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导读】
一、热点聚焦
1.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 2010年10月28日,据有关部门透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行业,将成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行业。
3. 2010年11月2日,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
二、命题预测
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改革的全面突破。在2011年的高考中,考查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要注意联系教材的主干知识和考纲中的核心考点。收入与分配、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党的领导地位与执政方式、文化建设、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与发展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因此,“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突出内需的作用,内需增长将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推动居民自主消费。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充分发挥财政与税收的作用。《建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5.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议》明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民主决策。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有利于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做到决策利民。
2. 政府的职能与原则。“十二五”期间,政府职能将加快转变,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积极调研“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建议》指出,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的七大行业。
5. 我国的外交政策。在未来五年,我国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深入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2. 文化创新。十二五规划期间,将通过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体制等多方面的创新,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符合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要实现《建议》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认识过程的特点。《建议》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将实现国富向民富、高碳向低碳、外需向内需等三大转变,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方面,彼此相互联系,因此推进改革,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要推进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5.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既要抓经济建设,又不能忽视社会建设;既要发展重点行业,又不能忽视普通行业;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足。
6. 人民群众是的历史地位。《建议》指出要发展和保障民生,国家发改委称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要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符合民情,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典型例题】
(原创)《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
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
【解析】本题属于限制性设问的材料题,首先要看清设问的限制词,是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然后抓住有效信息“不变之变”,“变”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最后要结合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因此,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2)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3)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
一、热点聚焦
1.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 2010年10月28日,据有关部门透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行业,将成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行业。
3. 2010年11月2日,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
二、命题预测
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改革的全面突破。在2011年的高考中,考查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大,要注意联系教材的主干知识和考纲中的核心考点。收入与分配、科学发展观、政府职能、党的领导地位与执政方式、文化建设、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与发展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因此,“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突出内需的作用,内需增长将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推动居民自主消费。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充分发挥财政与税收的作用。《建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5.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议》明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政治生活角度
1. 民主决策。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有利于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做到决策利民。
2. 政府的职能与原则。“十二五”期间,政府职能将加快转变,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积极调研“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建议》指出,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的七大行业。
5. 我国的外交政策。在未来五年,我国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深入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2. 文化创新。十二五规划期间,将通过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体制等多方面的创新,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符合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要实现《建议》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认识过程的特点。《建议》中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将实现国富向民富、高碳向低碳、外需向内需等三大转变,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方面,彼此相互联系,因此推进改革,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要推进政治、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5.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既要抓经济建设,又不能忽视社会建设;既要发展重点行业,又不能忽视普通行业;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自身的优势,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足。
6. 人民群众是的历史地位。《建议》指出要发展和保障民生,国家发改委称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要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符合民情,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典型例题】
(原创)《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
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不变之变”。
【解析】本题属于限制性设问的材料题,首先要看清设问的限制词,是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然后抓住有效信息“不变之变”,“变”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最后要结合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因此,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2)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3)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既要保持基本方向和思路的不变,又要坚持在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