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c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1997~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23~5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科专病》确定诊断。
  液体疗法: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脉络宁20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654~2 2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B6 0.2g,静滴,每日1次。
  针灸理疗:选穴:①体穴取风池、头维、太阳、百会、颊车、下关、翳风、合谷、列缺、外关、中渚、足三里、绝骨、对侧太冲穴。②耳穴取面颊、枕颞区。③手穴取偏头痛点、牙痛点、第2掌骨侧头穴。先按摩面部10分钟,再针刺3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最后取3~5个穴位,用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0.5mg穴位注射。疼痛严重者用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 0.1g,高乌甲素4ml在三叉神经周围支进行穴位封闭。
  中药疗法:治宜散寒除湿,祛风化痰,通经止痛。药用白芍药30g,刺蒺藜15 g,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白芷10 g,川芎30g,当归20g,羌活10g,防风10g,全蝎(冲)2 g,蜈蚣(冲)1条,天麻10g,甘草10g。风寒加制川芎、细辛、蜂房、藁本;郁久化热加蔓荆子、龙胆草、栀子、黄芩;血瘀重加香附、红花、乳香、川牛膝;寐差加钩藤、夜交藤、石菖蒲、龙骨、牡蛎。水煎3次对匀,分3次饭后热服,药渣热敷面部20分钟。
  疗程: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①痊愈:痛止,随访6个月无复发;②显效:痛止,6个月后复发;③有效:疼痛减轻,能忍受;④无效:痛势不减。
  
  结 果
  
  本组42例,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
  
  讨 论
  
  三叉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多于男,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三叉神经根部邻近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以止痛为目的,常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B族维生素及镇静、止痛药等,疗效常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液体疗法用脉络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654-2、葡萄糖酸钙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对神经的压迫,有利于缓解疼痛。针灸取风池、百会、太阳、下关、颊车等疏调局部气血,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合谷、列缺调理气血,通经止痛;外关、中渚为循经取穴,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太冲疏肝理气,祛风止痛,为特效止痛经验穴;中药取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天麻祛风化痰,通经止痛;刺蒺藜、白芷、羌活、防风祛风除湿,引诸药直达面部;当归、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白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三联疗法综合运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急性期祛除病因,通络止痛,缓解期调理脏腑,疏通气血,改善全身症状,避免复发。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调理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兼治,达到了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培新,刘茂才.主编.神经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黄友歧.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2002年6月~2004年4月,笔者治疗RA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RA分类标准。排除病例:年龄65岁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有骨结核及骨肿瘤者,青光眼患者,孕妇,正服用激素难以停用
期刊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酯酶复能剂 乙酰胆碱拮抗剂    2003年以来,我院收治了36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6例病人均为口服中毒,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7岁,平均38岁;服药到入院时间为0.5~5小时,平均1.5小时;36例重症AOPP患者,入院时均有典型的胆碱能危象情况,结合胆碱酯酶活力予以
期刊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有子宫平滑肌纤维增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血量多与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在妇科较为常见,发病亦有上升趋势,但术前诊断率较高。现将我院2000~2005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8例进行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年龄分布:48例子宫腺肌病年龄分布见表1。    4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7例患者中,男103例,女84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98例,31~40岁63例,41~50岁21例,51岁以上3例。发病部位:躯干89例,躯干及四肢近端59例,四肢37例,头面部2例。就诊时病程3~45天。曾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57例,用药时间7~10天;使用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19例,用药时间10~20天。   病例选择:187例
期刊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内科门诊医师接诊的多发病、常见病,多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吐痰、胸闷、气喘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紊乱、病程迁延较长,既往常用菌必治加清开灵治疗,病程较长,疗效不满意,现加用阿奇霉素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接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期刊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尿潴留 护理    产后尿潴留为产科常见并发症,以难产者常见产妇因产后腹压骤降,腹壁松弛;难产滞产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肌层及尿道,造成膀胱肌层黏膜尿道黏膜水肿,加上会阴切口疼痛,引起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以往都以导尿解决患者排尿困难,但需多次操作,且易对患者造成损伤,我们自2003年以来对我科住院患者产后引起的尿潴留28例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情况:2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中,男196例(70%),女84例(30%),男∶[KG-*2]女=2.3∶[KG-*2]1,发病年龄1.5个月~9岁,大于1岁者90例。本组病例出现阵发性哭闹者270例(94.4%),出现血便者200例(71.4%),出现腹部包块者220例(78.5%),出现呕吐者160例(57.1%),就诊时间最早为6个小时,最迟者为108小时,48小时以
期刊
患者,男,43岁,生服草鱼苦胆,重量约30g,于3小时后出现尿量减少至无尿,伴神志不清,遂被家人送至我院。入院时查体:T36.4℃,P78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意识模糊,呼吸促,无贫血貌,颜面浮肿,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有力。A2>P2,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急行肾脏彩超:双肾大小正常,肾实质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中,男51例,女9例。其中20~30岁18例,30~40岁39例,40~60岁3例。病程3年以内36例,4~6年12例,6~15年12例。诊断:上腹规律性疼痛,胃区压痛,胃钡餐X线检查发现龛影或纤维胃镜发现溃疡灶。治疗方法:基础方:乌贝散6g(冲服),甘草12g,黄芪12g,延胡10g,砂仁6g(后下)。乌贝散是由85%乌贼骨加15%浙贝炒脆打成粉。疗效:60例中
期刊
“不寐证”即现在所说的失眠症,指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甚则彻夜难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伴有多梦、健忘、头晕、心悸等症。失眠症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疗效都不甚满意,笔者采用单纯的针灸方法,调节阴阳平衡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2004~2005年门诊患者,共计101例,男46例,女55例,年龄14~67岁。病程最短的1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