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严谨地科学观,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推广生活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绿色化学;探究性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和检验化学知识,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贯穿了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因此,新课标下的各种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都有其意义的所在,教师应注重各种化学实验教学的把握。
1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正确严谨的科学观
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都应具有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等意义。演示实验现象要达到明显可观,这自然少不了教师的课前的辛勤准备。在准备过程,如果教师只靠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去组织演示实验,实验现象一般难以达到明显可观,在组织演示实验中,课前教师应亲自认真地“试实验”尽可能在“试”中把握实验的最佳条件,对于同一实验实现方法往往可多样化,而教材上给出的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这就要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前做“试实验”一步,探究其最佳实验条件,包括药品的选取,仪器装置选择。如化学(必修1)实验3-4中铝片改为铝粉,分别往装有铝粉的2支试管中分别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加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现象比原来明显可观。同时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面对学生,教师应从“试实验”中熟练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了明显可观的现象和熟练的操作演示,在演示实验,不能为演示而演示,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如第三章第一节实验3-3钠与水反应,教师应注重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每一步实验现象并做好现象记录,根据记录的现象共同讨论得出钠的性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人人开动思维“机器”,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科学素养也得以提高。
2 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往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大多按“讲述一实验一验证一结论”模式进行的验证性化学实验,这种模式是有一定效果,课堂秩序井然,学生操作有序,学生快迅顺利的做完实验,没有提出更多问题,教师也顺利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模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实验的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实验1-5配制100mL1.00mol/LNaC1溶液的学生实验中要求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等有关知识,应该能够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因此该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教师可不用过多讲述,只告诉学生实验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中对个别问题加以指导即可。实验结束后,这时教师以某一组或几组的实验为主,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违背操作规程的现象,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发展智能及实验技能的有关问题,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科学观。探究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
3 创造性使用教材,推广生活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上,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全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地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地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如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科书上学生根据已有原理知识设计实验验证.在总结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课本,教辅资料中的不同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真正明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每种设计的优缺点,来完善自己设计方案。再辅以学习,使该问题由探究讨论上升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如对于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不足的状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究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实验活动。如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中的科学探究——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学生在熟悉Fe(OH)3胶体性质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如豆浆,牛奶等,探究其是否都具有丁达尔效应,让学生生活中学习研究化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记忆,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标中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和思考,深深体会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严谨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教师要当好主导,积极探究,努力实践,为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代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实验教学;绿色化学;探究性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和检验化学知识,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贯穿了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因此,新课标下的各种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都有其意义的所在,教师应注重各种化学实验教学的把握。
1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正确严谨的科学观
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都应具有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等意义。演示实验现象要达到明显可观,这自然少不了教师的课前的辛勤准备。在准备过程,如果教师只靠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去组织演示实验,实验现象一般难以达到明显可观,在组织演示实验中,课前教师应亲自认真地“试实验”尽可能在“试”中把握实验的最佳条件,对于同一实验实现方法往往可多样化,而教材上给出的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这就要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前做“试实验”一步,探究其最佳实验条件,包括药品的选取,仪器装置选择。如化学(必修1)实验3-4中铝片改为铝粉,分别往装有铝粉的2支试管中分别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加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现象比原来明显可观。同时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面对学生,教师应从“试实验”中熟练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了明显可观的现象和熟练的操作演示,在演示实验,不能为演示而演示,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如第三章第一节实验3-3钠与水反应,教师应注重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每一步实验现象并做好现象记录,根据记录的现象共同讨论得出钠的性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人人开动思维“机器”,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科学素养也得以提高。
2 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以往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大多按“讲述一实验一验证一结论”模式进行的验证性化学实验,这种模式是有一定效果,课堂秩序井然,学生操作有序,学生快迅顺利的做完实验,没有提出更多问题,教师也顺利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模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实验的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实验1-5配制100mL1.00mol/LNaC1溶液的学生实验中要求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等有关知识,应该能够自己完成这个实验。因此该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教师可不用过多讲述,只告诉学生实验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中对个别问题加以指导即可。实验结束后,这时教师以某一组或几组的实验为主,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违背操作规程的现象,并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发展智能及实验技能的有关问题,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科学观。探究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知识视野得以拓宽。
3 创造性使用教材,推广生活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上,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全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地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地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如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科书上学生根据已有原理知识设计实验验证.在总结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课本,教辅资料中的不同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真正明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每种设计的优缺点,来完善自己设计方案。再辅以学习,使该问题由探究讨论上升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如对于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不足的状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究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实验活动。如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中的科学探究——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在这一探究实验中,学生在熟悉Fe(OH)3胶体性质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如豆浆,牛奶等,探究其是否都具有丁达尔效应,让学生生活中学习研究化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记忆,又体现了绿色化学减量的原则(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向成果的转化,也符合新课标中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和思考,深深体会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严谨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教师要当好主导,积极探究,努力实践,为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代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