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已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如何把德育滲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去,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学科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目标,还肩负着发展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①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②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③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④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 内容中渗透
德育,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体育与保健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①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②言行避免粗暴;③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形象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①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②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③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④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 内容中渗透
德育,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体育与保健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①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②言行避免粗暴;③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形象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