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培养目标视角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规模急速膨胀,直接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和培养模式单一等弊病,为有效解决现有问题。文章主要进行一下几点解析:(1)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规模和结构现状;(2)以研究生培养目的为依据,将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型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和复合型培养模式;(3)从培养目的、培养方式和质量保障三个方面对培养模式进行了剖析和构建。本文结论为我国有效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理论依据,并且间接利于我国快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目标导向 应用型培养模式 学术型培养模式 复合型培养模式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但要成功的挤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跨越经济停滞或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要素之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群体,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步伐和效率。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阶石,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众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紧缺、创新能力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1]特别地,随着市场化改革渐进推进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研究生受教需求与授教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解决好人力资本的形成、积累和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值得教育经济学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研究生教育规模
  经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后,我国于1977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78年首次招生,并在1981年重建学位制度。1978-1980年三年内共招收研究生22424人,基本相当于1949-1965年17年的招生总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生规模迅速膨胀,到2009年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达到1404942人,是1978年在校生人数的128倍,年均增长率为16.39%,2009年招生人数为510953人,是1978年招生人数的47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2.84%。1978年-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在校规模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二)研究生教育结构
  2009年年初,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在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转换和模式重构势在必行,为此当年研究生招生增加5万名,专门用于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全年招生中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之比为6:1,在校学生中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之比接近10:1,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促进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是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相匹配。
  另外从学科种类来看,按照2007-2009年的平均数据来看,研究生数量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理学、农学、医学、历史学、文学和军事学分布严重不均,其中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这四门学科的研究生占到69.21%。
  由于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需要不同的培养模式。我国现有的研究生结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机构必须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对现象的抽象和简明表述,以突出研究对象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对象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给出了不同的定义。1998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了正面释义:“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集中地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规定了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该定义明确指出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三大基本要素构成。具体来讲,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构成人才培养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的范式。[2]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育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教学环境等一系列培养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完整教学活动,[3]是对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的综合和统一。
  加强研究生培养能直接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模式旨在回答两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本文坚持以目标导向原则,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将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培养模式。明确研究生目标将有利于固化其培养方式和保证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急速膨胀和研究生结构相对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一套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术型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学术型研究生是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培养的教育。学术型培养模式旨在培养科学研究的接班人,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学术型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应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等素质,具有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
  培养方式:(1)实行弹性学制。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在2-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5年,由于学生入学动机和该模式培养目标的背道而驰,导致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过早完成学习任务而出现“松懈期”,降低研究生培养效率,因此应实施合理的弹性学制,有效的分流研究生,通过直攻博等方式让适合并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迅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2)完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学术型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突出连续性、学科性、综合性和前沿性。知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通过教学研究生可以有效的促进研究生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科前沿和基本科研技能。另外通过不断学习,可以有效的发现科研挈机,将学习和科研融合在一体;(3)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导师资源相对短缺,通过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的导师制,以有限度的“一导多”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师资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强化导师的责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导师在培养管理中的作用,培养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技能;(4)多元化研究生资助体系。构建以国家、社会和导师为主题的资助体系,实施奖学金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与资助额度挂钩,激发研究生学习和创新热情。建立导师科研项目资助制度,根据导师科研项目情况进行研究生培养和资助,有的放矢的促进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塑造和科研技能的训练。   质量保障:(1)注重研究生报考资格,根据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要求考生具备为学术奉献的精神。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取得骄人的成果,需要研究生孜孜不倦的探索,要敢于挑战学术难题,攀登学术精神。其次,学术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技术创新、科学发现和知识创造,这需要研究生具有夯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技能。(2)中期考核。以科研能力的考核为主,通过中期考核达到督促研究生学习和分流培养的目的,使一部分科研能力强且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科研创新。(3)完善学位论文审核机制。学术型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应在培养机构指定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论文方具有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同时学位论文应具有独创性、创新性、理论性和专业性。并且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应包括外单位专家。
  (二)应用型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专业性研究室教育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教育。应用型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关实践领域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能力塑造为中心,要求研究生具备专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衡发展,最终具有创新意识并拥有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方式:(1)实行弹性学制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了在职攻读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其学制不能一刀切,尽量避免与研究生工作时间相冲突,应该实施弹性学制。同时应用型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而各行各业和各个岗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应采取多元化丰富的培养形式。(2)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的必由途径,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以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为导向,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典范性和综合性,及时将理论前沿研究反映到课程体系中,充分展现“宽、多、新、实”的特征。(3)实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的 “双导师”制。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由于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具有不同的优势,培养机构应该根据两类学生的特征为其提供不同的指导,比如对于在职研究生,应该加强研究方法和论文等方面的指导以提高其研究能力和论文质量,同时培养研究生将前沿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而对于全日制研究生,高校应该积极为其寻求职业导师支持,通过选取企业业务骨干、技术带头人和管理者为职业导师帮助研究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训练必要的职业技能。
  质量保障:采取中期考评和毕业设计结合的动态评估方式保证培养质量。(1)中期考核,以考察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学习为主,根据考试成绩实行补考、重修等再学习制度,仍然不合格者,应予淘汰。(2)毕业设计,应用型研究生毕业设计可以为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等,毕业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需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方能取得学位,答辩委员会应由论文导师和职业导师共同构成。
  (三)复合型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质量评价体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3]。复合型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是研究生中的特种兵。
  培养方式:(1)科学选拔机制。复合型培养模式作为学术型培养模式和应用型培养模式的综合,其培养对象的选择需要在研究生入学1-2年后,根据其价值观念、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考核结果确定是否适合复合型培养模式;(2)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多学科课程体系。创新容易产生于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时创新应能解决当前或者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社会问题、技术问题或经济问题,因此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3)建立导师组指导模式。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培训诸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为此要构建以主导师为核心的导师组,导师组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并且来自不同学科,应包括年长的导师和中青年教师,导师组一般由3-5人组成;(4)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通过国际交流或者联合培养,开拓研究生思维,全面拔高研究生素质。
  质量保障:(1)定期考核,主要从知识深广度、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实施分流处理,严格保障培养对象质量;(2)毕业设计考核,对于复合型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应该从毕业设计的理论高度、社会实践性和创新性等角度进行考量,其研究成果应该能指导社会生产或者间接运用于社会生产;(3)引入社会中介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通过引入非政府、非官方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新闻媒体以及私人团体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可以保障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结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170万,与2009年相比增加21.4%,到2020年达到200万,相对于2009年在校生增加42.9%。研究生规模的急剧增长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了导致了诸多问题。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本文以培养目的为依据,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型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模式和复合型培养模式,并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保障三个角度分析且抽象出以上三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余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2]杨峻,刘亚军.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
  [3]刘红梅.21世纪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5)
  [4]袁新文,董洪亮.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N].人民日报,2009-02-17(4).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求轨迹方程问题,是解析几何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动点适合的条件不同,因而求该点运动的轨迹方程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就有所不同。本文将着重对“点的轨迹定义和特点”、“探求轨迹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求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等三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解析法 軌迹方程 参数方程 满足条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轨迹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的一个基本问题。所谓轨迹问题,即“由曲线求方程”。解析法就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调动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华南师大化学环境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具体情况,对实施过程中的运行、管理方式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 实践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是指以学
期刊
[摘要]本文在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建设,通过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方式,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开发实际工程系统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CDIO 实践教学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据资料显示,2
期刊
[摘要]新时代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策略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 有效策略体育教学中  一、 明确“有秩序保证、有技能保证、有趣味保证”  1.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有秩序保证
期刊
[摘要]访谈法同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并列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四大经典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结合一次真实的访谈实践谈一点关于访谈法应用的粗浅体会。  [关键词]访谈法 应用 反思  一、访谈法概念  要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很多时候要通过访谈来收集资料,尤其在教育研究应用的甚多,不仅由于其强大的灵活性,更在于能通过语言,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人与人之间深度沟通与理解。教育研究
期刊
[摘要]培养良好习惯,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重要工程。我校教育理念,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塑造“知书达礼、品德高尚”的为目标,将习惯培养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 教育理念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从阅读入手,倡导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结合写作积累练习,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形成教师教学教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重建构。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动阅读 感悟性培养 有效教学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陈旧僵化,新课标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环节中,培养自
期刊
[摘要]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化  一、校园文化企业化的总体框图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近几年来,学院锐意创新办学模式,秉承“勤奋 笃学 创新 求实”
期刊
[摘要]以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为目的,从“问题”教学、“教-学”角色互换、实验教学、图片教学及实践教学几个方面,对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指出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改进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教学方法 改进  随着人们对西医毒副作用及其对于各种慢性疾病治疗不足认识的提高,同时,随着天然药物优势的不
期刊
[摘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的生活世界理论,基于学生网络化生存现状和心理需求,针对地方理工科高校实践教学的现实条件,构建了“以课内实践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网络实践为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其应用主要是通过搭建以“五个一”为主导、以项目调研为牵引、以网络交往为拓展、以红色资源为延伸的实践教学平台来推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建构 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强烈的实践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