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目标设计对课堂效益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一步推动课堂改进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师不懈的追求。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鲜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虚设,课堂教学随意而无序,因此,要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有效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目标的有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目标 课堂效益
  
  一、教学目标定义
  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首先提出: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是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有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之分,宏观教学目标,指课程标准规定的最终目标;微观目标,指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通过学习产生能够看见的效果;隐性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二、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指导纲要”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从“操作技能”到“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就有了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转变,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也随之发生变化。
  教学设计一般都是针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来进行的。我们在各种教案交流中也经常看到目标设计得非常详细,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目标,这是新课程提倡的目标设计方法。然而,我们也已感觉到不少目标的设计有形式化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较好地完成,甚至没有丝毫体现,或者目标与教学内容发生了严重脱节。这对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尤其严重,因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干扰因素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并且信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内容复杂,不利于所有学生学习的整体进展。但是,我们却不能抛弃课堂目标,因为如果目标不清楚就会造成效益的失衡,影响课堂教育的价值;我们也不能过度细化追求教育目标,因为过多的限制会让教学活动走向教条化,影响教育的灵活与持久。
  三、目标设计与课堂效益的关系
  首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目标不宜定得过大,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对准核心才具效益。有的教师受公开课等表演课型的影响,总想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完整地体现出全面宏大的目标,除去必须掌握的技术方面的目标之外,还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情感目标,这是欠妥的。因为有些目标,比如技能、情感等是在长期学习、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拿作文教学来比喻信息技术中的作品创作,可以有一些借鉴。老师在课堂上讲怎样写议论文,当堂学生可以尝试一下所谓提出观点、证据论证的环节,但是并不能说本节课就能够掌握这种技能,甚至本单元结束也并不一定能够完成独立、创新的技能目标。这样的技能在长期反复地写作、点评、修改、交流的过程才能形成,不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一致。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与创新是与实践技能最接近的能力培养,所以需要更持续的形成过程。课堂目标宜确定为一些比较小的着力点,比如某项技术的特点分析、应用方法等,构建一个学习的模型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认识与体验,即学习目标要把握一个前提:课堂教学是模型化教学,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实践,但是要注意清除其他的干扰因素。例如,在学习图像合成时,一方面,对准关键,即要针对图层技术来学习,无论采取照片背景合成,还是发型、服装CAD模拟,都是如此。而不能过多增加文字、特效等其他教学内容,让知识目标人为复杂化。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图像合成技术中的图层层次、图像透视和图像信息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而不能把合作学习等这些多节课才能持续培养的目标作为重点。
  其次,课堂目标不宜过细,具有关键性、技术性,对准价值意义才是有效益的。这一点我们在从前的以软件操作教学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中并不易出错。但是,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方法与过程,我们由此去对照信息需求、信息素养这样的课程核心时,就会发现出了问题。以前的知识目标是概念,技能目标是操作,操作即是对菜单的操作步骤的掌握,教与学如此,练习与考试也是如此。记忆那些死板的第一步、第二步,这并不能成为技能培养目标。比如文字修饰,我们在现在的课程背景下就不宜把字号、字体、字色、粗体、斜体、下划线等这样的操作步骤再作为目标来要求,而是要定位于技术的应用价值上,如通过修饰文字让文章符合规范化或体现个性化,以配合文字描述的内容更好地进行信息表达。其中把标题设置为黑体、正文设置为宋体,把重要的词汇设置下划线或着重号,把标注设置为斜体,等等,这都是为实现目标而举的针对性的例子,借以引导学生去采取哪些技术来合理而恰当地修饰文字,增强信息表达能力。操作步骤,我们没有必要过细地去讲解,因为菜单、对话框等操作都是类似的(我界定为通用操作),把目标设置到特色技术上去。只有排除雷同、繁琐的操作目标,我们才能找到为什么应用这种技术,怎样应用这种技术,以及应用这种技术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这样的目标是具有实效的,是更有价值针对性的。
  再次,课堂目标不宜过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对准情感需求才是有效益的。这里主要是分析情感目标的效益。我们需要反省情感、德育目标的扩大化现象,不能采取一类主题就把一个相应的目标牵扯进来。例如,采用搜索祖国山河信息的活动主题,就扯进爱国、爱家乡的目标来,或者采用论坛上交流成果,就把协作学习的目标拉上去。情感目标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更有针对性与可行性,不然就成为一句泛滥的口号了。例如,在讲网络交流方式时,针对论坛的虚拟、匿名特点,落实道德规范、隐私安全;在讲图像编辑时,针对数字化图像的修改优势,提醒学生注意尊重版权、肖像权,以及遵守法律不进行数码伪造,等等。这些都是针对这种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不是简单且想当然地把关系不大,甚至不可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容易地实现的一些目标拿来用。实际上,计算机文化也好,信息文化也好,技术道德也好,这都是从某些具体的技术应用的正反两方面来讲的,而不是指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主题、任务等表层的东西作为文化与道德,这不是重点,至少不能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的、首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来落实,不论实际价值有多大,至多也是一种附属的目标而已。
  最后,课堂目标重在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由“BASIC语言”到“计算机基础”再到“信息技术基础”;课堂目标由“程序设计”到“技术应用”再到“信息素养提高”,课程价值由单一技术取向发展到多元价值取向,课程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堂目标,强调提高信息素养,感受信息文化,关注技术文化等思想和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的实践与尝试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然而教学停留在“技术应用、强化工具”或“淡化技术、突出人文”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中有困惑,有争论,也有在二者之间徘徊。
  教师要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理解课程、理解教材,也要提高对技术的认识与理解。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类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有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支持需要有工具的支撑,素养的提高需要有熟练的技能。因此,技术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淡化技术、脱离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知识与技能是微观目标也是显性目标,技术的表现为显性,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特征也显性突出。因此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或技术与技能的训练,教师通常把握得比较准确,教学效果明显,也就是“以前的课,好上”。但信息技术课程,如果单一的大众技术取向长期存在,其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变化,课程的意义、课程的价值得不到根本体现。教学目标中的技术从层次上分是最底层,它解决的是“下一步、下一步”怎么做,教学目标要从“动手的技术”定位到掌握“如何做的技术”;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还能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学会“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体验到“技术的方法,技术的思想,技术的价值”。从显性目标到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宏观目标,呈现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的来看,教学目标设计方法显然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课题,哪个人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要把握目标的效益,以提高课堂的效益,既不能过于依赖一节课能够完成过大、过多的目标,更不能期待在一节课中要完成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甚至由其他学科来完成的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这样才能对准技术核心价值,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算法与程序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
  [2]安小敏.可视化编程应用——Visual Basic.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可以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在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一、传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传统的教育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大学生有着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观点?我们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时事教育 困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
摘 要: 作者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德育现状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自制力的培养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德育现状 自制力    1.民办高校的德育现状  虽然民办高校在近二十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办校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它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和普通高校相比。另外,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是由于学生成绩不好或者由于高考失利而选择民办高校,而这些学生往往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自制能力差。这
摘 要: 针对当前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的社会职能出发,提出地方政府应与高校形成共同价值观, 支持高校按教育规律自主办学, 同时高校也要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角色定位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要求,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多元教育结构变革给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课题。高等教育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由我
摘 要: 高等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方法,更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作者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分担、高校落实、学生自强的共同配合,阐述了如何解决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发
摘 要: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热的持续升温,初中生报考五年制高职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的入学成绩和素质相对较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在生源数量和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目前的新情况,探索出合理可行的引导五年制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与研究香连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c,DAI)、病理组织学及结肠组织中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My D88、NF-κB)在m RNA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My 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UC中的发病机制及本方
高中物理新教材在《磁场》中对霍尔效应进行了介绍,但过于简单,为方便同学们学习,现对霍尔效应及其运用进行简单介绍。  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在1879年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这就好比是一条路,本来大家(载流子)是均匀地分布在路面上,往前移动,但是当有强风(磁场)时,大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进行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需要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新授课上能初步掌握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同时物理习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