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属性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难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已成困扰师生完成课业的难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要破解难题,有必要明确这门课的本质属性。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属性应为工具课,师生若能在这点上取得共识,将有助于难题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属性;工具课
  
  高校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的课堂(以下简称:大学英语)教学难于调动本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已成为现实中困扰师生顺利完成课业的难题。多年来,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专业人士把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重点,聚焦于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所获却不甚明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等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本科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不能直接感受其实际作用和意义,因而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较难保持其自觉主动性。
  
  1.拓宽视角研究问题
  
  客观地讲,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中虽不乏成绩卓著者,但也有很多本科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经费,却收效一般。面对现状,笔者等在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后,明显感到: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需有较为客观和宽泛的认识视角。
  资料分析说明:为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实效,上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关于影响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因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入90年代,又开始注重研究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化和合作化方式,探讨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①、动机、态度和语言教学与自学能力的相关性等。此间,我国的专业人员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问题的研讨重点则是:或为分析介绍国内外有关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学术思想,或为研讨本科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一般来说,国内专业人员,有关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讨主要在两方面:其一为动机因素,如:本科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学习情境动机等。这其中,内在动机的研究是探讨如何从语言学习过程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外在动机的研究是探讨如何把学习英语作为途径,以达到另外的目标;学习情境动机的研究则是探讨教师、班级、学习氛围、教材、课程等对学习情境的影响等。其二为主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适应性、智力和个性等。分析国内外专业人员这些年来的研究重点不难发现,有关研究所存在的缺陷是:(1)研究视角较为狭窄,方向较为单一,即:这类问题的研究多指向课内本科生的学习动机;(2)研究问题时缺少对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整体分析;(3)研究方式少有根据样本分析得出的实证性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延续了普通教育期间应试教育所遗留的问题,这主要有:(1)本科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成为预测其未来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依据;(2)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兴趣较低,且直接影响其课堂学习成效;(3)本科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成效,主要依赖其被动的学习过程实现;(4)本科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有限。无论是资料分析,还是问卷调查,都使笔者感到:普通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效果,不适宜高等教育阶段有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调查告诉笔者:目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教改方向,仅侧重于对在校本科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满意度方面的关注。事实上,研讨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问题,应以全方位考虑和解决问题为宜。仅从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这个单一视角,研究和解决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显然是较为狭窄的。依据这一状况,有关人员很有必要拓宽现有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即:不仅要研究有关本科生学习自觉主动性发挥的问题,还应注意从教学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角度,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索问题解决的可行方式或方法。
  
  2.关键要明确课程属性
  
  为解疑释惑,2008年,笔者等以“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探究”为题,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校的在校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调查设计样本为300名非英语专业的在校生。调查结果为:男女生比例接近1:1,学生所在年级的分布为:一、二年级人数略低于三、四年级。调查回收样本为270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为265份,有效率为98.15%,样本误差小于2%,因而具有统计推断性。调查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手段,得出的主要结果是:本科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主动性。
  调查显现了五个方面的特征:
  (1)女性、文科院校及高考人均英语成绩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男性、理工院校及高考人均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详见表1:
  
  数据分析显示:(1)不同学校高考人均成绩较低的在校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成绩的表现雷同高考原状。这点表明:在校本科生参与大学英语学习后的学业差距与高考期间的差距雷同。(2)文科院校的本科生英语成绩较优于理工院校的本科生。其原因,主要是文科的专业知识与语言类知识学习的思维方式有较多相通点。(3)女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较优于男生。這与男女生对语言学习的先天敏感度的差异相关。这里的2、3两点表明:在校本科生参与大学英语学习后的学业水平较多地受其先天因素影响。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是:大学英语教学所实现的教学效果,与本科生入学时的本源状态有显著雷同,尤其是与普通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有明显的雷同。客观上,普通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目的是为高校遴选不同学业水平的生源,为此普通教育才有了适宜升学需求的应试教学模式。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普通教育截然不同,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为社会用人部门输出合格、可靠的实用性人才,所培养的人才要求掌握和能够运用所学。这样,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普通教育教学和考核方式就应有质的不同。如果雷同,势必不利于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实现。
  (2)入学时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成绩高于入学时英语基础弱的学生。详见表2:
  数据分析显示:在校本科生于普通教育所形成的英语学习基础,对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最为直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本科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自觉主动性,没有因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而获得凸显的变化。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是:现有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不能弥补普通教育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不适宜社会需求实际的缺陷。客观地说,在校大学生间于智力和能力方面本无天然的差距。在普通教育阶段,因高考所需,英语教学务必要有特定的应试方式,加之此阶段的学生因先天自制力和分析判断力还未完全形成,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英语考核结果,就难免出现群体性差距。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诸多因素已不存在,本科生之间在自然力方面的差距又已明显缩小,因此只要教学管理机制合理,本科生之间于大学英语学习效果方面的群体性差距,理应明显缩小。然而,事实却是: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使学生入学时存在的差距顺势缩小,这就不能否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工作仍存在缺憾。
  (3)英语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其学习成绩高于学习兴趣淡的学生。详见表3:
  数据分析显示: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其大学英语考核成绩高于学习兴趣淡薄的学生。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是:英语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取决于本科生参与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本科生的学习自觉性,却不能完全依赖学生自身的努力。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应在帮助本科生理解和认清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内容和意义等的前提下,持续地保持本科生的学习兴趣,以收获本科生的学习实效。
  
  (4)本科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投入等与其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相关度不显著。详见表4:
  
  数据分析显示:本科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投入与其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相关度不显著。其原因是:本科生在时间、精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多用于准备国内外的各种英语考试等,因而本科生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大。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是: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用性作用明显不足,这种不足需要学生在课外的自助学习中才能弥补。这说明:其一,大学英语的课内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需求不接轨。
  (5)对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高的本科生,其英语学习成绩高于满意度低的本科生。大学英語教学不能满足在校本科生的实际需求。详见表5:
  数据分析显示: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高的本科生学习成绩要高于满意度低的学生;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在校本科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这两点说明:大学英语教学要保证本科生英语学习的满意度,还需要努力做好有关的教学管理工作。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的思考是:多少年来,为解决本科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态度和效果问题,承担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任务的各方人员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深入,也不可谓不用心。然而,问题却依然存在。以至于有些教学管理人员形象地比喻本科生现实的英语学习状态是“狗熊掰棒子”,课程考核一通过所学就可以还给老师了。这一现状,很需要人们重新思考,教师要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等都应有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才可能较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综观资料分析和问卷调研的结果,大学英语的教学成效,无论是“授业”方,还是“学习”方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生问题的矛盾主要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动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是矛盾的被动面,即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考虑矛盾解决的主要方面,即“授业”方所存在的问题。正如《三字经》中所言:“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学不好,问题的主要方面应在教师,而不能埋怨学生。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有这样的理念,所谓:“大学生已有自学能力,学的好学不好完全在自己。”但事实是,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目标就可能不清,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也可能缺少保障。本科生自觉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不能完全靠其自身,根据学生的自然成长过程需要,在普通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启发、训练和养成学生的自觉主动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则主要是引导、发挥和保持学生自觉主动能力。为此,任课教师不能只做甩手掌柜。大学英语教师也同样不能完全依赖本科生的自觉能力,完成其必要的授业工作。调研结果表明: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之所以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有关专业人员仅侧重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面下功夫,而忽视了“授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更缺少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既然“授业”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要想取得相关工作实效,就应从教学工作的最基本问题,即以大学英语的本质属性
  为起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3.大学英语的属性应为工具课
  
  所谓课程属性,应为课程所具备的性质、类别、作用和意义。认清课程属性,有益于师生对课程的分类、作用和意义等的正确认识,有益于师生协力实现教学过程,有益于学生保持和发挥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明确的课程属性应是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大学英语也有它的属性。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师生共同认识和理解其本质属性。由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再为应试教育服务,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它的属性也应有其特殊的实用性。
  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多把大学英语归类为公共课(或称公共基础课、共同课),对其属性却不再标明或细化,这就可能使师生对大学英语属性的认识出现误区。在日常,人们习惯于把公共课与公共课所属的基础课、甚至是基础理论课相混淆,也就难怪有些师生把大学英语当作是一门“语言学”课程或是用应试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加之长期以来,高校推行用科研考评教学等绩效考核机制,各类相关学术期刊又不欢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等等,一些教师把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实施教学,也就迫不得已的了。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潘懋元教授认为:“公共课(common learning’s)也称公共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英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课,除上述课程外,还有体现师范特点的教育理论课。公共课虽未必直接同某个专业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必要的课程。”②这一定义说明,公共课所含的各类课程中包括大学英语,但并没有说明大学英语的属性是什么。所以,接下来潘懋元教授继续描述:“工具课(instrumental course)为学生顺利地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进行科学研究,掌握必要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与手段而开设的课程。工具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它的范围很广泛,如高等学校理科有关专业的科技工具书和科技文献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等课程;文科有关专业的史料学、版本学、目录学;各类专业的电子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等课程。广义的工具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逻辑学等。”③显然,潘懋元教授在这里已把大学英语的属性判定为工具课,且把它性质规范为“学生顺利地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或进行科学研究,掌握必要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与手段而开设的课程”。事实上,关于大学英语的属性当为工具课,也较易为师生所接受。
  大学英语的课程属性所以为工具课,主要是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客观需要。在今天,本科生从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主要应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公共基础知识的构成主要通过组成公共课的各门课程传授,它包括:基础理论(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工具课、方法课、选修课(全校性)和身心健康及人文素质修养等类课程;学科专业知识的构成主要通过组成学科专业课的各门课程及相关教学项目传授,它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科研指导(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实验研究)等类课程和教学项目。两类课程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架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高校所以要按公共课和学科专业课设计和组织完成知识教学,目的是要有序地依照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等客观运行规律的认知,向学生传授已为实践所证实是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各类知识的传授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型人才服务。为此,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应讲求前后关联,主从有序,功能完备,互为因果,作用清晰,应切忌属性不明,传承无序,关系含混,项目短缺。也就是说,高校在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先安排开设组成公共课的各类课程,向学生传授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为学生铺垫基础理论知识架构;再通过开设组成不同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或方向类知识。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因为学生的知识构成不关联、不连贯,甚而是不成体系,而弱化教师的课堂知识教学作用,降低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或弱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其中当然也应包括作为工具课的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所以当属工具课,原因是:首先,大学英语既非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也非构成某一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用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研究、掌握和拓宽它国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手段。其次,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而是要学会用英语作为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其三,教师讲授大学英语,目的是要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内外的学习,掌握一门研习学科专业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利器。有学者认为:随着大学“英语课特点的变化即它逐渐成了一门特殊课程英语”,而不再适宜作为“工具课”。④这一提法,从教师的单方面作为判断,似乎不无道理。然而,大学英语的根本作用是要服务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类有用人才,并非培养英语专业类人才。为此,虽说现实社会对本科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大学英语教师在面对非外语专业的本科生时,仍应以工具课开设为宜。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认为:“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⑤本科生学好大学英语,目的就是“要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而不是研习某项基础知识或基础理论。与此同时,教师亦应认真把握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坚持按照工具课的模式完成课堂教学。
  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工具课属性的认同度,笔者等最近在大学生聚会的《校内网》上进行了一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属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英语的属性应为工具课的占70%,应为基础课的占9%,应为方法课的占7%,应为其它课程的占13%。这一结果说明,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对象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工具课属性的判定是基本认同的。事实上,无论是学生把大学英语作为工具课来学,还是教师把大学英语作为工具课来教,对保证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都是有益的。
  在高校,明确大学英语的工具课属性是师生共同的事,只有教师明确了教什么、怎样教,学生认清了学什么、怎样学,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和学的统一,达到师生互动,发挥教学双方的自觉主动性。客观上,保证大学英语的工具课属性,需要高校建立从教材建设到教学管理保障等完整的工作机制。现实中,大学英语教师常在工作中感到这样、那样的掣肘,如人力、物力资源的匮乏,原因是有关部门在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保障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由此,为切实保证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保证本科学生完成这门课程学习的自觉积极主动性问题,除了要明确这门课程为工具课的属性外,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为此建立必要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利保证任课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保证学生自觉掌握好这一工具,并学会把它自如地运用于现实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注释:
  ①特指: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
  ②潘懋元.“公共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2.
  ③潘懋元.“工具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02.
  ④陈治安.超学程的英语教学改革[J].英语界,1996,(2).
  ⑤李开复.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4封信·与未来同行[M].人民出版社,2006:48.
  
  参考文献
  [1]李昆.A study on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of Chinese EFL college students [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高吉利.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英语教学,2005,(1).
  [3]付英,李鑒.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4]Dickinson L. Learner Autonomy 2 :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M].Dublin: Authentik, 1992.
  [5]周燕.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EB/OL].中国知网.
  [6]王土春,徐嘉佳,何继修.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激发策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7]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英语教学,2000,(4).
  [8]胡杨,李杨.论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教学应用意义[J].中国商界,2008,(7).
  [9]康洪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中国市场,2007,(14).
  [10]何晓东.国内自主英语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英语界,2004,(4).
  [11]霍金芝,蔡琰,邹艳,封卫娟,朱圣陶,徐萍,耿晓芳,张群,毛丹.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6).
  [12]唐靓.Research on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 terms of motivation and metacognition[D].电子科技大学,2007.
  [13]王文平.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与对策[EB/OL].中国知网,2007-1.
  [14]王晓丽.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及对策[J].绥化师专学报,2001,(9).
  [15]王艺,王拓诗.非智力因素与大学生英语学习[J].考试周刊,2007,(51).
  [16]张涛,赵俊峰,祝振兵.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成就目标定向、英语学习观念的关系[EB/OL].中国知网.
  [17]张玥,高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实证研究[EB/OL].中国知网.
  [18]邹建萍,叶萍.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J].广西大学学报,2007,
  (12).
  [19]周玉曼.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 motivation and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D].电子科技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王瀛(1988—),女,北京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专业,研究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王学军(1956—),山东蓬莱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分校,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教学督导室主任。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以高职院为例,以“05方案”为依据,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尝试,总结了教改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面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改革实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
期刊
【摘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2009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既要有政府和学校的主导,保障就业、鼓励创业,还要有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市场氛围。作为大学生,针对就业,除了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积极参与到就业中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意识,去基层就业,去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
期刊
【摘要】分析了制约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诸因素,提出明确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是提高实效性的基础,确立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性是提高实效性的根本,激发思政课教学的创造性提高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    国内高校思政课教育不断改革,其发展趋势是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随着2007年推出全国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以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凸显出来了,这里既有
期刊
【摘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为从“共同体”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以“共同体”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提出维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和谐运转,离不开其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和各要素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各要素在发挥功能时还要注意要与其他要素保持良性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要素;和谐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我国会展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缺乏基本法、内部结构无序、“多头管理”或“法律真空”等问题,主要缘于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区域发展参差不齐、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健全完善会展政策与法规体系,必须坚持依法办展、政策与法规并重、循序渐进、协调统一等原则,积极引导政府转变观念,发挥行业规范的过渡作用,加强现有政策和法规的清理,加大会展政策与法规体系构建力度。  【关键词】会展产业;政策法
期刊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秋季联合招聘周将启动    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就业信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于2009年9月20日至26日联合举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秋季联合招聘周活动。  此次网络招聘周活动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四场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的第三场,之前举办的春季和夏季联合招聘周共吸引了6000多家企业参加
期刊
【摘要】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中国西部经济较为落后、财政困难、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同时没有完善的低保法律体系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针对西部农村地区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的状况,着重对西部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性、效率性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对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与市场机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工作机制和制度,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    发挥教师育人主导作用,努力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    为适应就业工作新形势,该校成立了校级、院系级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一把手和各院系党政一把手分任组长,担负起对就业工作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并明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培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林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提出了农林高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农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    一、农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决定了毕业生就业需求有限  由于处于转型发展的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裁员增效、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