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与建设体系研究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的墙上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工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墙上文化将校园主体文化设计融入到学生公寓里,并对建设收效进行了问卷分析,探索进行学生公寓建立墙上文化建设的体系。
  关键词:学生公寓、墙上文化、校园主体文化、建设体系
  高校的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高校的一线学生工作者,肩负着基层文化建设的重任。如何利用好已有的载体,开创文化育人的新途径,形成新体系。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历,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工程”为例,从航海类专业学生公寓楼墙上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出发,分析学生公寓楼墙上文化建设的成果与收效,探讨适合于航海类专业学生以及其他专业学生励志和成才的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体系。
  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所谓学生公寓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公寓的特定环境里,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题的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公寓的墙上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对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公寓墙上文化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往往也是在多角度、多方面,在开展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性、明确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使高校的主流文化充分占领这一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开展与收效
  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近年来所进行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程”为例,讨论学生公寓开展墙上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收效。
  1.学生公寓墙上文化的系统化建设
  (1)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要“定位明确,主题鲜明”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航海文化、体现学子的精神面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由学院专项拨款,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学院团委和学院学生会共同开展 “以红色文化为基调,以校园主体文化为依托,以蓝色文化和半军事管理文化为载体”的学生公寓廊道文化建设活动,对学生公寓进行规划设计,并对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进行了明确的六项功能定位:
  同时学生公寓楼的墙上文化主题分三方面进行展示:
  (2)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要“精心准备,细致筹划”
  进行学生公寓的墙上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大到整体文化主题的把握和融合,小到每一处的画面和文字,都需要细致策划、精挑细选。
  要做到这些,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筹划实施: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工程”为例,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做了精心细致的筹划和准备。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着手;学院历来就有进行寝室和廊道文化建设的传统,利用这一已有的优势,学生工作办公室就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召开专题例会,指派专门指导员负责整体组织实施,学院党委整体把关,充分发挥各党支部、学院团委和学院学生会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到校外参观交流,吸收经验。准备成立专门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小组,具体筹划实施“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程”。
  (3)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要“广泛动员,组织开展”
  学生公寓整体的墙上文化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廊道墙上文化、寝室墙上文化和中队、区队墙上文化。首先由各党支部、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广泛动员组织同学参加“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小组”,本着“自愿参加,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拔精干学生,并可以从学院学生会抽掉学生骨干担任组长,专门负责根据所建设学生公寓楼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联系专业的广告设计公司,进行整体施工监督与实施。
  廊道墙上文化建设完成以后,各中队以寝室为单位开始建设自己的寝室墙上文化,寝室墙上文化的设计装饰全部由同学自发设计实施,与廊道主题文化相互呼应,使主流文化与学生的需求和审美有机地结合,使整栋楼的文化气息更易被同学们接受、认同,同时也让学生们有空间在主流的校园文化中建设自己区队文化和中队文化,创造出一片文化繁荣共生的土壤。
  2.学生公寓墙上文化的成果与收效
  (1)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成果
  通过对学生公寓进行全方位的廊道和寝室墙上文化建设,在走廊两侧悬挂特色航海工艺品、镶嵌玻璃钢展板、镶嵌钛金字、在展板内填充图片。整栋楼的廊道都进行了主题鲜明的文化建设和新颖独特的装饰布置。将学校的育人主线与学校主体文化、学院自身文化文有机结合,以“赤心向党,胸怀祖国,忠于职责,献身航海”为鲜明的廊道墙上文化主题,以“唤醒中华民族血液里的蓝色基因”为中心思想。以层为单位有每层各自的主题展示内容。内容多样,丰富多彩。实现了前期设计的全部功能。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收效
  带着对学生群体对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认同度的关注,面向大连海事航海学院不同年级抽取400余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被抽样的学生200名居住在进行了墙上文化建设的公寓里,其余200名则居住在未进行墙上文化建设的公寓里。其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50%、30%、15%、5%,都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对调查问卷采取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分析,分别对“非常赞同”、“赞同”、“无所谓”、“反对”和“坚决反对”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在对题目“您是否认为进行公寓墙上文化建设为您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会激励您励志成才。”的调查结果统计中,平均分数4.371,即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进行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对自身发展有益。在对题目“您是否认为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可以增强您对学校的归属感,帮助您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精髓。”的调查结果统计中,平均分数为4.018,表明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让绝大部分的同学更了解自己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们融入到校园主流文化之中。在对题目“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加入到自己的公寓楼墙上文化建设当中?”的调查结果统计中,平均分数是3.529,可见大部分同学愿意参与到自己公寓的墙上文化建设中,展现自我风采。   三、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体系的探究
  根据以上所总结的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工程”的开展与收效,探索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三重结构”体系,即:组织结构、主题与功能结构、文化融合结构。
  1.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组织结构
  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从组织结构上由高校(或学院)的党委领导,把握文化建设主旨方向,由基层党团组织指导和动员学生社团和专业班级统一开展实施,走“基层组织路线”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公寓文化建设团队进行公寓文化主题建设与设计,把握公寓文墙上文化主题。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班级内寝室和个人的力量,广泛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性共同进行建设。同时形成逐级的闭合的信息反馈机制。
  2.主题与功能结构
  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在建设之初应明确建设目标,以建设目标明确功能定位,以功能定位确定公寓主题,围绕公寓主题充实公寓墙上文化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功能完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使学生公寓的墙上文化建设完全实现推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紧密围绕文化育人的功能主线,以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爱校荣校,树立远大的理想。
  3.文化融合结构
  高校的文化建设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也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要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时尚文化融合到校园主题文化中来,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主体孕育形成学院自身的文化,同时学院的自身文化影响专业和班级的自身文化,再将专业班级的自身文化与学生的寝室文化相结合,统一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上,统一到高校的育人主线上,将校园主体文化设计融入到学生公寓里,让广大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同时在校园文化中孕育培养学生独特的精神与气质。不断完善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通过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探索建立学生公寓墙上文化建设体系,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公寓这一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不断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励志成才。使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更加牢固地占据高校主流文化阵地,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王江萍,彭青,高校学生公寓建设调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10).
  [2]唐娟,曾美婷.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6(12).
  [3]蔡景华.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6).
  [4]谷 今,刘德庆.浅谈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21-122.
  [5]唐柳荷,张 朴.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胡晶君,朱海龙.大学城公寓文化建构的现状与对策[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9)
  [7]张倩,李愈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学生公寓再探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11).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袁泉(1984-),男,重庆人,汉族,理学硕士学历,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思政方向  摘要:伴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的愈加激烈,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有效推进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改善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本文将从政府、学校以及大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对推进相关工作展开积极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相互交流。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学生对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的认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因此,大学教师应该通过严格评价标准、规范评价设计和丰富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深层学习。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目前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考试以复现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学和考察方式导致学生满足于知识记忆层次的学习。要使学生进行深层学习,必须改
期刊
作者简介:骆萍(1969年2月),女,马鞍山市青少年宫活动部,研究方向:青少年校外教育思考。  摘 要:青少年校外教育对青少年品德的塑造、人格魅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教育资源包含的方面很多,如何加强运用公共教育资源,对积极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有着很大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公共教育;资源  青少年校外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对青少年
期刊
摘要: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素材。教学素材是以教学为中心、为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原始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学会选择、甄别、运用素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甚至可以说,教学素材选择合理与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素材 积极意义 素材取舍  何为教学素材?笔者认为,素材是相对原始的、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教学素材就是以教学为中心
期刊
摘要:工科院校主要以开设应用技术实践的工科课程为主,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而开展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工科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避免学科的单一结构,互相补充促进,促进学生智能开发,激活创新思维,提高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工科院校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工科院校;艺术通识教育;意义;问题  一、工科院校开展艺术通识教育的意义  在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有别于艺术专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如何构建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以
期刊
【摘 要】教材统整是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方式,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统整,能够更加合理的优化教学资源,切实强化语文学习效果;统整的方法多样灵活,具有切实可执行性。  【关键词】 教材统整 教学资源 中职语文教材  许多中职学校都自行开发了语文校本教材,与人教版的教材相辅相成,以优化教学资源。但校本教材到底该如何开发,可谓众说纷纭。根据2009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
期刊
摘要: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主体间性哲学为基础,是现代哲学研究成果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的修复和完善。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将以主体间性哲学为切入点,并在其视角下反思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主体价值  一、主
期刊
【摘要 :师生关系的真理已经自行设置入生活情节中。当我们以严格科学的精神、求根务本的追求,在进行师生关系建设实践中寻求具有本源性的明确理解时,对 “生命”的关注逐渐集中地凸显出来。并借此为我们在新时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本源性 生命 存在  近几年来,广大教育专家和教师对于学校师生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力图用更加关阔的视野看待师生关系,这些观点从不同视角
期刊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上好一节新课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将所有的知识串在一起,上好一节复习课是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好好琢磨的。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它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是,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学生没有了上新课的求知欲,没有了新颖的实验器材的吸引,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文字累积,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正是我们急于解决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伦理教育”融入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内容。首先阐述设计此课程的理念,以往课程多注重在理论的理解与应用,缺少网络意识方面的教学,以及学生缺乏判断网络潜在影响的能力。其次说明信息与伦理课程应该包含的五个方面内容:信息素养、 信息鉴别、信息社会、信息伦理及网络安全与行为。作为日后提出可行的教学设计的参考。  关键字:信息素养;信息伦理;计算机课程  我国互联网建设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