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公务餐浪费不能只靠倡导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务接待大吃大喝,已经成了主客共同“负担”。据媒体近日报道,公务接待浪费情况仍较为突出,在江苏,一些公务接待仅每个客人的客位菜就多达七八道;在河南某县,公务接待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上主食,几十道菜形形色色。餐桌上放着节约标语,实际上却形同虚设。
  一直以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都饱受民众诟病,也严重败坏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措施的约束之下,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一些地方执行乏力,治理不力,这也成为杜绝餐饮浪费的堵点和难点。
  公务接待“剩宴”难休,首先不排除一些地方“好面子”“讲排场”的因素。很多时候,用餐似乎不摆满一大桌就显示不出地方的盛情,特别是在接待上级领导、招商引资等“有求于人”的语境下,一些基层单位更是把吃喝推到了极致,食不厌精,酒不厌贵,吃掉是给面子,剩下则体现了东道主的热情。
  此外,公务接待浪费不止,根本还在于财政约束存在一定的弹性。看似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现实中并不能完全封堵公务接待的漏洞。很多时候,形同虚设,并不能把浪费挤掉。
  目前,各地均已落实了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公务接待清单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往往很难完全落实到位。比如,接待标准按人头列支似乎是刚性约束,但只要增加人数就可以规避这一规定;餐饮费报销有明确规定,那很多单位就以会议费或其他列支……
  只要类似的“变通”依然存在,公务接待中的浪费、公款吃喝中的奢靡就不会消失。这也提醒有关各方,杜绝公务接待浪费,不能仅仅靠倡导。贴几条标语很轻松,但没有实效。必须细化制度措施,严格公务用餐标准,把接待来客与陪餐人员“实名制”贯彻到底,同时,落实抽查审核制度,严肃问责,以事后监督倒逼节约行为的形成。
  还有,不能把杜绝餐饮浪费孤立起来,就餐饮说餐饮,还要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既要精准治理公务接待中的浪费现象,也要把其他公务支出纳入治理视野,一体用力,全面治理,形成合力。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体现在相应的体制机制中,要以刚性的全口径预算约束,强力压缩不必要的公务支出,简化和规范各类公务接待活动。类似的话语说了很多年了,也该动动真章了。
  当下,“舌尖上的节约”正成为百姓餐饮消费新风尚,这样的可喜局面来之不易,这也给有关各方一个启发,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当此之时,各级政府更应该主动作为,从治理公务接待等“三公”消费入手,踏实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公务接待餐饮浪费,管住“嘴”,给民众一个示范,给社会一个表率。
  不要再用杯盤狼藉的公务“剩宴”刺激社会情绪了。
其他文献
举凡古典诗歌,都会有一些意象,诗人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总是撷起自然界中一些物象来抒发情怀,甚至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特定的意象上,久而久之这些物象就积淀了特定的人所共识的内涵。这些典型的意象的运用,不仅使诗歌表达简洁,且意味深长,真正达到了言约而意丰、语简而境生的效果。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典诗歌意象呈现有如下几种方式:  1.纯自然色彩的意象。此层
多年的课程改革,虽然使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课堂重知识的灌输,机械的训练、填鸭式教学依然盛行,漠视了生命的需求,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与生活的隔离,生命灵性的泯灭,不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1]构建中学历史生命化课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举措。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阐明了他的历史哲学的基本观念,对于建构中学历史生命化课堂具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政府主导的救助渠道外,一些社会救助力量也给予了张飞一家很多支持。  因女儿出生、生病,张飞整个2018年都未能正常工作,当然也没有太多收入。  39岁的张飞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018年12月4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他将自己约四分之一的肝脏移植给了11个月大的二女儿小七。  6年来,大女儿妞妞也曾在包头、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辗转住院几十次,花了30多万元。虽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
王旭東指出,“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以整个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就免不了社会各种相互知识的联系和渗透。”[1]历史学综合性的特点不仅决定了其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也使得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来改进历史教学成为可能。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已日益显著。同时,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已不符合新环境下的要求。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其他学科
《民生周刊》记者张兵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其中写了抗战期间鹰潭的一家小旅店,小旅店“楼上住人,楼下卖茶带饭”,卖的红烧肉“又冷又黑”,卖的馒头上“全是黑斑点……这些黑点原来是苍蝇”。  “一条老街一栋楼,一个公园一只猴。”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鹰潭的整体形象。  如今的鹰潭,早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新城。  鹰潭拥有奇山异水,风景秀美的龙虎山,绵延千年的道教文化,宜居的自然环境…… 
青年演员仲凯最近有些焦虑,连日失眠,总是睁着眼熬到天亮。除了身体疲惫,他内心也愈发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些恐惧。  问题源自一条短信。“再收到类似的消息,我就崩溃了。”仲凯说,自己虽然对最坏的结果已有预判,但目前仍没找到解决办法。  短信来自一家银行,称系统评估到存在交易风险,将仲凯信用卡8万元的额度降至3000元。就在收到短信的几个小时前,仲凯还网购了一个3000元的皮包,打算送给朋友当作新年礼物。
2020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第4名——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的消息在网络上激起了热议。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考古专业没有前途。钟芳蓉说自己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她在一封信中写道:“樊先生选择了敦煌,选择了坚守,成为了‘敦煌的女儿’,也找到了心灵的安顿,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去选择北大考古,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1] 反思我们的历史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放眼学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先后考察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西体育馆、并同师生代表座谈。  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透露出4点教育风向标:一是重视美育,二是聚焦创新,三是关注体育,四是立德树人,涉及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诸多热点问题。再提美育重要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美育工作、美术教育发展的高度关切。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
当下浙江历史高考卷存在以教材为本的命题研究亟需跟进,对于浙江卷存在过于苛刻的批评。无论基于释疑还是实际复习教学和备考的需要,研究浙江历史选考卷深具意义。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卷第28题有着可供研究之处,今作如下简要分析,以探究未来历史命题的科学性。  一、关于该题的命题分析  先将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卷第28题原题呈现如下: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
历史教师对教科书持有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圣经式”阅读教科书严重限制教师视野,甚至有可能将错误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自由散漫式”阅读教科书难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样影响师生的发展。教师既不能过分依赖教科书,也不能将其置之不理,应有的态度为批判阅读。教师只有在批判性思维指导下,不断拓展、完善教科书,并且灵活地、创造性地阅读和使用教科书,才有可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