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药箱,一副拐杖,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东瓜地村,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行医40年,出诊随叫随到,而且一直坚持只收药费、不收诊费。
他叫石志利,年近六旬,年幼时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东瓜地村老老少少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
5月17日晚9点,石志利从村口的值守点回到家,“疫情防控,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没顾上吃晚饭,他便和记者聊了起来。性格开朗、待人随和、敬业乐业,这是石志利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东瓜地村建村于明代,相传原是定王府瓜地,因在定府辛庄之东,故称东瓜地。全村1050人,共350户,提起老石的名字,无人不晓。“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石大夫基本都在卫生室坐诊。如果不在,那就是出诊了。”石志利的工作轨迹,村民了如指掌。
80余平方米的村衛生室窗明几净,诊室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陈设简单,药房里药品摆放整齐有致。
从诊室到药房近在咫尺,对于正常人来说走几步即可,石志利却要颇费些力气。因为行动不便,他每次取药时都要用手使劲按在墙上保持平衡。久而久之,白色的墙面露出了灰色水泥。
诊室的桌子上,一个小药箱引人注目。看上去年代久远,“这是老村医当年留给我的传家宝,是乡村医生责任的传承和接力。”石志利说。
随时出诊是石志利的日常工作。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他都是“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40年来,石志利已记不清自己开出了多少副药方、救治过多少位村民。
一年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石志利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刚准备休息,门外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村东头王大哥的孩子高烧不退,需要紧急救治。石志利二话不说,披上大衣,背上药箱,拄着拐杖就出门。
石志利回忆说,孩子烧退了,天也亮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后来,为了方便快速出诊,石志利买了辆三轮摩托。如今,三轮车已更换了5辆。“刹车片刚修好,看来这个老伙计也快光荣退休了。”石志利笑着说。
他叫石志利,年近六旬,年幼时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东瓜地村老老少少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
5月17日晚9点,石志利从村口的值守点回到家,“疫情防控,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没顾上吃晚饭,他便和记者聊了起来。性格开朗、待人随和、敬业乐业,这是石志利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24小时待命
东瓜地村建村于明代,相传原是定王府瓜地,因在定府辛庄之东,故称东瓜地。全村1050人,共350户,提起老石的名字,无人不晓。“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石大夫基本都在卫生室坐诊。如果不在,那就是出诊了。”石志利的工作轨迹,村民了如指掌。
80余平方米的村衛生室窗明几净,诊室里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陈设简单,药房里药品摆放整齐有致。
从诊室到药房近在咫尺,对于正常人来说走几步即可,石志利却要颇费些力气。因为行动不便,他每次取药时都要用手使劲按在墙上保持平衡。久而久之,白色的墙面露出了灰色水泥。
诊室的桌子上,一个小药箱引人注目。看上去年代久远,“这是老村医当年留给我的传家宝,是乡村医生责任的传承和接力。”石志利说。
随时出诊是石志利的日常工作。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他都是“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40年来,石志利已记不清自己开出了多少副药方、救治过多少位村民。
一年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石志利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刚准备休息,门外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村东头王大哥的孩子高烧不退,需要紧急救治。石志利二话不说,披上大衣,背上药箱,拄着拐杖就出门。
石志利回忆说,孩子烧退了,天也亮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后来,为了方便快速出诊,石志利买了辆三轮摩托。如今,三轮车已更换了5辆。“刹车片刚修好,看来这个老伙计也快光荣退休了。”石志利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