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堂是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和民族使命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历史课堂对于提高全民素质来讲,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以讲为主,有的甚至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和现成的结论,没有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丧失,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对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大容量、高效率、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编制学科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快乐学习。
  现在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校点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该都有,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比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图片的处理,对历史课中材料的处理等等,只需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就可以比较直观、充分地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学效率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认知、理解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发掘身边事,提高学生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老师长期都在思考的问题。教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要讨论的便是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谈到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当学习有来自外在的要求和强制时,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成为一种必要的磨难,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甚至是痛恨的。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为此,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便成为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经过长期的探索总结,我发现身边的事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比如我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时候,首先我就请了我们学校一位老教师(58岁,参加过宜宾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文革期间的“两派斗争”“支泸运动”)来给学生们介绍宜宾文革期间的状况,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的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完成了;再如我在上《改革开放》一课时,我请了学校食堂的老员工给学生介绍农村在改革前的状况,我再介绍农村现在的情况,也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是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自主性学习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协作性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开展学习上的协作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教师口授、学生听记的方法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方法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实施两种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在创设激励学生探究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觀因素上下工夫,努力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增长能力”的良性循环。由于两种学习方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也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厌学变为好学了。
  总之,历史知识的传授是通过课堂和活动完成的,老师在这里扮演演员和导演的双重角色,要让历史课上得更好、更生动有趣,我们任重道远,还要不断地探索,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还值得我们思索,活到老,学到老,探索到老。
其他文献
真正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快一年了。从报考“特岗”教师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汉语教师,我的心里有过无数次的矛盾,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吗?我能从心底喜欢学生们吗?无数个想法无法让我选择这个行业。但是,我的专业是“师范教育”我还能选别的吗?就这样,我从此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心里爱上了这个行业,爱上了我的学生。  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
期刊
情景交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的情景教学法(SLT),它是帕尔默等人在外语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方面,在继承直接法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加丰富完善的教学体系。所谓情景交流,就是运用直观教具、实际生活、肢体语言、英语语音材料、视频等进行情景创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环境中享受学习英语的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大
期刊
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不能孤立地学习具体目标和教育建议,而是要整体学习,深入领会《指南》具体目标和教育建议背后的精神实质,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语言领域5~6岁阶段有“会正确书写自己名字”这样一条目标。 学习《指南》后,我们改变过去由家长教孩子写名字的做法,也避免刻意地练习
期刊
高效课堂模式、杜郎口教学探究、洋思学习经验、导学案课堂的实践,所有这些无疑都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探索。我在一线教学已二十余年,也聆听过许多专家学者的课,也曾与好多名师探讨沟通,的确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自己教学方面的心得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有真诚亲切的教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古语说得好“爱其师而乐其道”要想上好一节课。“真诚”是核心和关键,它要求我们始终如一、真
期刊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或者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怎样发展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走进生活实际,感受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的意识  估算,在生
期刊
有人说语感能力是天生的,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确切或过于片面。语感能力完全可通过后天来培养。  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苦苦探索,希望尽快地让学生摆脱学英语的阴影。就此我们提出了动感形体语的教学理念,同时,我们将五大块(形体语、图片、英语词汇、音标以及中文意思)融合在一起,通过flash 制作成视频,形成独特的“五联”视频形体
期刊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倡导以“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设计主问题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环。找准切入点,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把握,把课文理解透彻,提高提问效益,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  一、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  有人说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间房子,那么标题即是文章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窺出文章的主要内
期刊
一直以来,选择题是拉开同学们分数距离的一条屏障,老师总是利用选择题的特点,让高考的选拔形成梯度。如果选择题不丢分,同学们的总分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受篇幅所限,在这里笔者给学生提供几种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让同学们学一些解题技巧,以便在接下来的考试和作业中有所应用。  一、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选项的特殊性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是各类活动的组织者、操纵者、指导者,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负担的使命,所占据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神圣”的职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教育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以前很多人认为,教师的智力和学历会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但实践证明,教师的一些人格特征:热心、爱心、激励、创新力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
期刊
陶行知说过“教学”的重心在“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虽然无法代替学生读书、思考,但是可以激发和推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等方面取得进步,更精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用不同的策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  一、指导学生带来生活实例,引入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