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阅读分值大,占40分左右,即占卷面总分的30%左右。许多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不足,造成失分很大。因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花了许多时间来上现代文阅读,有时效果并不佳。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呢?下面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急于求成,总是先看题目,把题目看完后,就慌慌张张地在文章中去找答案,表面上看是在提高效率,节省了时间。其实,他对文章内容不熟悉,不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如果养成了这种习惯,他便不善于感受一篇材料丰富而没有具体问题需要回答的精彩文章。
  而先读文章再看题,能从故事情节、语言、人物等入手,整体把握,情感寓于其中,这样以后再做题,正确率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而在平时的训练中,可指导学生按“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顺序阅读课文。根据文体特点、从题目、开头、结尾和关键词、过渡句入手,整体感知,生疑发问。这样一番感受之后再来答题,看起来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看起来效率低,但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扎实的功底。在阅读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时,用十分钟左右来反复阅读、理解、就足以把“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大问题搞得清楚明白,以此为基础,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基本就迎刃而解。
  因此,正确的阅读训练指导应该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认真地阅读文章,要有整体观念,并且在训练中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对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来通读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读取信息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有四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那么,我们应对这四种文体都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有文体意识。
  如:记叙文阅读应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对故事的内容能给予概述。且阅读时注意文章的整体性,着眼于整个篇章,做到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除此之外,记叙文阅读还应对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
  (1)能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找关键信息(2)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明确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4)能找出议论性的语句,并明确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承上启下(5)了解语言,动作描写的一般作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6)找出过渡句(段)并明确作用: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总之,如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训练,记叙文的阅读应不成问题。
  阅读说明文也不难,只须记住“十五字”方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学生容易弄错的是说明方法,会把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混淆,甚至与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混淆。做起相关的阅读题时张冠礼戴的人大有人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妨要求学生每阅读一篇说明文时,都要他们说出至少三种说明方法,反复训练下去,在实际阅读中就不会再混淆了。“品语言”往往是学生失分率高的文题,其实它并不难,只须把该词或句子还原到文章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和品味加点的词,就能很快找到准确答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句子还原到文章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就不难理解此处“标本”原来是“典范”之意。总之,抓住了这“十五字”方法,就把握了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技巧,解决这类作品就轻而易举了。
  议论文考点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它的题目是“敬业与乐业”,但并不是中心论点,它并不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它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2)辨识理解论证方法,需掌握的有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3)理清议论结构;(4)把握文意、层意、段意;(5)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6)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7)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8)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从以上几方面把握了议论性文章的阅读技巧,解决这类作品就轻而易举了。
  小说主要应把握它的三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故事情节如何把握呢?它一般有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学生反复从这三方面练习,相信能轻松把握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
  人物形象的揣摩如何把握呢?我们在教学小说单元时,应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教学《老王》一文,可问以下问题: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②老王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学生若经常这样提问,对把握人物形象就容易多了。
  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也并不难,我们可以以一篇文章为范例。如:教学《孤独之旅》一文时,文章多次出现环境描写,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而后很自然地得出环境描写几个方面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5)揭示或深化主旨。
  最后应把握小说的主旨:如何概括呢?可以运用以下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的精神,歌颂了(赞扬了)……的品质,揭露了(揭示了)……的实质(罪行、问题)。把握了小说这几方面的阅读技巧,解决这类作品就轻松多了。
  
  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就阅读而阅读,充其量只是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主旨意境和写作特点(如果是记叙文,则增加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有的虽在语言分析上加大了点份量,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涉及写作的指导。其实,本人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阅读和写作携手并进才行。
  我们知道,从阅读到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如果学生学习课文只是停留在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层面上,学到的知识必定是肤浅的。可是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对读写结合的重视不够,很多题只适合做阅读练习,并没有深入到写作的层面,这样既浪费了教材资源, 更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其实,每一篇课文,在写作技巧上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范本:有的写作构思新颖,有的内容深刻,有的语言耐人品味等等。因此,在对每一篇课文(现代文)教学时,我们都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本。比如《春》一课,在教学中通过诵读、写法分析、语言品味,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一般教师教到这里就认为教学目标已达成。实际上这正是个关节点,教学如果不再深入下去,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审美情感就会慢慢消失,能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就微乎其微了。假如再深入下去,完成从读到写的转化,效果就会明显不同。《春》安排在七年级上册,教学时已经是秋季,如果教学过程中能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从《春》一文中学到的拟人、比喻和排比等手法写一篇以“秋”为题的文章,那么学生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悟透文章语言运用的技法,又能学以致用,课文才能成为真正的典型范例。本人认为,那些学生比较容易仿写的课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春》、《背影》等,或者一些课文的精彩片断,教学时都应该安排仿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最后一课》中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形象,值得学生借鉴。当我们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后,文中对小弗郎士的心理着重进行了刻画,而对韩麦尔先生则是着重刻画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分析完这些,我立刻引导学生细细回想自已所上的印象深刻的一堂课,完成作文《的一堂课》,这篇作文因为指导详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回顾、或观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在写作时有许多学生都写得不错,能把自已的真实心理,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读来人物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课文范文时,要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方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而这些,就不是其他课程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倘若我们能从以上三方面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我想能更好地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了教育的引导偏激,也容量导致学生成长方向的偏激。运用多元化评价系统,从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特长发展、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经常性地开展多元化自主评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应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等能力。总目标指出:“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小学生主要练习写好记叙文,做到叙事具体、用词较准确、表达较流畅、情感较真挚。  今天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在写一件充满趣味或感人至深的事情深感困难,习作有的三言两语,言之无物,有的逻辑混乱,索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情感教育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学习体验;联系生活;教育实施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些都是
期刊
看图说话是低年级语言表达训练的重点,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是对低年级学生提前作文训练的好方法。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看见图,有的无话可说,有的想说又不知怎样表达。为适应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掌握特点,发掘教学中的乐学因素,寓教于乐,教师应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看图说话的兴趣。  一、教会学生观察图画  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事
期刊
去年九月,我接手三年级一个有55名学生的大班,当时令人堪忧的是: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较差,学生学习习惯也不好。我归结有以下不良习惯:1、缺少预习:9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上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上课时临阵磨枪,往往与知识擦肩而过。2、学生基本没有复习的习惯。3、作业质量整体相对较低。(1)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作业时不专注,马虎,做完后不检查,作业正确率不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乐在其中,通过快乐的学习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快乐学习    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们抱怨:语文太难学了,做了很多习题,参加了几个补课班,语文成绩却还是忽上忽下的。学语文的味道越来越苦,语文似乎跟沉重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语文学作品、看报纸杂志都是使人愉悦的事,那么,怎样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乐在其中呢?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天地方面进行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教与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定位师生的“导”与“学”的角色,才能营造出师生融洽与共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让学生对时下学习内容的把握,更是让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形成终身受益的重要基础。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去怎样面对呢?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作了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数学合作能力也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
期刊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去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一、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近年来,受社会影响,教师家访逐渐减少了。有些教师无论对谁讲话都用教育人的口气,对家长也不例外。居高临下的训斥、埋怨的作风,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学生犯了错误,打个电话把家长传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