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好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
  “成熟”的含义,是常常被误解的。
  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态度越来越虚假”,“脾气越来越暴躁”,“热情越来越冷却”,全部当作“成熟”来看待。我认为这种成熟是很“丑”的。
  “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同情一个“从此脸上不再有笑容”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智慧很高的人。
  我的心中藏着一幅秘密的画像。这是一位老太太的画像。她脸上都是“岁月的车轮印子”,但是她的微笑像纯真的少女,眼中有晶莹的光彩。我在她的笑容中找到了“成熟”的真正含义: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
  她是我学生时代的国文老师。我最后一次跟她见面是为了拿一首我看不懂的诗去请教她。
  “我看不懂的诗比你还多。”她说,“这个诗人一定是有了某一种非常独特的经验,不过他却在‘语言’方面发生了点儿困难。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美的,对不对?”说完这句话,她就笑了。
  在她的笑容里,我看不到有“我的师丈因为肺病去世”的那一层阴影,也看不到有“饱受折磨把四个淘气的孩子教养成人”所凝聚起来的一层积劳怨恨的冷霜。
  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唱、想唱的歌。
  在“请教一首诗”以前,我还拜访过她一次。那一次,我看到了现实生活的真面目。她有两个淘气的孩子刚打过架,饭桌也没收拾,屋里是那两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不懂事理的孩子的哭声,一起一落,连我听了也心烦。
  不过,我并没看见她满脸怒容,也没听到她摔饭碗拍桌子怒骂:“你父亲丢下这一副担子,自己先走了,让我一个人在这活受罪。你们还有心打架?打吧,打死好了,也让我少受点儿罪!”我想,这应该是一幅令人同情的“人间地狱”图,如果我所看到的真是这样,我也不会觉得她有什么不对。
  可是我看到的跟前面的描写完全相反。她并不发怒。她十分镇静。
  “两个孩子刚刚比过力气,我也都分别安慰过了。”她说,“现在屋里有点乱。最好先把饭桌收拾收拾,改变改变屋里的气氛。到厨房来谈谈吧!”她一边跟我谈话,一边收拾饭桌,把碗拿到厨房去洗,洗过碗又把厨房收拾干净,然后替我沏好一杯荼,请我到客厅去坐。
  “有时四个孩子捉对儿打,可以算是一部‘四国演义’。我总是耐心地一个一个去安慰,避免发脾气,再写出一部‘五国演义’来。孩子打架,最基本的原因是迷信暴力。其实孩子要让兄弟姐妹对自己好,还有更好的办法。”
  我很好奇地等着听下文。
  “请兄弟姊妹吃糖。”她说,“不过这只是个比喻。”她笑了。
  她用无法形容的耐性来治家,来对付现实生活。她所得到的报酬是很大很大的,那就是获得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而且保持了自己的纯真。
  如果用梁启超那篇《最苦与最乐》文章里的自问自答的笔法,来写出我的感想,那么我就要这么写:人生什么事最使我难过呢?穷吗?不是。累吗?不是。我说人生最使我难过的,是看到美丽的母亲当了几年母亲以后,有一张恶狠狠的脸;美丽的主妇当了几年主妇以后,脸上有严冷的表情。
  我有一个当主管的朋友,天天在发威,说是可以震慑部下,结果眼中布满凶光,毁掉自己美好的容颜,也失去了内心的纯真。其实一个好主管,应该对部下亲切。因为替部下解决困难,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才是他应负的责任。也许“凶光”真能帮助他击败自己的部下,但是一头怒狮率领着一群绵羊,又能创造出什么事业?
  生活的艰难有时候也能毁掉自己的纯真。我对天天上菜市场买菜的先生或太太,心中怀着敬意。但是我常常祈祷:菜市场里讲价杀价的活动,不要毁坏他的面容,使他脸上凝聚锱铢必较、淡漠无情的冷霜。
  不该去责备一个朋友说:“你太天真了,你太缺乏社会经验了,你太不知道现实社会的可怕了。”
  我觉得只有一种“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天真得认为自己可以不尊重别人,天真得认为别人应该毫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天真得认为自己永远比别人高明,天真得只想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天真得把团体的成就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成绩……这些“天真”,是应该受责备的。
  以真诚待人的那种天真,在低待遇下努力去工作的那种天真,为了助人不怕吃亏的那种天真,耐心想去感化恶人的那种天真,对待不听话的孩子慈爱的那种天真,喜欢跟小孩子接近的那种天真,热心而被人拒绝却不气恼的那种天真,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那种天真,为了尽责任而吃苦的那种天真,都是应该受鼓励的。因为这些“天真”保持住一个人内心的纯真,能使个人的容貌永远那么可爱亲切。
  我怜悯一个有了成就,却失去了纯真的人,因为我觉得他所得到的跟他所失去的相比,实在少得可怜。失去纯真,也就是失去了幸福人生的一切。
  有一次我拜访一个八年没见面的好朋友。我们握手的时候,他并没有问我现在在哪儿做事,待遇好不好,一个月可以拿多少钱,住的是公家的房子还是自己买的,孩子念的私立还是公立。他问的是:“还那么喜欢看电影吗?还那么不喜欢穿西服上装?早餐还是在办公桌上吃的吗?还那么不喜欢理发吗?”
  他连茶都不给我倒。
  我问他:“你还是那么喜欢逛旧书摊吗?你过了五月节还穿棉毛裤上班吗?你还念西班牙文吗?你还写稿写到午夜,肚子饿偷吃儿子的蛋糕吗?你还跳你自己发明的摇摆舞吗?”
  我们心情都很愉快。因为能在艰难困苦或一帆风顺中保持自己的纯真,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其他文献
近代以前,我们有过辉煌,我们的国力曾经非常强盛。贫穷、落后,肯定是危机;富裕而不自强,更是危机。晚清的历史,就是血的教训。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锁不住世界列强的坚船利炮,富裕换来的不是列强的尊重,而是其强取豪夺的贪婪。1840年以来,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欺负过我们这个民族。伴随着每一次侵略战争,都是中国的割地赔款,都是民族的巨大耻辱。面对西方文明的猛烈入侵,富国强兵就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梦。  近代
期刊
“星星”之火,燎原中国  每年两会,明星委员都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今年,有观察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星委员们被追星的同时,经常还被追问“星星”。  3月5日,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问了一句:“你们都看网上时髦的那个剧,叫什么星星?”  记者追问的那个“星星”和王岐山提及的这个“星星”,是一部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它于2013年年底在韩国首播,在中国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已超过10
期刊
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以来,中国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遇到了许多风风雨雨,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段漫长的路程,值得我们回顾和反思。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志士们提出的改革目标是要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他们的愿望和理想和今天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当时提出的改革措施是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改革政治,实行开放,也有不少和今天共
期刊
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杜牧《过魏文贞公宅》  晚唐小杜这首诗说的是,知了活不过秋天,怎能指望它见到下雪天呢?俗士眼光短浅,怎能指望他理解贤哲之士的高瞻远瞩呢?只可惜,当贞观之治呈现的时候,老天没让封德彝活到这一天—让他亲眼看见天下太平。  在写贞观之治的唐诗中,杜牧这首诗真好。好在哪里?如果把贞观之治比作一棵大树,它也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杜牧的
期刊
古典诗词字数有限制而含蕴丰富,所以在选句下字上,要覃思深虑,一再推敲,使篇中有警句,成为星群之中的北斗,撑起诗词殿堂的梁柱,使读者不禁击节,拍案叫绝。而一句之中,又有警字,即所谓“诗眼”是也。古代不少诗家词人,因一字之奇名噪千古,传为佳话。今试就史上有名、家喻户晓的三例,谈谈个人的欣赏情趣。  一  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关键在一个“闹”字。任换另一个字,就不够味了。就像福楼拜教导
期刊
近日,再读《忆往说趣》,捧起便放不下。这是王世襄先生的散文随笔,细读每一篇,都是全新的感觉,与读其他书不很一样。  王世襄先生是文博大家,不但在书画、雕塑等传统艺术领域有丰富的著述,还深入发掘那些不被注意的物质文化。先生不但与前辈文化人渊源甚深,对于工艺精湛的匠师故友也满怀钦佩,撰有大量忆往散文,读来亲切、生动、有趣。书中《忆往》《游艺》异常精彩,但最喜欢的还是《饮食》。“许地山饼与常三小馆”“饭
期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奠定了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门,并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立体建设架构。  就物质文明建设而言,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一切文明的发展都是空话。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此时,我们必
期刊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停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准备工作。此后,支持加入欧盟的乌克兰人开始在基辅和其他城市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他们围困总统府、政府大楼和议会大厦,并在基辅的独立广场安营扎寨,要求政府下台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随着抗议示威的持续发酵,乌克兰国内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挥之不去的“俄罗斯因素”  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政府决定推迟与欧盟签
期刊
燕居侍立出扶行,见汝成童我眼明。  但使乡闾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卿。  《洗儿戏作》是苏轼为儿子苏遁庆祝“洗儿礼”时的作品。洗儿礼是当时流传已久的一种习俗,即在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时,宴请亲友,为婴儿洗浴以求吉祥的一种仪式。在诗中,苏轼以几近白描的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祝福:别人养孩子都希望聪明伶俐,我却因为聪明坎坷一生。只希望孩子愚鲁一些,无灾无难平安一生。  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诗人因“
期刊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