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在构建中职学生工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出发,联系阐述如何构建恰当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优质高效的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利用体系,让学生在这个体系中潜移默化地去掌握信息技术在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效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能力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和创新探索能力,让学生基本较高的实践岗位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这会对该专业人才的业务规格要求及专业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通过教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频繁使用,达到“身教”的教学目的,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处理专业领域工作的效率。
以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技能和岗位工作要求展示的工具,将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是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要注意适应相应专业学科的社会岗位需求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相应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是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Word 文字处理的综合学习,一般采用让学生编小报、写介绍,练习办公文件的编写等方式进行,这不仅需要学生在拥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基础和审美基础,更需要学生掌握《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最新标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的要求来练习文档编辑技能,从而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除了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外,还应当适应社会专业就业岗位对从业者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应该能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自然、人文、环境等问题对本专业社会就业岗位对从业者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产生的影响。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适当情景,将这种社会需求传达给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岗位应变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些模块的知识自成体系。例如: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教学模块,如果仅从信息处理技术学习的维度来看,这两个模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解决现实工作需要的角度考虑,我们在编辑文件时,要想做到“图文并茂”,就必须将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这两个模块的功能结合起来使用,用这两种信息处理工具来描述同一个活动或制作同一个作品。让学生学会利用"剪贴板"实现多个软件、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利用,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应对复杂图文编辑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利用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来实现专业技术岗位具体工作要求的本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岗位工作效能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对于21世纪的中职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应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甄别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传输与利用方面有较强的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与素养"的关键。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环境中来实施
也就是说教与学的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诸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视频演示、视频讲解、自主探索学习、网络讨论学习、网络协作学习、虚拟现实实验、实践创作等环节。
(二)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应当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库内的素材可以利用所有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素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图、文本像等资料;也可以是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并将相关内容整合到专业课程内的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之内。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整合后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學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某种事物的情景,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一种渴望学习,掌握技能的强烈意愿;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版面设计大赛,这样既可以课堂气氛活跃,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将学习过程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提高教学效能。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相应技能的掌握
“任务驱动”是一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形成的教学方法。它更适用于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操作类技能的学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如:在"文档的排版"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要点巧妙地隐藏在具体的任务中,如设计"学生个人简历",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及页面设置形式完成制作过程。在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制作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能力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和创新探索能力,让学生基本较高的实践岗位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这会对该专业人才的业务规格要求及专业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通过教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频繁使用,达到“身教”的教学目的,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处理专业领域工作的效率。
以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技能和岗位工作要求展示的工具,将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是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要注意适应相应专业学科的社会岗位需求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相应专业学科的知识储备是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Word 文字处理的综合学习,一般采用让学生编小报、写介绍,练习办公文件的编写等方式进行,这不仅需要学生在拥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基础和审美基础,更需要学生掌握《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最新标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的要求来练习文档编辑技能,从而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除了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外,还应当适应社会专业就业岗位对从业者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应该能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自然、人文、环境等问题对本专业社会就业岗位对从业者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产生的影响。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适当情景,将这种社会需求传达给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岗位应变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些模块的知识自成体系。例如: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教学模块,如果仅从信息处理技术学习的维度来看,这两个模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解决现实工作需要的角度考虑,我们在编辑文件时,要想做到“图文并茂”,就必须将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这两个模块的功能结合起来使用,用这两种信息处理工具来描述同一个活动或制作同一个作品。让学生学会利用"剪贴板"实现多个软件、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利用,更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应对复杂图文编辑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利用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来实现专业技术岗位具体工作要求的本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岗位工作效能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对于21世纪的中职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素养"应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甄别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传输与利用方面有较强的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与素养"的关键。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化环境中来实施
也就是说教与学的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诸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视频演示、视频讲解、自主探索学习、网络讨论学习、网络协作学习、虚拟现实实验、实践创作等环节。
(二)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应当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库内的素材可以利用所有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素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图、文本像等资料;也可以是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并将相关内容整合到专业课程内的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之内。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整合后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情景教學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某种事物的情景,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一种渴望学习,掌握技能的强烈意愿;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版面设计大赛,这样既可以课堂气氛活跃,又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将学习过程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提高教学效能。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相应技能的掌握
“任务驱动”是一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形成的教学方法。它更适用于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操作类技能的学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如:在"文档的排版"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要点巧妙地隐藏在具体的任务中,如设计"学生个人简历",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及页面设置形式完成制作过程。在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制作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