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她写的不是什么书,是倾吐”

来源 :LADY专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命运选择了三毛,还是三毛造就了命运?是笔墨成全了诗心,还是诗心钟情于笔墨?是浪迹孕育了悲悯,还是悲悯滋润了浪迹?
  三月曾经属于三毛
  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于重庆。
  在今年1月4日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去世24周年纪念日,有太多爱她的人无不沉痛悼念这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在缅怀之际,有关她的为人处世,她的作品以及她短暂而传奇的人生又都涌现出来。
  有人说,心决定性,谓之心性;性决定命,谓之性命;命决定运,谓之命运。提起三毛,无不为她多舛的命运扼腕叹息。人们再一次循着三毛成长生活的足迹,来寻求一份答案:三毛的一生究竟是命运选择了三毛,还是三毛造就了命运?
  是不幸糟蹋了童真,还是童真衍化了不幸
  三毛出生不久后,随父母定居台湾。本名为陈懋平,“懋”,本是家谱带来的,但由于三毛贵贱学不会这个字的写法,所以父亲只好做主改名陈平,随之姐弟也只得随之改变。三毛其实酷爱读书。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三毛很小就表露出了突出的个性,这种个性使她这颗幼苗一出土就遭受了风霜的“洗礼”。
  在家里,三毛排行老二,上有董事听话、成绩优秀的姐姐,下有聪明好学的弟弟,这与叛逆倔强、不愿循规蹈矩的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学校里,因为不喜欢数学而常常交白卷。为此让老师烦恼至极。心性要强的她,是真的学不好数学吗?不是,只是不喜欢,所以越落越远。一次,为了证明给人看,她却用赌题强背的方法得到了满分。这个举动是不是亦非常人所能做到的呢?这个结果是不是说明三毛的学习毅力也是非同一般的呢?老师当然不会相信的,遗憾的是老师没有用该有的耐心对待孩子、处置事情,而是粗暴地一口咬定她是抄袭,更可怕的是争执之下竟用墨笔在她脸上涂鸦,还让她游行示众。于是一场不可收拾的恶果形成了。心灵的践踏使三毛当时失去了流泪、言语的知觉,极大的不公与不屈的品性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于是这个本该在校园中愉快成长的孩子却对学校老师彻底地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父母的态度影响着三毛,母亲在她含泪吃早饭时劝着:“忍耐几年,等你长大了才会是一个有用的人,妈妈会去学校送老师布料,请他不要打你……”对一般孩子来说这也许是一种爱、一种安慰,但对心性要强的三毛来说与其说是爱,还不如说是一种更残忍的打击:母亲为了自己去送礼、去低声下气,向那个可恶的老师?——当时三毛还小,她心中只有屈辱,哪会争辩?于是她选择了逃学。那时,她喜欢读书,拼命地读,童年的孤独与悲哀,由书籍带着她到另一个世界去释放和弥补。然而,这唯一的爱好也受到鄙视,在外人甚至亲爱的父母眼中,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终于,她困苦不堪,无路可走,只好休学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年,她害怕出门,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像一只见不得光的小兽,与外界隔绝了。
  这是不幸糟蹋了童真,还是童真衍化了不幸?有人可以选择忍受、漠视、不经意。但三毛不行,她天生的秉性让她选择反抗、对立、走极端之路,这当然是要受到世俗的摧残了。
  是笔墨成全了诗心,还是诗心钟情于笔墨
  路总是会有的,在困顿失学的日子里,三毛遇到了绘画老师顾福生。那年三毛十六岁,顾老师见她心性灵敏,虽然在绘画方面起色不大,但却有一段天然的才情,于是鼓励她动笔写作。她真的写了,并经老师的推荐第一篇作品《惑》得以发表。这篇习作的发表,对三毛来说不只是找到了文学之路,简直是找到了一条生命之路。三毛曾说过,如果没有顾福生老师,她此生可能不会如此壮壮烈烈地活。从此,三毛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走上文学的高峰,也使她最终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独特作家。于是有人说,是恩师成全了三毛,笔墨提升了她的境界。这原是不错,一个人走上文学之路是需要有机遇的,也需要有笔墨天赋的,但对三毛来说,还是她特有的诗心、慧性钟情于笔墨所致:很早以来,文学就如美妙的情人一般让三毛心仪着、追随着。
  幼年,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就开始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她几乎看遍了市面上所有的文学名著。初二那年休学,在父母的引导下,她又得以接触古典诗文、并苦学英文,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她的这种自学的毅力无不源于她的所爱,而这种挚爱又是取决于她本身具备的天赋与个性,她细腻的心性、敏感的神思,让她与读书、写作一见钟情,仿佛前世注定的不解之缘。所以说,不是笔墨成全了诗心,而是诗心太钟情于笔墨了。
  是浪迹孕育了悲悯,还是悲悯滋润了浪迹
  找到了写作这个人生突破口之后,三毛起程了。
  1964年,十八岁的三毛挥泪告别了父母与家乡,首先去西班牙留学了,之后又先后去了德国、美国等地求学,还在撒哈拉大沙漠、西班牙属地加纳利群岛等常人罕到的地方生活了多年。她以仗剑游侠的姿态游历了59个国家和地区,学会了英、德、日、西、荷、哈等多种语言,让人奉为奇迹。然而,更神奇的是她边游历边写作,记下了大量的见闻和感受。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她的散文取材广泛,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自然又浪漫达观,充满独具神韵与悲悯的情怀。于是又有人说了,是浪迹天涯的经历成就了三毛的作品,孕育了她悲悯的情怀。其实不然,这样说又因果倒置了。
  三毛从小就被深深的自卑包围着,因此她欣赏事物的角度也就与众不同,她敏感而细腻地抓住身边那些被遗弃的人,感同身受地去讲他们的故事:沙漠女孩儿伊莎达;黑人奴隶“哑奴”及其他的一家;沙巴军曹,一个为了挽救民族而被炸弹炸成碎片的英雄;达尼埃,一个只有十二岁的懂得感恩的孤儿……三毛让那些脆弱而又坚韧的生命,在贫瘠的沙漠中,散发出让人动容的光芒。她的心如骆驼悲鸣般地嘶喊,如杜鹃吐血般地哭泣。她全身心地介入到那些卑微、苦难的生命里,为他们讴歌与赞叹。不仅如此,三毛的悲悯情怀还有来自她对朋友的慷慨,对“芳邻”的大度,甚至体现在对爱人的深广的“抚爱”之中。
  正因如此,她的文字才更感人,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如果不具备三毛的人生的挣扎与沉淀,以及由此沉淀出的一颗无与伦比的悲悯情怀,即使浪迹再远再长,又怎么可能产生如此的作品?不是浪迹孕育了悲悯,而是悲悯滋润了浪迹。
  正如为三毛作传的孙文涛先生所言:三毛,她写的不是什么书,是倾吐,血燕一样吐给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滋润与需要,是她的随便的谈话,贴近你心壁的娓娓叙谈。
  循着三毛的生活轨迹提出更多的追寻与思考:比如关于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在三毛笔下荷西简直是最好的爱人,他们的婚姻简直是世上最完美的结合,他与荷西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但我们仍可以质疑:到底是爱情原本如此痴情,还是痴情女子美化了爱情?如果大家细细品读一下三毛的有关作品,这个疑问是不难解答的。再有关于三毛的生与死,有人说三毛生为自由,死为自由,正是她的生死故事成全了她对自由的追求。其实还是说反了,三毛很小就想过死的问题,一生当中也曾多次想过自杀。但不论是选择生还是死,应该都是她对自由的追求与思考。是追求自由灵魂诠释了她的生死观。
  童真,诗心,悲悯,痴情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共同构造了三毛独特的命运轨迹,她一生大起大落、敢爱敢恨,脆弱与顽强交织,求生与求死共舞,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还有遐想。
其他文献
小时候,每逢要过年的时候,就特别盼望妈妈给我做新衣服。妈妈小时候没有特别学过,有一次,邻居家的阿姨一个人在家,晚上让妈妈陪她去作伴。那个阿姨是个裁缝,给别人做衣服,也教别人做衣服。妈妈陪她的那十几天竟然学会了做衣服,而且手艺特别好。所以小时候我可以穿各种样式的衣服,海军服、花裙子,那时我还经常穿男孩子的西装。妈妈的这门好手艺没有浪费,我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们小时候穿的中式棉衣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的,里
期刊
Michel De Maynard,中文名梅荫华,法国传教士。《梅荫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影像》是一组非同寻常的玻璃幻灯片,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组照片由圣方济会的传教士梅荫华(Michel De Maynard)拍摄。此系列包含230幅影像资料,约拍摄于1906-1912年间,其中部分影像涉及辛亥革命,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激烈变化的清末中国。  这一系列作品主要记录的是中国北方地区当时的状况,也包含梅
期刊
2013年7月22日 ,英国凯特王妃在伦敦圣玛丽医院诞下一重逾8磅的男婴。这个孩子将成为英国王室第三顺位继承人,排在查尔斯王储和威廉王子之后。除了关心孩子,大家也关心一向以“英国国民级偶像”“全球最美女性”等形象示人的凯特王妃,产后如何恢复身材?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凯特王妃依旧神采照人,迅速恢复了身材。在采访中,凯特王妃也坦言,正在使用轻断食保持身材。  断食,对许多人来说,当然与信仰有关。基督宗教
期刊
孟庭苇的歌声可以说是上世纪90年代的符号之一,在那个年代,充满着琼瑶式惊心动魄的爱情、三毛式浪迹天涯的神往,以及孟庭苇的经典歌曲。因其嗓音空灵、清脆、收放自如,有抚慰人心的强大力量,孟庭苇被誉为继邓丽君之后最受欢迎台湾女歌手、90年代最畅销专辑女歌手和风靡80后十大女歌手之一,90年代的情歌天后,歌坛玉女掌门人。  出道二十多年,孟庭苇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及其他艺术作品。2000年底,她曾暂别演艺圈
期刊
一个阴天的午后,意大利驻华使馆外交官Sara Cucci暂停手中的工作,匆匆地从使馆赶回寓所接受我们的采访。“你们来杯咖啡吗?”把我们引进客厅入座后,她便转身走进厨房给我们弄咖啡。虽然身在厨房,却不耽误和我们聊天,“我喝咖啡不加糖和牛奶,我爱纯咖啡。”拥有棕色大波浪飘逸长发的Sara是典型的意大利美女,一身深色西服加白衬衣让她稍显职业和沉稳,但却掩藏不了那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外向的性格。  外交官梦
期刊
《巴黎电影院》、《安格尔的小提琴》、《寻味法国》、《爵士巴黎》……仅仅从已出版的几本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彭怡平对于法国、对于巴黎有多么热爱。她说,自己之所以喜欢法国,是因为自己觉得法国人最懂得生活,最热爱自由。  体现自由精神的,还有爵士音乐,这也是彭怡平的心头所爱。从1993年到2000年,她在法国巴黎生活了七年,在爵士俱乐部接触到爵士乐,就立刻迷上了它。之后,她又接触了不少的音乐家、爵士舞者、
期刊
“不会讲×文,去×国玩会不会有问题?”“你是不是懂得很多国家的语言,才能去那么多地方?”“你四处旅游,难道没有语言上的困难吗?”“我语言能力不行,所以到现在还不敢尝试自助旅行,怎么办呢?”  一直以来,无论是演讲、接受采访,甚至是自家网站留言板上的讨论,都有人对我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怎么可能没有语言上的困难呢?说老实话,到现在,数一数,我真正会的语言只有中文、不怎么样的英文、很破的闽南语。至于其
期刊
说起郭靖宇与岳丽娜的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说起郭靖宇导演拍过的戏,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如《刀锋1937》、《铁梨花》。他的夫人岳丽娜是一位演员,相夫教子的同时也出演了众多的影视剧作品。前一阵在各大卫视热播的《打狗棍》更是夫妻二人联袂出产的一部大戏。这也可以说是他们全家合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戏里他们当时才几个月的儿子郭信长也出演了角色。  导演平常的工作是调度众人,拍摄小组很担心郭靖宇不会配合摄
期刊
在西方,帽子作为一种充满想象力的作品,逐渐有了适用的场合:在婚礼上,在洗礼上,在圣餐中,女士们都戴着她们的遮阳软帽,为这份美丽竞相媲美、暗暗较劲。法国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的11月25日,在圣·卡特林娜广场,所有超过25岁并且还没有结婚的女子,都有权利展示她们最荒诞和最放肆的帽子。可见,西方女人的帽子,是富贵与情感的象征。  8世纪,法国人把女人戴帽子这种行为称为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生活方式,因为
期刊
摄影师Elly Heise拍摄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她选用了几对年轻的母女,让小姑娘在她的工作室里给母亲化妆,自由地选择和发挥,全程独立完成为妈妈设计的妆容。  Elly Heise注意到,在给妈妈化妆的时候,女儿非常的快乐。她们按照自己心中所想,自由地操纵着手里的化妆工具。“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意识到美丽是一件多么主观的事儿。”每个人对美丽的定义都不同,或许在小孩子的眼中,五颜六色就是美丽的,越是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