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往往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直观情境的观察和感触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越是好的情境创设,越能激发兴趣、增进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趣味的课程,如何让小学生加深理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学好学扎实,是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就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加强这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进步。情境教学就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当中的情感,也能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行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解答,以问题引发思考,以思考引出新问题,这是对学生求知欲的极大激发,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当中的问题
(一)問题情境创设课堂效果不佳
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已经极力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也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来进行情境创设,虽然大多情境创设的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以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思路是不够严谨的。一些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直指所学知识,让学生的理解和课本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偏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力不足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不相同,在创设情境上也具有差异性。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人云亦云”,看别的教师如何情境创设就照搬过来,或者是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就一直采用一种情境创设,缺乏创新力。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个故事从三年级讲到六年级,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是“审美疲劳”了,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引用的频率就非常高。低年级的同学可能会对它感兴趣,到了高年级就会感到无趣了。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及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创新问题情境,不在让学生觉得“老生常谈”。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故事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非常高,教师通过结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故事中巧妙的设计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具有故事性的情境当中进行思考,从中收获知识。情境创设最重要的还是要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比如:生活当中,小学生对炸鸡汉堡类的食物非常喜欢吃,那么教师可以根据炸鸡汉堡来提出问题。一个外卖里有鸡排和汉堡两种食物,总共一共有15个,现在知道鸡排的数量是7个,问汉堡有多少个。学生能够想到“鸡排的数量+汉堡的数量=15”然后“汉堡的数量=15-鸡排的数量”,然后教师在引导用汉字表示数量关系会影响做题的效率,可不可以考虑用简单点比如字母来代替汉字,慢慢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激发,一来可以让学生渐渐明白本堂的知识点的目的和应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而不是被动的进行接收,教会学生做题只是教会了一道或者一类题,但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巧妙运用情境假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是不变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的挖掘教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假设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多角度的假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真假,既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比如,关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多边形,教师可以将这些多边形进行收集然后整合成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观看过程中,学生要想“这个多变形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在分析完之后再尝试对一些简单多边形进行面积计算。又或者一些魔法阵的构图都是比较简单的规则多边形,从这个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比如这个多边形是由什么规则图形拼接而成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类似的图形,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这种兴趣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深挖。
(三)创设可以实践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那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加入实践动手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性操作,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可以针对现有的教材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学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假设班里进行了模拟考试,要学生通过列表或者柱状图的形式让学生把各个分数区间的人数统计出来,便于老师进行汇总,让学生自己动手,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让学生充分理解到了该章节知识的实用方式和具体效果,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学习当中,教师也要适时向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工作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三、结语
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渗透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阶段,以问题引发思考,以思考引出新问题,这是对学生求知欲的极大激发,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对小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更加直观,也能让小学生明白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09):99.
[2]张官玺.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上),2018(02):158.
[3]李斌.突出学生个性,落实小学数学因材施教——谈小学数学作业差异化设计[J].新课程(综合版),2018(06):22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加强这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进步。情境教学就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当中的情感,也能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行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解答,以问题引发思考,以思考引出新问题,这是对学生求知欲的极大激发,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当中的问题
(一)問题情境创设课堂效果不佳
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已经极力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也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来进行情境创设,虽然大多情境创设的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以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思路是不够严谨的。一些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直指所学知识,让学生的理解和课本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偏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力不足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不相同,在创设情境上也具有差异性。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人云亦云”,看别的教师如何情境创设就照搬过来,或者是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就一直采用一种情境创设,缺乏创新力。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个故事从三年级讲到六年级,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是“审美疲劳”了,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引用的频率就非常高。低年级的同学可能会对它感兴趣,到了高年级就会感到无趣了。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及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创新问题情境,不在让学生觉得“老生常谈”。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故事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非常高,教师通过结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故事中巧妙的设计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具有故事性的情境当中进行思考,从中收获知识。情境创设最重要的还是要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比如:生活当中,小学生对炸鸡汉堡类的食物非常喜欢吃,那么教师可以根据炸鸡汉堡来提出问题。一个外卖里有鸡排和汉堡两种食物,总共一共有15个,现在知道鸡排的数量是7个,问汉堡有多少个。学生能够想到“鸡排的数量+汉堡的数量=15”然后“汉堡的数量=15-鸡排的数量”,然后教师在引导用汉字表示数量关系会影响做题的效率,可不可以考虑用简单点比如字母来代替汉字,慢慢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激发,一来可以让学生渐渐明白本堂的知识点的目的和应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而不是被动的进行接收,教会学生做题只是教会了一道或者一类题,但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巧妙运用情境假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是不变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的挖掘教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假设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多角度的假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真假,既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比如,关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多边形,教师可以将这些多边形进行收集然后整合成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观看过程中,学生要想“这个多变形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在分析完之后再尝试对一些简单多边形进行面积计算。又或者一些魔法阵的构图都是比较简单的规则多边形,从这个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比如这个多边形是由什么规则图形拼接而成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类似的图形,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这种兴趣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深挖。
(三)创设可以实践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那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加入实践动手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性操作,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可以针对现有的教材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学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假设班里进行了模拟考试,要学生通过列表或者柱状图的形式让学生把各个分数区间的人数统计出来,便于老师进行汇总,让学生自己动手,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让学生充分理解到了该章节知识的实用方式和具体效果,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学习当中,教师也要适时向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工作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三、结语
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渗透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阶段,以问题引发思考,以思考引出新问题,这是对学生求知欲的极大激发,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对小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更加直观,也能让小学生明白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09):99.
[2]张官玺.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上),2018(02):158.
[3]李斌.突出学生个性,落实小学数学因材施教——谈小学数学作业差异化设计[J].新课程(综合版),2018(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