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精品课的一点认识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精品课;环环相扣;自主探究
  
  2007开始,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获得新知、题组训练”探究,我有幸做了一节课:幂的乘方观摩课,并且代表数学组全体教师交流精品课评选的体会,我以这节课为例谈谈自己对精品课的认识。
  一、创设符合课堂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真正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时下教学情境创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不是独立的,不等于简单的复习巩固,是为了引发新知识做准备,我的环节设计是这样的:
  (一)问题情境
  1:35表示 其中3叫 ,5叫,35叫
  。2:32×34=22×23×24=
  3:aman=?摇。4:正方形的边长是9,面积可以表示为1~3为了复习乘方的基础知识和同底数幂的乘法,达到温故知新,也为正确区分幂的乘方做准备。4小题为引发新知。与揭示新内容很好的衔接。使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二)自主探究
  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33则面积可以表示为: 2:边长为34则面积可以表示为:3:边长为3n则面积可以表示为:?摇
  让学生思考、猜想、探索、交流、归纳,感知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这个情境的目的是想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协调”,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面积表示方法,我有意识地把答案的顺序书写为:1:(33)2=33×33=36 2:(34)2=34×34=38 3:(3n)2=3n×3n=32n
  然后用電脑动画把中间的同底数幂乘法部分移走,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算式中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这时并不急于揭示课题,随即向学生展示新的问题:(32)100=?随即把刚才移走的部分展示出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感悟很快回答出结果,我又问到:你能解释你这样回答的合理性吗?学生从乘方的意义角度顺利的解释了它表示100个3的2次方相乘,所以100个2相加就是2×100,结果就是指数是200,这时我才抛出本节课的中心议题:幂的乘方(am)n=?能用一句话表述出这种运算的内容吗?把你的想法说给你身边的同学听,此时才揭示出本节课的内容。此环节我衔接了前提测评中的一个小题,自然过渡,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使课堂教学层层递进,自然流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从发现者角度感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这样充分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遵循了摘桃子的原理,让层层递进的问题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激励每个学生去积极探索研究,最终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二、品课的方案需要不断的完善细化,才能达到最好的优化
  初一的内容都比较简单,所以要讲出点特色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教科书的方法是填两个乘方与同底数幂的运算的填空,就揭示出法则了,然后就是例题练习。我再细化每个环节时,觉得课本上揭示法则有点急于求成,这样大多数学生在不很理解的情况下就去强化训练,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时间一长很快就会把法则忘记,我这样揭示法则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认识过程,并删改了例题习题中部分感觉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并且细化了正方形填空题目的答案可能的应对措施,为解决下面的情境扫出障碍,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明确探索方向,一节精品课需要不断的完善和细化修改。
  总之,创设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因其“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火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所以他的诗雄奇瑰丽,风格奇峭,读来令人慷慨感奋。特别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不落一般边塞诗的俗套,也不失边塞风情的惆怅。给人以雄奇之美的享受。  关键词:诗歌;赏析;诗风    一、画中之景  诗歌的开头就气度非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狂风怒吼、白雪飘舞的“八月飞雪”的特写镜头:猛烈的北风风卷地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而且使用了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体验”来阐述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  关键词: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具体情境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材中,体验性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一、模拟表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生本相互交融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期刊
摘要: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使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也可以让学生心灰意冷、一撅不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峰回路转,高潮迭起,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  关键词:多角度;真诚;适时;多元;评价    那么,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多角度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要多角度地观察和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产生的背景,以及当今社会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对目前我所处在的高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要对高等院校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高等院校    一、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中叶,全球普遍出现由单元社会走向多元社会的形态。对许多由单元民族构成的国家,诸如加拿大、美国、澳洲等而言,多元民族以及他们文化的侵入对原本单元社会的冲
期刊
摘要:假期看了几本书,其中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和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他们是有精神、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站着”做人的!他们身上有学不尽的优点,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中国教育的忧心忡忡!  关键词:困惑;教育问题;六颗种子    一、郁结于我心中的困惑  1.为什么令人失望的总是中国人?我常自问为什么国人的素质会比较低。中国人喜欢在公共场所大
期刊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是教师预设下的产物: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订出详尽的教案,然后按部就班地在课堂上按照预设方案展开教学活动。表面上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周密而严谨,有很强的计划性、有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意外;精彩;契机    当这种美丽的“意外”出现时,教师应当如何抓住这个不容错过的“意外”,并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精彩的亮点,绽放出精彩的瞬间呢?  
期刊
摘要:中学生“错把友情当爱情”的误区在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之间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在同性朋友之间,有极少部分同学会把自己对同性朋友的依赖情感定义为“同性恋”,更多的情况则是表现为对好朋友的占有欲。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则会被轻易地定义为“爱情”,所以出现了所谓的“早恋”现象,但其实质是“早练”现象。中学生需要理性理解友情和爱情。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早恋;早练;友情;爱情    一、問题的提出  人际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而开齐开足课程则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效链接;感受    作为三级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应该如何认识与定位?如何实现校本开发与本校实际的高效链接?校本课程又应该如何开发与建设呢?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学生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而开展好文言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文言文本身存在的客观原因和师生的主观原因,农村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尴尬之境。近来被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元认知理论应该是一条解困之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元认知;培养    一、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发展与意义  从教以来,笔者发现教学大纲对文言
期刊
摘要: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社团活动;班级化;课程化    学生社团是高中的第二课堂,是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