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多元的。通过“两园”(即大学校园与大学科技园)对接、“三堂”(即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互动的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之路。
  关键词:校园;科技园;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企业课堂
  作者简介:潘卫国(1967-),男,江苏启东人,上海电力学院院长助理,教授;丁会凯(1960-),男,湖北黄陂人,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59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1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崛起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思维的创业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多元的,而通过“两园”(大学校园与大学科技园)对接、“三堂”(大学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互动的模式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是一条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之路。
  一、国外创新创业环境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科学创业中心致力于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鼓励高校技术转化等活动;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则鼓励大学生在学科课程中加强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开展创业理论研究。英国政府出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启动了专门为18岁至25岁在校大学生设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专为加强校企合作而设立高校教育创业基金,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与创业认同感。在创业启动阶段,美国法律为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方面提供了帮助。美国以法律规定授权形式建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s),被要求利用私有资金来启动小企业投资机构。许多后来成为大公司的创业企业早期就是从小企业投资公司获得资金的,包括Intel、苹果公司等。
  在英国,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课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为创业准备”的课程,另一种是“关于创业”的课程。“为创业准备”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学校也给学生们一些实质性的创业指导。美国已有1600 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设置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美国的校企“合作计划”,通过高校与公司、非赢利机构、政府机关合作,让在读的大学生定期到他们中的机构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此外,商业计划竞赛备受世人关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国内创新创业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2009年8 月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引导大学生以科技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工作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在特定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大学科技园通过在科技园内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提供创业环境与硬件保障、创业培训与辅导、专业技术公共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以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植等特殊优势,引导集聚社会资源,扶持引导学生创业,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不断地培养和储备大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创业引领计划”,从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等方面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开办网店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创业辅导和便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采用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前期加强公共基础,后期按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设置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织大量的课外活动等措施,形成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课外培养三大创新人才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科技园中集中了大量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办培训课程,通过集中授课、观摩等形式,使园区成为面向企业发展的指导中心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企业家的摇篮和创业者的乐园。
  三、国内外创新创业环境对比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英、美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得益于政府组织、政策法律、资金保障、创业教育、创业竞赛等各个方面的推动,这些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了资金配套,中国大学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科技园也定位为创业孵化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创新知识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教育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陈旧;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等。这些造成了创新创业人才不足,无法支撑创新性国家的战略实施。
  四、“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校园里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与科技园里的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对接,让学校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校外的企业课堂互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   “两园对接”指大学校园和大学科技园对接,即大学校园为大学科技园提供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和创新性产品;科技园利用其孵化器功能,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保障。
  “三堂”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企业课堂。第一课堂通过创新创业和前沿性课程教授学生知识、培养技能。第二课堂通过组建素质拓展学校、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模拟创业项目,体验创业全过程,获得创业经验、提高抗风险能力。企业课堂指科技园相关政策、资金的保障下,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完成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活动。“三堂互动”指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的参与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课堂为企业课堂提供创业团队和创新性产品。企业课堂的参与者为第二课堂提供经验分享、为第二课堂带来需解决的问题和项目、进行创业活动的指导、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等,同时,企业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新鲜的案例和师资。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具有电力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导向,努力将学生培养为研究型创新人才、创业型创新人才及技能型创业人才,以此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图1为人才培养的导向图。
  自从2007年起,我们就开始探索“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成三个阶段:形成阶段、试行阶段和实践检验阶段。如图2所示。
  形成阶段:第一课堂除理论和技术类课程外,开设了机械设计类创新课程。第二课堂建设了素质拓展学校,学生可以选修素质拓展课程。成立了大学科技园,为企业课堂服务第一和第二课堂提供了条件。试行阶段:创新类课程扩展到电力设计类,创业类课程开始设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一步互动,产生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奖项;第二课堂与企业课堂的互动,在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里产生了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成立7家由大学生创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实践检验阶段:创新类课程扩展到电子设计类和经济管理类,形成了创新创业课程群;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产生了1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建立了杨浦开业指导中心服务站、YBC杨浦办服务站,形成了近20家由大学生创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形成近20人的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创业成果辐射到全校2/3以上的二级学院与系部。
  五、结论
  “两园”对接、“三堂”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
  采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传统的教学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课堂采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科技园区不仅是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研发服务的大平台,也是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支撑平台。
  通过“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丰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
  (10):38-40.
  [2]安琦.提高学生创新机械设计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52-54.
  [3]王乐鹏,费敏.英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广场,2009,87(2):229-232.
  [4]Allan Gibb.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around an Innovative Paradigm[M].Published Paper of NCGE,2008:15-18.
  [5]McKeown J.,Millman C.,Sursani S.R.,Smith K.and Martin L..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J].Education + Training,2006,48(89):597-613.
  [6]颜振军.美国创业扶持政策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10-08.
  [7]王蔷,付杰.知识经济下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0,(14):
  142-144.
  [8]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高教探索,2012,(1):123-12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北京印刷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基于项目小组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项目小组化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模拟项目、技能训练和企业的实际项目。  关键词: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秦必瑜(1970-),女,安徽滁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虚拟公司制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保证了梯队建设;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项目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实施能力。实践表明,此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创新;双导师制;CDIO  作者简介: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
期刊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电院)的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办于1953年,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幽雅、社会声誉良好的现代化高职院校,素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
期刊
摘要:随着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的影响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了飞思卡尔大学计划中。因此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已经纳入多所高校的嵌入式教学系统。结合上海电力学院飞思卡尔嵌入式教学,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出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实验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关键词:飞思卡尔;嵌入式;综合实验  作者简介:杨芳(1978-),女,山东烟台人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是整合而成并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思想轻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管理松散、师资队伍欠缺等问题。依主体间性理论的要求,按照平等沟通、理解共赢、双向互动的原则,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变,即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管理、建设专业师资,以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功能,以公益劳动为例,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涉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主体、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试改革  作者简介:韩俊香(1979-),女,河北沧州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经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验,问题式学习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高会贤(1982-),女,山东新泰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摘要: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探析和谐理念的合理内涵,辩证的加以运用,对于挖掘并发挥和谐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理念;高校德育;运用  作者简介:静丽贤(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韩继伟(1987-),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
期刊
摘要:配网规划工作一方面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难点,另一方面“大规划”体系建设将其工作标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针对以上两个突出问题,相应提出了几点工作改进方法,以求将配网规划水平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管理;电源  作者简介: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吕鑫(1982-),男,河北大城人,廊坊供电公司,工程师。(河北 廊
期刊
摘要:以泰克西纳的知识领域划分对南昌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下学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知识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通识选修课程内容知识面的覆盖情况,以检查当前学校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是否充分和合理,为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知识领域  作者简介:黄宝强(1969-),男,江西临川人,南昌工程学院鄱阳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