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建构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界定
  幼儿园里,建构是幼儿园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一个游戏环境。所谓建构游戏,从广义上讲是指儿童操作各种建构材料,来建构物体的一种游戏,它是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融合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为一体,建构游戏发展的过程正是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相互发展的过程。
  二、建构区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建构活动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活动区环境创设不够合理,环境布局不科学,太重于成人化,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
  2.建构区材料提供不适宜,没有提供充足的建构材料,没有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建构材料,没有及时调整和更换建构材料。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玩具种类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
  3.教师的预设成分过多,介入方式不适宜。教师预设幼儿游戏的主题,限定每个区域的建设物,这将局限幼儿的思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对游戏内容的示范讲解过多,则易造成幼儿安心模仿学习的现象,也将直接导致幼儿的主动创造减少。教师的介入违背了幼儿的意愿而破坏了游戏性,使幼儿暂时中断原来的游戏而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那么这种介入则不被认为是有效的介入。
  4.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讲评内容比较空泛,没有围绕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不够深入,形式过于单一,没有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解决对策
  1.环境创设,时间充足。教师在创设建构区的环境时,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使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可以采用各种场地的划分或地毯的不同色将建构区隔成若干个小区,各个区域的布置又连成一个整体,使整个建构区显得相互融合又相对分开,既有独立拼搭的空间,又有相互合作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布局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同时让幼儿参与并积累了如何布置活动场地的经验。时间安排上,也应该进行调整,为了使幼儿的建构游戏玩得尽兴和充足,可以在每周班内安排的区域活动外,每周有一个下午安排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时间,根据幼儿园统一的安排表,每个班轮流在大的建构活动区进行搭建。
  2.材料投放,有效互动。丰富多彩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充分發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要促进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就必须做到:(1)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兴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2)材料种类和数量比较充足,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挑选,如,积塑、积木、纸转、易拉罐、纸盒、纸棒等材料,还可以选配一些具有可替代性和挑战性的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等材料。(3)教师投放的材料应随着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4)建构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教师可以针对前次游戏情况适当添加,使游戏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3.适时引导,共同合作。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但是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预设主题、内容、材料的成分过多,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教师不要对游戏的内容做过多限制,应该允许并鼓励幼儿创新,启发幼儿积极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应多采用平行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垂直介入法只在幼儿有不安全倾向的时候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建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依照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幼儿的建构活动,观察每天进入建构区的人数,分析幼儿的状态。教师的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当幼儿质疑自己的答案时,教师的鼓励和话语,会让幼儿更有勇气去克服困难。
  4.各个角度,综合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建构区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对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以及建构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能从多方面反映幼儿的信息状况、学习特色、发展变化等,能兼顾到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感,有利于激励幼儿进步。
其他文献
新课程下的班集体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長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集体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集体管理理念。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  魏书生曾经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
期刊
米勒老师的《书语者》引领我踏上了阅读之旅,更理清了我今后的阅读教学思路:对于低年级老师来说,可以运用智慧适时的“偷懒”,以书信方式和家长沟通,巧妙地引领用心的家长参与到儿童阅读环境的创建中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qq群或微信群,家校携手以“培养终身读者”为目的,用建立班内开放式读书吧、亲子共读、好书推荐、图书漂流、卖旧书买好书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形
期刊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这将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表演游戏能否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呢?由此,开展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模仿的过程,也是模仿和创造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儿童通过实际的言语交际,在构造无数新话语的同
期刊
提到三年级起步作文,许多家长、学生都为之头疼,教师也是怨声载道。学生难写,教师难教。“作文起步之难”难在哪里,教学中应如何破解作文起步之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听说读写,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作文教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一开始习作,感觉为难应是正常现象。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训练,“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觉得难,反而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三年级作文虽是习作
期刊
一直以来中高考引导着学校教书育人的方向,翻翻各地中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语文越来越难,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抓狂”。但是无论教材怎样改,无论考试怎样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大方向是一致的:更加重视传统文化。  提高古诗赏析能力第一步,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蕴涵的情感。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唐朝贺知章的《咏柳》可以作为赏析范例。田园诗,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
期刊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口头语言的交往。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快乐的交往中训练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而,口语交际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长期以来,口语交际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
期刊
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觀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性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者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一眼教师写的评语,就一切了事。在这些人心目中,批改作文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提高修
期刊
低年级教师相对看的作业少,可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可仅仅只有爱心和耐心,自然是不够的,在多年的低年級教学中,总结了一套方法,屡试不爽,可以称之为“必杀技”。  一、口令贯串始终  众所周知,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模式,不论作息时间还是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刚刚来到小学,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行为也比较随意,随意说话,随意下位,随意进出教室,数也数不清。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多
期刊
时常听到学生这样的言论:“复习语文是浪费时间,做了一大堆题目,也不会考到一题,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来得有用。”的确,现在中考试卷中除了几道基础知识题和一篇文言文出自课本,大部分的阅读和作文都来自课外。即使整日奋战于题海之中,做到与中考试卷中相同题目的概率也几乎为零,而且做了大量题目,语文成绩也少有起色,于是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这门原本是主课中的主课被学生排在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