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选择结构的教学与反思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在完成了算法初步、VB(Visual Basic,下同)程序开发工具的使用以及VB编程中数据表示与处理等基本知识的讲授后,我们便进入了三种程序基本结构的教学。实践中对顺序结构通常采取“蜻蜓点水”的策略,进而直接进入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部分,而后两者常常需要进行多课时的教学与实践。可以说,这一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前一知识点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学生对于顺序结构是否真的理解呢?不尽然。本人在选择结构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说明了这一点,现将此教学案例整理并试作分析,与同行交流。
  我先向学生说明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并指出,之前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程序均为顺序结构,即至顶向下逐一执行的结构。鉴于以往的课堂演练,认为学生对此应该不难理解。因此依原教学计划,我们开始介绍选择(分支)结构及在VB中实现选择结构的四种If语句(二种行If语句、二种块If语句),并分别举例说明了其用法。课堂最后布置了上机实践题和书面作业题若干,其中一道上机实践题为“设计一个程序,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数,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并输出结果(输入用文本框对象,输出用标签对象)。”配合实践题,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后,将程序代码抄写在作业本上,并用流程图描述其算法。要求学生抄写程序代码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几种不同分支语句在学生所编程序中的使用情况,至于画流程图则是检验一下学生对这样一个简单算法的理解状况。
  本想此次实践比较简单,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通过逐一检查学生链接在个人档案袋中的可执行程序,同时对照其作业本所抄写的程序代码以及算法流程图,发现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题的程序代码与所绘流程图不匹配。收集整理的学生编写的程序代码不外乎下列四种形式(见程序1—程序4),而绘制的流程图基本就是两种(图4或图5),也可以视为一种,因为图5仅仅是图4的变形而已。由此可见,不少学生还不能将自己编写的程序与用流程图描述的相应算法正确地联系起来。
  
  找到了原因,问题便有了解决的方向。经过反思,笔者认为教学中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要着重阐明顺序结构的含义;第二,一条选择结构语句整体可看成一条语句,和其它语句一样,都遵循由上而下顺序执行的规律;第三,选择结构语句虽然包括其它语句,甚至嵌套另一个选择结构语句,选择执行一部分,而不执行另一部分,也不会影响整个程序的执行顺序。
  具体到教学实践,需要纠正以往的做法是,要花一定时间阐述顺序结构及顺序执行的含义,尤其需要向学生说明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是一条语句接一条语句执行的,决不会自动跳过一条或多条语句而执行下面的语句,所谓执行一条语句就是要完整地将它执行完。有些语句是“复合句”,就是说它又包含或嵌套一条或多条其他语句,比如:用于选择(分支)的If语句和用于循环的各种语句,对于这些语句计算机会按逻辑判断来顺序执行其包含的所有语句,直到全部穷尽,再执行本条语句下面的语句。这一点需要在讲解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教学中反复强调,以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一概念。
  为方便学生领会,程序基本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宜结合流程图讲解。例如,在解释四种If语句时,除了区别行If语句和块If语句外,还要分清单分支语句(图1)和双分支语句(图2)。弄清了这一点,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程序1和程序2所对应的流程图为图3——程序1和程序2中均各使用了三个单分支语句,同时不难看出,图3就是由三个图1相连起来的图。为什么程序3所对应的流程图为图6?因为程序3先后使用了一条双分支语句和一条单分支语句,而图6正是由图2连接图1而成。至于为什么程序4所对应的流程图为图4或图5,这里涉及了分支语句的嵌套,在程序4中一条双分支语句的一支又包含了另一条双分支语句,仔细辨别就能看出,图4或图5即为图2中的一支中又嵌入了一个图2变形所至。
  
  本案例也再次说明了教学过程中反馈原理的重要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后,如不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及时批改作业、不检查实践结果,就无法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也就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漏洞。事实上,类似本文提出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检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其他文献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导课能够迅速地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引人入胜,好似优秀的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引人,先声夺人。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导课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
三维全景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个虚拟现实分支,可广泛应用于网络三维业务,也适用于网络虚拟教学领域。传统三维技术及以VRML为代表的网络三维技术都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方式来建立三维模型,而三维全景技术则是利用实景照片建立虚拟环境,按照照片拍摄→数字化→图像拼接→生成场景的模式来完成虚拟现实的创建,更为简单实用。    三维全景技术及其应用    全景也称为全景摄影或虚拟实景,是基于静态图像
应用背景    高中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因此,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收藏学习过程取得的“学习成果”,如文章、各学科作品、试卷、调查记录和报告、照片等,把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
古韵犹存的小桥、行云映衬下的流水以及烙印着历史脚印的石基小巷,景色似梦,但空气清新而真实。水乡的婉约、悠闲与为期三天紧张、激烈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项目苏州决赛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无论是苏州天堂般的美景,还是第七届NOC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掠影,都成为众多参赛者创新、实践、交流、协作、奋斗的痕迹,成为NOC活动成长的见证。  耳边似乎仍在回响那经久不息的掌
为了实现全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温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于2006年5月正式开通启用了“温州中小学辅导网”(www.net-school.net)。它采用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与学的沟通平台,实现了远程教学辅导、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心理咨询。三年来,已有近百所学校的500多位优秀教师参加网络授课,共开课3000余节,听课学生
张雪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1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为己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张雪晨老师多年来潜心教学,获得多项奖励。2001获得西城区普教系统“我心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2007年教学论文获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一等奖,2009
概念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探讨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对于改进和加强几何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几何概念分析和解决几何知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几个水平  荷兰学者范希尔夫妇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长期探索,指出学生的几何思维主要存在5个水平:直观、分析、推理、演绎以及严谨。这五个水平并不是连续的,但它们之间
音乐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灵性,有着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象。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而幼儿期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的关键时期,因而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征。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强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
●听课系统的特点是:省钱、简单、实用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源共享已经非常普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能不能实行即时共享呢?即让教师的每堂课都成为公开课,其他教师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任意点击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实况,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是监控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监控系统主要是领导对教师课堂情况进行监控,便于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只有少数管理者
基于网络环境的跨越式小学英语“三说两听”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听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不仅实现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的大幅提高,更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课堂在继续贯彻已有模式和环节的基础上,单词句型新授课的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更加灵活,并以提供更真实、更广泛、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的社会性语言交际活动情境等优势,在课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