颖,作为红安县教育局当年聘任的“新机制教师”,正式成为虎门小学教师队伍里的一员。为帮助周旋颖解决住房问题,彭学进多次出入县民政局、县人事局,抢抓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契机,为她争取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处廉租房。
除此之外,彭学进还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市级或省级的培训和比赛活动,让年轻人走出去学习;邀请县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和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学校指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2年他处处率先垂范,每月坚持开展党支部生活会制度,带头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凝聚学校党支部一班人的力量,凝聚党员群众、普通教师的力量,使每个人都能在虎门小学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存在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010年至今,虎门小学连续五年被县教育局、杏花乡中心学校评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教师教学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先后有一批教师被评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学校中青年教师参加县教学比武达30多人次,多人获得奖励和表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有65人次分别获乡、县、市级奖励。
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师生的关怀,集中在彭学进身上,映衬出一个高尚的灵魂,使他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彭学进告诉记者,“只要在岗,就得履职尽责。”只要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好处、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人不能选择出身,进取方能改变命运”
作为“感动红安十大人物”之一,彭学进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六年前因中风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为让母亲安享晚年,彭学进每天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左领右舍无不动容:“像彭校长这样服侍老人的,还真是少见呀!”古人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名栋梁之才必然首先是一名孝子,也必然是一个富有爱心、恩泽社会的人。1999年担任虎门校长至今已有17个年头,17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操劳。
虎门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是隶属于杏花乡的一所村级小学。15年前,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校舍简陋,操场杂草丛生,更谈不上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了。彭学进意识到,虎门小学目前的条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改善办学环境,是目前学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他带领校委会成员四处奔走,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企业寻求支持。在他的努力下,虎门小学迎来了“新生”。2009年,学校得到广东省虎门商会的爱心支持,获得200万元捐款,红安县政府为该校配套600万元项目资金,用以改善学校环境。从工程立项到竣工,从原材料采购、工期进度监督到工作人员协调,彭学进全程参与,逐一把关。仅用9个月的时间,虎门小学就完成了浩大的扩建工程,刷新了工期短、工程质量好的记录,深得捐资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赞誉。
“身教重于言教”,彭学进以校为家,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几乎每天清晨,都是他打开校门,迎接师生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下午放学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校园;只要没出门,他晚上坚持巡查校园,检查教室门窗是否关好、是否熄灯;为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只要一有空,彭学进都会手拿扫帚和撮箕,动手清扫校园,以此来熏陶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人不能选择出身,进取方能改变命运。”彭学进说,学校就如同人一样,要不惧自身条件艰苦,不惧周围环境恶劣,努力寻求一切可以改变的机会。也许目前的虎门小学与部分城镇小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彭学进看来,学校就如同他的家,“自己的家总是最美的”,而且他还在精心建设自己的“家园”。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这里健康成长
“虎门小学无条件接收孤残学生入学!”彭学进在虎门小学开启了接纳孤残儿童的绿色通道,22年中,学校先后接纳并帮助了60多位残障儿童顺利完成小学教育,目前还有600多名留守儿童在虎门小学健康成长。从2010年春开始,彭学进就带领学校组织开展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县级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组组长。研究过程步步深入,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撰写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访问留守儿童的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并表彰工作突出的教师。
家住城区的学生吴某,因患大脑炎导致后遗症无法正常学习,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有人建议家长去虎门小学试试,彭学进简单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二话不说,便收下了这个孩子。家长感动,可学校教师不理解。彭学进认为,“根深叶茂的大树,历经风吹雨打后,都会有残损受伤的枝叶,这些有缺陷的孩子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应被我们轻视或怠慢,我们不仅不能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要尽可能地呵护他们的成长。”
孤儿汪某,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改嫁,年迈的爷爷奶奶靠吃低保才能勉强抚养这个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孩子。老人家原以为自己的孙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上学,好心人劝老人把孩子送到虎门小学,并告诉他们,那里对孤残学生有着特别关爱。得到彭学进肯定的回答后,老人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尊老爱幼,可成就孝子慈父,把别人家的残障孩子,当亲生子孙看待,让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少些担忧,才是真心伟岸的男子汉”,这是2013年彭学进被评为“感动红安十大人物”之一时,评委给彭学进的颁奖词。他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他亲手做的一道道菜里。因為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部分学生离家较远,中午就餐很成问题,对此,彭学进带头给学生做菜、做饭,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还体现在他一次次护送学生的故事里。每逢雨雪天气,考虑到道路湿滑,彭学进会组织教师把学生逐一送回家。
2011年,红安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虎门小学“爱心之家”的称号,作为校长,彭学进把教育呵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是当之无愧的“爱心之家”的“家长”。
教师如同家人,严格中浸满关爱
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彭学进始终坚持“关爱”与“严厉”并举。学校教师家里的红白喜事,彭学进都要亲自过问,或送上祝福、或前去慰问。与此同时,他对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心慈手软”。
虎门小学教务处副主任王小芳坦言,如果没有彭校长的严格要求,就没有她的今天。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王小芳接到了教育局安排她参加全县“支教行动”的通知,可当时因割舍不下自己一岁半的孩子,她希望彭校长“网开一面”,安排其他教师去支教。没想到,彭学进断然拒绝,并果断地对她说:“就是你了,你是最佳人选。”
两年后,王小芳在新集镇董必武红军小学支教期满,她才深刻领悟到彭校长“无情”背后的支持。两年的支教生涯,让王小芳成功突破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瓶颈,这是“原地踏步”所不能给予的。这段经历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并坚信人只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一定会一点点进步,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现年36岁的王小芳,目前已收获“红安县优秀支教教师”“红安县模范班主任”“红安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黄冈市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
2014年,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周旋颖,作为红安县教育局当年聘任的“新机制教师”,正式成为虎门小学教师队伍里的一员。为帮助周旋颖解决住房问题,彭学进多次出入县民政局、县人事局,抢抓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的契机,为她争取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处廉租房。
除此之外,彭学进还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县级、市级或省级的培训和比赛活动,让年轻人走出去学习;邀请县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和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学校指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2年他处处率先垂范,每月坚持开展党支部生活会制度,带头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凝聚学校党支部一班人的力量,凝聚党员群众、普通教师的力量,使每个人都能在虎门小学的大家庭中感受到存在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010年至今,虎门小学连续五年被县教育局、杏花乡中心学校评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教师教学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先后有一批教师被评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学校中青年教师参加县教学比武达30多人次,多人获得奖励和表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有65人次分别获乡、县、市级奖励。
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师生的关怀,集中在彭学进身上,映衬出一个高尚的灵魂,使他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彭学进告诉记者,“只要在岗,就得履职尽责。”只要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好处、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