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师提升中学生作文文化底蕴探究》课题设计论证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目的
  所谓“文化”,有两种含义,既“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之意;所谓“底蕴”,按《现代汉语词典》,有“详细的内容”之意。因此,“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网络时代的来临,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不同程度上是当代中学生信仰觅食,思维空虚,必须有个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建立起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观、价值观。
  (1)培养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深刻的文化认知、较为高雅的文化品位、较为厚重的思想含量,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生活、联系实际生活培育文化,从而写出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的作文。
  (2)通过的课题研究,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经典,感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作用,增强文化积淀。
  (3)通过开展与课题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校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思考研究,改善教学行为,逐步摸索,逐渐形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寻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意义及价值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它的内在价值,在对市场经济下的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此课题研究,目的是让传统文化给学生的作文温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积累、实践中形神兼备的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本课题研究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挖掘传统文化,以兴激趣,以新求活,以生活为源泉,努力构建自由写作的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写既有真情实感,又要独特思考的个性化的文化底蕴作文,全面提升学生作文的技能。
  教师在探索研究课题时,会努力探寻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作文,从而寻出一个提高作文底蕴的切实可行的操作过程,提供新的实效性很强的作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尤其是作文教学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中学教材中古诗文篇目,试图承担其传统文化,从而建构一个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系统工程,使学生积淀民族睿智与文化,提升学生心理结构中的人文比例。传统文化与作文底蕴的相互关系,即怎样发挥传统文化对文化作文的指导作用,文化作文教学对弘扬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①中学生传统文化知多少与文化作文能力的调查与分析。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模式及价值研究。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④课外活动课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研究。⑤新课标所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的传统文化研究。⑥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写文化作文范文的能力。⑦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如何让学生初步感悟文化作文的写作,能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富有文化底蕴的作文。⑧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善引名言或历史故事。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以此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
  (2)新解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翻出新意。即在作文中,运用文化的眼光,对事物作详细、周密的观察与评判,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一致却又包含个人认识的见解,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不一致个人的独特见解。
  (3)巧借故事新编,借古讽今。在作文中,运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生活,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表达作者的爱与憎、褒与贬,也就是要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个人的独特见解。
  (4)巧选句式,善用修辞。作文中,要注意句式的变化,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灵活搭配,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同时,还要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5)妙语连珠,凸现睿智哲理文章是心灵的呼唤。每个人是唯一的,自然作文应是个性化的,是流动的,是绚丽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无字书。所以作文应展现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灿烂。作文有了个性才有灵气。
  (二)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抓住一个核心,走好三个阶段,平衡一个关系,达到一个目标。核心是培育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三个阶段纵向可分为: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推荐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置了古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传统佳节等,学生在学校随时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学生传统文化知多少与文化作文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整理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7 月)
  (1)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2)根据《课题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主题方案;
  (3)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一个与弘扬民族文化教学有关的作文课方案,资源共享。
  (4)初步拟定文化作文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及总结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
  (1)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年段参考书目,各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
  (2)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3)举行“文化作文教学模式”展示课。
  (4)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语文文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评析。
  (5)整理资料,完成课题阶段总结。
  横向分为梳理与储备期,实施与内化期,反思与调整期。平衡一个关系是指应试与提升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层面关系)。一个目标是求知、开智、审美、修身。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居住证制度是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是我国户籍制度渐进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让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待遇”,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该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申领附条件、落户门槛偏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迟缓等问题,建议降低门槛,科学制定阶梯式赋权的积分标准,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证制度,全面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居室空间。带来健康原生态的体验。  
期刊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VF-1.25/200型电动空气压缩机一起交流接触器引起的电动机不启动的故障,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电动机;交流接触器;维护  VF-1.25/200型电动空气压缩机采用四级压缩,每分钟的排气量为1.25米3,可以向送冷车和地面气瓶提供最高压力为20MPa的压缩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对容积为40升,灌充压力不超过15MPa的气瓶进行灌充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期刊
寓言故事往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它有丰富的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人类对生存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怎样让学生正确而轻松地把握寓言的内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寓言教学的关键。  一、在寓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寓言的寓意往往具有多面性。著名寓言《滥竽充数》写了南国先生听说齐宣王喜欢吹竽,就到齐宣王的面前吹嘘他吹竽的本领。齐宣王收下了他,他每天在300人中间装
期刊
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教育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藏汉”双语教育步入了正确而迅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每次课程改革国家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藏汉双语课程改革也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摸索中前进,成为四川
期刊
摘 要:苗族虎故事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内容多为与虎婚媾和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中的虎多有浓烈的人情味和多方面的人性美。本文以《云南苗族民间故事集成》中关于虎的故事为例,分析苗族民间故事中“虎”的形象,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虎;特征;成因;文化内涵  苗族,一个古老但没有文字的民族,虽没有留下汗牛充栋的典籍,但却建造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宝库----口头文学。对云南境内苗族口头
期刊
随新课改的进行,各地对新课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尤其是对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但对练习的有效性研究甚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识仍然很浅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抓住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教学中缺乏贯穿始终的生物学思想主线,致使学生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不到位,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多以教师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更多体现的是“以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那么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和反思,谈谈个人对新课程背景下对优化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
期刊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传统的教学中,主张“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遵从者,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实际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个性的摧残。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之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育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素质教育
期刊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其中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比较接近生活,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我们来看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