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方法,更是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是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作者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分担、高校落实、学生自强的共同配合,阐述了如何解决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 内涵 作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是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日常性活动。
一、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内涵与作用
(一)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内涵。
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通过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从而获得相应报酬来帮助学习的有偿实践活动。高校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其中的“学”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指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指融自强意识、维权意识、社交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于一体的综合素质。
(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作用。
1.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年增多。各高校相应地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勤工助学、资助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减免与缓交学费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其中,勤工助学是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日常性活动。很多高校千方百计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设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按劳取酬的资助方式,已被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接受。
2.勤工助学是大学生磨砺意志、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得到意志的磨砺、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勤工助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3.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勤工助学工作在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便于增进对国情的了解,体验社会发展的曲折,明晰个人成长进步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勤工助学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很多勤工助学岗位需要大学生通过应聘后才能获得,多次参加应聘就为日后的就业求职积累了宝贵经验。其次,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了解社会的最新职业动态,熟悉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大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类型岗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确立理性、务实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早准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勤工助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
有调查显示,从服务类型看涉及家教、卖报、散发宣传资料、送货、营销、广告企划、设计、学校流动教室清扫、食堂清洁工、图书馆管理员、厕所保洁员等,最多的为家教,占申请人数的66%。另外,从事单纯体力打工的比例为43%。从参与面看,有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助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参与勤工助学的既有特困生,又有家境富裕的学生,但是特困生、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64%。
(二)勤工助学的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各高校的勤工助学中心,一般设在学生处,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助学工作。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助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助学发展缓慢。
(三)校外勤工助学的秩序混乱,存在陷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三、解决高等学校勤工助学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
政府作为高校勤工助学政策的制定者、资金的主要拨付者和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者,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首先,政府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的行为,完善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体制,做到有法可依,坚决打击那些打着“勤工助学”幌子骗取大学生钱财、扰乱勤工助学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2]。其次,政府要努力加大对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从而在勤工助学的广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受益面。最后,政府要为高校勤工助学牵线搭桥,利用“有形的手”,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
(二)社会分担。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离不开个体的贡献。在高校开展的勤工助学工作中,社会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怀。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短缺,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就不能满足其需要。增加受助主体和资助金额,社会力量的投入必然能协助高校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企业与高校合作不仅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而且可以借助大学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惠及自身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部分高校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协助高校共同开展好勤工助学工作,从而有效地健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体制,规范高校勤工助学管理。
(三)高校落实。
高校作为勤工助学工作的具体指导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勤工助学不再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还应将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其次,要落实好教育部门的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回访机制,确保勤工助学持续健康发展。再次,要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学生在遭受侵权后积极通过正当渠道维权。最后,要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发挥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优势,积极推进学生兼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岗位工作,从而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四)学生自强。
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克服“参加勤工助学就是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就是为了赚钱”的偏颇认识,将勤工助学与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成材主动权相结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积累社会知识,学习社交技能,增强维权意识。其次,在选择勤工助学岗位时,不应人云亦云,过于追求热门的工种,更不能为了金钱从事一些不良的职业,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角度,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最后,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要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怕苦怕累、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珍惜勤工助学机会,正确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努力成为社会栋梁。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勤工助学工作犹如这个伟大工具的翅膀,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我们要把握好勤工助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维,宋煜.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风险与规避[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1):81-82.
[2]周蔚:促进就业锻炼能力——《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素质影响》报告发布[J].上海教育,2009,(2):33-33.
[3]叶卿,李庆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遭受侵权情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55-57.
[4]任凤珍,蒋北辰.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01):134-136.
[5]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07,6.
关键词: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 内涵 作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是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日常性活动。
一、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内涵与作用
(一)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内涵。
高校勤工助学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通过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从而获得相应报酬来帮助学习的有偿实践活动。高校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其中的“学”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指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指融自强意识、维权意识、社交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于一体的综合素质。
(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的作用。
1.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年增多。各高校相应地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勤工助学、资助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减免与缓交学费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其中,勤工助学是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参与面最广的一项日常性活动。很多高校千方百计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设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按劳取酬的资助方式,已被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接受。
2.勤工助学是大学生磨砺意志、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得到意志的磨砺、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勤工助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3.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勤工助学工作在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便于增进对国情的了解,体验社会发展的曲折,明晰个人成长进步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勤工助学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很多勤工助学岗位需要大学生通过应聘后才能获得,多次参加应聘就为日后的就业求职积累了宝贵经验。其次,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了解社会的最新职业动态,熟悉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大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类型岗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确立理性、务实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早准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勤工助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
有调查显示,从服务类型看涉及家教、卖报、散发宣传资料、送货、营销、广告企划、设计、学校流动教室清扫、食堂清洁工、图书馆管理员、厕所保洁员等,最多的为家教,占申请人数的66%。另外,从事单纯体力打工的比例为43%。从参与面看,有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助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参与勤工助学的既有特困生,又有家境富裕的学生,但是特困生、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64%。
(二)勤工助学的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各高校的勤工助学中心,一般设在学生处,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助学工作。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助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管理的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助学发展缓慢。
(三)校外勤工助学的秩序混乱,存在陷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三、解决高等学校勤工助学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
政府作为高校勤工助学政策的制定者、资金的主要拨付者和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者,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首先,政府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的行为,完善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体制,做到有法可依,坚决打击那些打着“勤工助学”幌子骗取大学生钱财、扰乱勤工助学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2]。其次,政府要努力加大对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从而在勤工助学的广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受益面。最后,政府要为高校勤工助学牵线搭桥,利用“有形的手”,通过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
(二)社会分担。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离不开个体的贡献。在高校开展的勤工助学工作中,社会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怀。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短缺,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就不能满足其需要。增加受助主体和资助金额,社会力量的投入必然能协助高校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企业与高校合作不仅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而且可以借助大学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惠及自身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部分高校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协助高校共同开展好勤工助学工作,从而有效地健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体制,规范高校勤工助学管理。
(三)高校落实。
高校作为勤工助学工作的具体指导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勤工助学不再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还应将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其次,要落实好教育部门的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回访机制,确保勤工助学持续健康发展。再次,要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维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合法权益,教育学生在遭受侵权后积极通过正当渠道维权。最后,要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发挥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优势,积极推进学生兼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岗位工作,从而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四)学生自强。
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克服“参加勤工助学就是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就是为了赚钱”的偏颇认识,将勤工助学与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成材主动权相结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积累社会知识,学习社交技能,增强维权意识。其次,在选择勤工助学岗位时,不应人云亦云,过于追求热门的工种,更不能为了金钱从事一些不良的职业,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角度,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最后,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要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怕苦怕累、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珍惜勤工助学机会,正确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努力成为社会栋梁。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勤工助学工作犹如这个伟大工具的翅膀,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成才。我们要把握好勤工助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维,宋煜.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风险与规避[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1):81-82.
[2]周蔚:促进就业锻炼能力——《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素质影响》报告发布[J].上海教育,2009,(2):33-33.
[3]叶卿,李庆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遭受侵权情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55-57.
[4]任凤珍,蒋北辰.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01):134-136.
[5]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