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班牙文学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班牙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语言艺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由于民族文明、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和国家环境的影响,骑士精神在西班牙文学中以独特的风貌展现,荒诞不羁的革命骑士、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以不同的行为宣扬骑士精神,因此,骑士文学受到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在现代社会掀起关于骑士精神的热议。
  【关键词】 西班牙文学;骑士精神;探析
  【中图分类号】I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7-0032-02
  文学形式的变迁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任何时代的文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骑士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以保护封建统治为目的,骑士制度亦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进程,骑士作为新兴阶层在欧洲社会的地位日益重要,欧洲文坛也出现大量彰显骑士生活和信念的文学作品,体裁以小说、传奇、抒情诗为主。骑士兼具勇武忠诚和文雅谦逊的精神风度,在欧洲社会广受追捧,且影响深远。《堂吉诃德》和《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学史上关于骑士文学最灿烂的两块瑰宝,是谈论西班牙骑士文学无法绕过的丰碑。
  一、骑士文学在西班牙
  骑士制度出现于法兰克的加洛林王朝,其地位在中世纪达到顶峰。忠诚且勇武的骑士是欧洲社会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毁灭和热武器时代的到来,骑士制度也渐渐消失。骑士在十三世纪完成从战士到绅士的蜕变,骑士精神从此在欧洲社会形成。骑士不再作为战士而存在,成为欧洲社会的精神和地位象征,备受民众推崇[1]。
  时代是文学形式产生的温床,而封建制度是制造骑士精神和骑士文学的温床,因此,骑士精神随着封建社会的毁灭而逐渐消失,新的社会背景滋生新的文学形式、社会制度和社会精神。
  《熙德之歌》是中世纪时期的作品,是西班牙文学史至今最完整的游唱诗和最早的史诗,以其民族英雄熙德为原型,凭借艺术加工的手段完成。其作品借用“谣曲”的形式,句式简单,用词铿锵,展现出浓烈深厚的民族特色和英雄气概。诗歌中的熙德集聚西班牙民族特色和气质——诚挚忠贞的爱情观、虔诚的信仰和刚毅的意志,与真实历史相结合[2],细致地描绘出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是英雄主义的赞歌,是当代探究西班牙和中世纪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是西班牙文学史的一座丰碑。熙德即使被国王猜忌、流放、打压,依旧忠心不改,率兵抵抗异族,在抗击摩尔人、收复国土、民族独立的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无愧于“骑士”和“民族英雄”的赞誉,熙德兼具中世纪骑士的所有美好品行——忠于君主、深爱妻女、爱护部下、信仰上帝,极具宗教使命感。
  《堂吉诃德》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骑士文学发展至末期的剪影,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集中展现,是辉煌骑士文学的终点,是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走向成熟,骑士精神所代表的时代开始毁灭,骑士精神与骑士制度与其社会基础的消亡是时代和历史的归宿。这部作品通过对堂吉诃德荒诞行为的描绘,表露出西班牙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以否定的形式歌颂骑士精神,通过荒诞的行为反应出深刻的寓意。以“骑士”为理想的乡绅唐吉坷德,忠实却也利己主义的农民桑丘[3],如人性两极,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品质高尚、富有学识、对爱情忠贞,一生为成为骑士而奋斗,虽然行为荒诞不经,但却令人敬佩,他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骑士文学的消逝;桑丘是享乐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文盲、有些小自私,却始终如一的忠实于堂吉诃德,在做“总督”时明辨是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始终对未来怀揣希望,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描写,表现出堂吉诃德在现实与理想间无能为力的悲哀、矛盾,亦展现骑士精神在当时的归宿——消逝,他们的故事超越时代和国度,在几个世纪以后,依旧引人深思,作者笔下的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追求虽不合时宜,但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许。
  二、骑士精神之转变
  (一)从英雄主义转向人文主义
  英雄主义是骑士精神的重要组成[4],也是《熙德之歌》的主线,在作品中,熙德是一个刚毅忠诚、军事才华出众的英雄,以西班牙光复战争为线索和素材,将西班牙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使熙德成为集聚骑士所有优秀品质的英雄,对比熙德的忠诚勇武与阿方索六世的昏庸无能,使熙德的英雄形象更加完美。由此可见,《熙德之歌》的主旨在于彰显骑士精神之英雄主义,同时为未来骑士文学的创作提供蓝本。《堂吉诃德》的主人公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具备骑士精神的英雄而努力,即使他的行为极其荒诞疯狂,但意义是积极的。堂吉诃德一生都在做梦,却在最后“清醒”,从而死亡,并不是被骑士精神的信仰抛弃,只是认识到骑士精神在当时社会的不合时宜,而且他也老了,只能妥协。因此,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作者写道:“去年的雀巢,今年没有鸟”,心酸又无奈。在作者笔下,堂吉诃德的行为荒诞疯狂,但意蕴深远,在讽刺中肯定骑士精神,赞扬堂吉诃德锄强扶弱、惩恶扬善的行为,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歌颂堂吉诃德对人文精神的坚持求索,是作者基于当前社会现状对理想“骑士精神”的思考。
  (二)从贵族到平民
  《熙德之歌》的主人公熙德出身贵族,在被阿拉索六世流放后,在战斗中凭借自身优秀品质和实力赢得下属和对手的尊重[5],在独据一方后依旧向阿拉索六世称臣,为国效力,其英勇和忠诚可见一斑,具备骑士的所有优秀品质,趋于完美。但真正的历史中,熙德在被流放后迫于生计,曾率部投靠并保护摩尔国王,但在《熙德之歌》中并未表现,作品中熙德既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是民族英雄,他是完美和理想的化身。
  而《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出身平民,仅是一个痴迷于骑士文学的乡绅,以成为游侠,兼济天下、匡扶正义为理想。他虽极富才学,却生活于幻想之中,行为疯狂,引人失笑。在求索梦想的旅途中,堂吉诃德与“敌人”的斗争不屈不挠、真诚善良、公正且坚毅。虽两部作品中熙德与堂吉诃德的处事、行为各有不同,单从骑士精神角度而言,他们都能够为信念执着不屈[6],仅受制于出身和时代的限制,表现层次不同。《熙德之歌》中彰显的骑士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集聚西班牙民族的特性和思想,并不仅表现为熙德个人之精神。《堂吉诃德》的作者通过社会现实的黑暗衬托禁欲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为锄强扶弱、惩恶扬善做的所有努力,以彰顯其英雄本色和个人魅力,是这一作品的精彩所在。   (三)从骑士精神转向斗牛精神
  熙德在战争中凭借军事才华和英勇忠诚等品质诠释骑士精神,满足当时西班牙民族对正义的追求;而堂吉诃德受骑士文学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演绎骑士行为,追求骑士精神。尊重个人人格、反抗压迫等都是骑士精神的组成。骑士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地位显著,在当今社会依旧影响欧洲民族精神的塑造,斗牛精神是在时代发展中对骑士精神的发展和继承,斗牛活动风靡西班牙。斗牛精神继承骑士精神的勇敢、诚挚等品质,又与冷静、智慧等品质融合。斗牛活动虽极其残忍,但其展现的娴熟技术、敬业精神和在死亡面前的从容都值得歌颂和学习。
  《熙德之歌》与《堂吉诃德》中并没有直接展现斗牛精神,但蕴含浓厚的西班牙民族色彩,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新的精神。《熙德之歌》是西班牙骑士文学的初始,《堂吉诃德》则是其结尾,都是西班牙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熙德之歌》成功地塑造了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展现“斗牛士”的风采,在时代变迁中,“熙德”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兼具骑士、英雄和斗牛精神,成为西班牙人民心中的“灯塔”,指引民众形成高尚品质。但“熙德”的完美,又使他无法完全作为“斗牛士”而存在,引发民众思考。
  《堂吉诃德》兼具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批判社会现实。堂吉诃德为追求骑士精神,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且行为疯狂荒诞,与斗牛精神的要求不符,斗牛精神要求兼具智慧、勇敢和技术,故《堂吉诃德》所展现的精神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斗牛精神。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清醒时,他博学且理智,但当他追求理想时,荒诞疯狂却又坚守骑士精神,忠贞、英勇、高尚,他优秀的品质值得民众歌颂学习,但他的荒诞疯狂却又极尽讽刺,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展现——旧的社会观念已崩塌,新的观念还未形成。虽然这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背离社会现实,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骑士精神,在新的时代亦能从中探寻到精神品质的新需求。
  三、结语
  西班牙文学中的骑士精神与日本的武士精神、中国的侠义精神、英国的绅士精神等类似,都是国民信仰和文化韵味之彰显。《西法尔骑士》《龙赛斯瓦列斯》和《真爱史诗》等都是西班牙文学中彰显骑士精神的优秀作品。英勇、信仰、公正、谦卑、荣誉、诚实、怜悯和牺牲是骑士精神的品质组成。骑士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文明由宗教转向现实的文化现象之一,在民众普遍虔诚信仰基督教的环境下,骑士精神以其信仰和忠诚,为民众追求公平、自由、开放和脱离宗教束缚点燃火种,促使民众形成现实理念。
  参考文献:
  [1]冯佳宁.关于西班牙文学作品中的骑士精神分析及其内涵探讨[J].青年文学家,2020,000(003):114.
  [2]胡一凡.从熙德和堂吉诃德的形象看骑士精神的衰颓[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00(003):13-15.
  [3]赵伯璇.从德国中世纪骑士文学看骑士精神[J].北方文学,2019,000(005):61-62.
  [4]倪罗夏子.《堂吉诃德》中骑士精神与《鹿鼎记》中武侠精神的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000(005):90-100.
  [5]谢经纬.浅谈《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J].青年与社会,2019,(18):259.
  [6]尹辰.从《堂吉诃德》看塞万提斯小说中的流浪[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2(004):165-166+168.
  作者简介:
  张茂淼,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西班牙語。
其他文献
【摘要】 《沐浴之王》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的喜剧效果的达成离不开电影中一系列的言语幽默,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温情,而这些言语中又包含了丰富的预设理论,所以本文是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以电影中的对话为语料,通过双关预设,预设的可撤销性,预设的共识性来剖析会话幽默效果的产生过程,进而加深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  【关键词】 《沐浴之王》;语用预设;幽默效果  【中图分类号】J905
期刊
【摘要】 文学革命后,全新的文学理念冲击着诗坛。为凸显文学的“新”,诗坛上出现了摒弃传统格律诗词而完全自由的自由新诗。但由于完全不受限制,许多自由新诗内容杂乱、参差不齐,于此背景下,新月派提出了新格律诗理念。新格律诗既不完全遵循旧格律诗的规则,也不完全倾靠于国外的十四行诗,它是在自由的前提下继承旧格律诗艺术技巧的一种新诗体。  【关键词】 新月派;新格律诗;《再别康桥》;近体诗;十四行诗  【中图
期刊
【摘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对传统文化不只是时间上的延伸,更有精神上的传承,同时,传统文化又以现当代文学为载体得到了现代性的发展。本文将探究现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具体体现,探索现当代文学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以及现当代文学如何走向更具现代化、民族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现当
期刊
【摘要】 朵渔作为一位当代诗人,其写作经历了由个人向度向人民向度的转变,他秉着“民间知识分子”的身份立场,以人道之心,执客观之笔,书写民众的现实生活,自觉承担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本文以《今夜,写诗是轻浮的……》一诗为例,尝试对朵渔诗歌人民性的现实典型之美、悲剧崇高之美、时代哲思之美等美学特征进行探析。  【关键词】 朵渔诗歌;人民性;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思想转变初期的自传体作品,文中的隐逸意象都隐含在冒襄对董小宛的审美意象之中,并体现了对陶渊明隐逸意象的审美接受。  【关键词】 《影梅庵忆语》;陶渊明;隐逸意象;审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7-0024-02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哲学社科课题“宋代陶渊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 电影作品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缩影,能够较为集中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状态,字幕翻译使不具备双语能力的普通民众理解国外电影成为可能。本文以电影《真爱至上》为研究个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同类作品字幕翻译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目的论;《真爱至上》;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霍根和蒂蒙斯从传统的元伦理学层面确立了非描述认知主义的可能性,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此处旨在探讨两个来自认知主义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2.“多态度问题”。虽然从他们的理论中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回答,但也使得其理论陷入了进一步的困境,需要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非描述认知主义;弗雷格—吉奇问题;多态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B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社会生活会真实反映在艺术的构思创作中,而当前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关系密切的,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里都会出现当前时代生活的缩影,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艺术家处于社会之中,他们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观念、体裁和内容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作品会具有社会时代感,其形式语言会具有社会时代特征,即用最新颖的表现语言,最独特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当代艺术思想。每个时
期刊
【摘要】 戏剧中的人物对白是戏剧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性格化、富有动作性等特点,对话中蕴含着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剧情的发展线索。因此通过分析戏剧人物之间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可以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塑造出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增强戏剧的感染力。本文选择了经典的戏剧《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分析人物间产生会话含义之后对戏剧表现力和人物典型性的加强作用,为戏
期刊
【摘要】 《化身博士》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塑造的杰吉尔和海德成了文学史上首位双重人格的代表形象。对其中的双重人格的解读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而该书将故事地点定在伦敦,使得整篇小说中“雾”的意象无处不在。本文尝试从“雾”这一意象出发,从“雾”和故事环境及人物的联系上入手,分析“雾”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认为“雾”在这篇小说中起到重要的情节推进,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