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是某种场合下的一种氛围,是人的身心投入在一定情景的一种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2.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经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凌铎林.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06.3
[2]崔玉祥.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07.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
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是某种场合下的一种氛围,是人的身心投入在一定情景的一种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2.创设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经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凌铎林.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06.3
[2]崔玉祥.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