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打造城市低碳社区
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低碳社区。丹麦的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社区建设的构想来自于居民而非开发商,居民能自始至终地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社区的名称“太阳风”就映衬了社区以太阳、风作为主要能源形式的特点。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低碳城市的楷模之一,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并出台了包括使用LED节能路灯在内的15项政策。计划至2015年,全市85%的机动车以电或氢气为动力。
另外,作为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极力推行“自行车代步”。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都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反映出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在建筑规划上,该市也尽可能减少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使人们通过步行或自行车就能方便到达目的地。
英国:重视低碳发展规划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了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的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低碳城市项目。
该项目三个首批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的规划重点是在建筑、交通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需求,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降低。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评估都以碳排放减少量为标准,同时强调技术、政策、公共治理手段相结合。
首都伦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领跑者作用,积极改变居民出行方式,加大对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系统的投资,积极在市场上投放电动汽车,计划成为“电动车之都”。
在英国,伦敦市政府的地区规划有很大的自主权,规划框架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整合到伦敦的发展计划中。伦敦市政府明确了政策方向: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发展低碳及分散的能源供应;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
英国也重视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始建于2002年伯丁顿低碳社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日本:模范城市以点带面
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政府主导创建低碳社会。
2008年,日本政府评选出六个“环境示范城市”。这些城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推广环境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实施二氧化碳减排,以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型城市。通过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尽可能减少人流和物流产生的碳排放。
富山市是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模范城市,该市的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0%,到2050年时减少50%。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富山市从交通工具、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改变社会形态,采取各种措施。如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建设,争取在20年内使居住在公共交通便利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30%增加到40%,并对于市中心购买住宅的居民给予补贴。同时大力引进清洁能源车,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市郊的生态城建立回收加工各种废弃油料、木料和厨余垃圾的设施等。
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低碳社区。丹麦的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社区建设的构想来自于居民而非开发商,居民能自始至终地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社区的名称“太阳风”就映衬了社区以太阳、风作为主要能源形式的特点。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低碳城市的楷模之一,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交通,并出台了包括使用LED节能路灯在内的15项政策。计划至2015年,全市85%的机动车以电或氢气为动力。
另外,作为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极力推行“自行车代步”。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都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反映出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在建筑规划上,该市也尽可能减少对交通工具的依赖,使人们通过步行或自行车就能方便到达目的地。
英国:重视低碳发展规划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为了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的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低碳城市项目。
该项目三个首批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的规划重点是在建筑、交通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需求,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降低。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评估都以碳排放减少量为标准,同时强调技术、政策、公共治理手段相结合。
首都伦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领跑者作用,积极改变居民出行方式,加大对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系统的投资,积极在市场上投放电动汽车,计划成为“电动车之都”。
在英国,伦敦市政府的地区规划有很大的自主权,规划框架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整合到伦敦的发展计划中。伦敦市政府明确了政策方向: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发展低碳及分散的能源供应;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市政府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绿色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公务员习惯节能。
英国也重视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始建于2002年伯丁顿低碳社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日本:模范城市以点带面
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政府主导创建低碳社会。
2008年,日本政府评选出六个“环境示范城市”。这些城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推广环境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实施二氧化碳减排,以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型城市。通过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建立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尽可能减少人流和物流产生的碳排放。
富山市是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模范城市,该市的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0%,到2050年时减少50%。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富山市从交通工具、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改变社会形态,采取各种措施。如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建设,争取在20年内使居住在公共交通便利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30%增加到40%,并对于市中心购买住宅的居民给予补贴。同时大力引进清洁能源车,大力发展新能源,在市郊的生态城建立回收加工各种废弃油料、木料和厨余垃圾的设施等。